[1] |
王建华, 吴迪,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李乐. 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随访[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3): 342-348. |
[2] |
邵玉普, 郑雪峰, 史本超, 丁自海, 赵庆豪. 颈椎间孔内口锚链韧带的形态和分布特征[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5): 511-514. |
[3] |
朱正亚, 刘少喻. 机械力学刺激诱导韧带肌腱异位骨化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2): 242-245. |
[4] |
闫慧博, 邓尚希, 黎庆初, 金大地, 刘则征, 程亮, 江剑. 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br#[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5): 603-608. |
[5] |
吴洁石, 薛骏, 袁凤来, 赵鹏, 赵全明, 徐瑞生 . 颈椎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在颈椎侧块置钉方法改进的解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5): 503-506. |
[6] |
李瑞峰, 于宝龙, 张沛, 吴一民, 贺永雄, 李文选. 脊髓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颈性眩晕的手术疗效分析[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0, 38(2): 217-220. |
[7] |
杜心如, 孔祥玉, 郭森, 马泉, 刘英东. 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毗邻关系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0, 38(1): 1-5. |
[8] |
陈加成, 袁峰, 许飞虎, 陆炜强. 颈椎椎间隙后缘骨赘的影像学测量与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9, 37(6): 623-626. |
[9] |
林楚华,李颖彬,李义凯. 脊髓型颈椎病伴大块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1例及文献回顾[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7, 35(3): 341-345. |
[10] |
蒲志超,马向阳,杨进城,夏虹,吴增晖,尹庆水,艾福志,王建华. 两种支撑体在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对比[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7, 35(1): 78-84. |
[11] |
林永绥, 王春, 刘成招, 何海龙, 史国栋, 叶晓健. 颈椎动态稳定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5, 33(1): 97-100. |
[12] |
管俊杰, 张烽, 赵剑, 陈晓庆. 不同植骨融合方式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椎间高度的影响[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4, 32(2): 214-216. |
[13] |
温世锋, 郭东明, 徐中和, 肖文德, 李菊根, 尹庆水. 微型钛板与锚定法颈椎单开门治疗颈椎病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3, 31(3): 350-352. |
[14] |
张顺聪, 江晓兵, 唐永超, 梁德, 杨志东, 晋大祥, 姚珍松. 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附14例报告[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2, 30(3): 356-358. |
[15] |
顾红林, 张 烽, 金国华. 颈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1, 29(1): 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