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琨, 张燕, 郭冉, 郝咪咪, 吴轩宇, 徐艺芳, 王超群, 马文童, 张灵淇, 杨宏宇, 李志军, 张少杰, 王星. 儿童及青少年枕颈角与后枕颈角数字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1): 17-20. |
[2] |
李笑予, 张磊, 付磊, 李东波, 汪国友. 三步接骨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1): 65-70. |
[3] |
吴研飞, 马剑雄, 卢斌, 王颖, 柏豪豪, 靳洪震, 马信龙. CT后处理技术重建CT值与终板抗压强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1): 71-76. |
[4] |
余信诚, 查丁胜, 贺少杰, 赵振宇, 蔡兴达.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1): 104-108. |
[5] |
张悦, 蔡兴博, 张必欢, 王斌, 徐永清. 全腕关节置换术后腕关节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1): 112-114. |
[6] |
李琨, 张博然, 张宇, 韩可铭, 冯杰, 吴思瑶, 苏欣, 苏娜, 王超群, 张少杰, 李志军, 王星. 儿童及青少年颈椎生理弯曲相关指标测量及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6): 675-679. |
[7] |
欧阳北平, 马向阳, 罗春山, 邹小宝, 梁栋柱, 陆廷盛, 陈啟鸰. 钉尾横连与棒-棒横连在后路寰枢椎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5): 588-592. |
[8] |
吴学元, 易智, 凌鸣, 刘时璋, 孙正明, 谢利民. 中老年大骨节病患者下颈椎椎体高度及前后径的X线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4): 395-400. |
[9] |
吴世源, 何浩强, 陈正和, 牟永告, 李严兵, 黄文华, 钟世镇. 多模态融合技术三维重建岩上静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3): 270-276. |
[10] |
王建华, 吴迪,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李乐. 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随访[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3): 342-348. |
[11] |
林文杰, 孙欣, 黄文华, 魏波, 林涛, 梁振明, 钟环, 张欣, 欧阳汉斌. 踝关节融合术后后足关节生物力学分析[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2): 212-217. |
[12] |
涂强, 孙昊, 陈虎, 朱昌荣, 陈育岳, 黄显华, 刘永刚, 马向阳, 王建华, 章凯, 夏虹. 颈椎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邻椎病的再手术策略[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2): 218-223. |
[13] |
李建扬, 李波, 欧阳北平, 罗春山, 马向阳, 邹小宝, 陆廷盛 .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的固定角度与下颈椎曲度相关性研究#br#[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1): 92-96. |
[14] |
简伟, 徐聪, 艾雯, 尹生江, 毕振宇, 吴泽斌. CT三维成像在颈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术中“V”点定位的作用[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6): 720-724. |
[15] |
彭鹏, 黄刚, 朱美松, 李鉴轶.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皮质骨螺钉的解剖学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5): 505-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