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振元, 蓝岚, 莫欣鑫, 杨成, 余小平, 李敏. 弥散峰度成像对前交叉韧带早期退变性损伤的评估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5): 527-530. |
[2] |
陈帅, 易陈鹏, 王杰, 宫大伟, 焦峰, 黄华扬, 郑小飞, 王海彬. 胫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的关系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5): 519-522. |
[3] |
胡哲, 王星, 和雨洁, 李志军. 肋头关节骨性关节面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2): 132-137. |
[4] |
薛浩文, 褚虹宇, 左解鹏, 武珂卉, 韩青, 程凯亮, 杨艳艳, 朱庆三. 基于CT的中国正常成人踝关节三维形态学分析及应用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5): 539-545. |
[5] |
宋辰光, 王鑫众, 李晋, 张利恒. 前交叉韧带3束支变异1例[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3): 373-. |
[6] |
袁健祥, 彭国意, 刘泳坚, 郑汉艺, 柯祺, 方挺松. 桡尺远侧关节在体MRI运动学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9, 37(6): 633-637. |
[7] |
何敏, 贾芝和, 刘水红, 文毅英, 高志增. 膝关节解剖学参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之倾向评分匹配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9, 37(6): 686-690. |
[8] |
胡哲, 张少杰, 王星, 李志军. 肋横突关节关节面的形态特点及其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4, 32(5): 538-543. |
[9] |
王明礼, 艾力江·阿斯拉, 张治龙, 方锐, 刘振峰, 加亨. 新疆哈萨克族、汉民族髋关节CEA值测量比较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3, 31(6): 680-682. |
[10] |
张春华, 邱大学. 下胫腓关节的损伤机制及其稳定复合体解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3, 31(5): 522-524. |
[11] |
许涛, 刘志刚, 宋良松, 陈雷. 距腓前韧带与踝间后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2, 30(4): 379-381. |
[12] |
盛华均, 徐 伟, 周庭永, 钱学华, 刘本菊, 张 慧, 李林宏, 吕发金. 膝关节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的断面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0, 28(5): 533-. |
[13] |
祝宗华, 郭涛, 徐文联, 李华杰, 张发惠, 郑和平. 微创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应用解剖[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 27(6): 654-. |
[14] |
雍刘军, 钟河清, 杜芯瑜, 罗 瑛, 吴少平. 髌下深囊与关节腔间组织结构观察及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1, 29(4): 389-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