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3-25
      
    应用解剖
    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周云烽, 徐达政, 陈仲, 姚伙生, 张琮达, 李卫平, 沈慧勇, 宋斌
    2021, 39(2):  121-12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01
    摘要 ( 1586 )   PDF (3912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国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解剖43例踝关节标本,观察并记录外侧韧带的分束、走行、起止点及附着部位的纤维联系。  结果 所有标本都解剖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根据ATFL分束数目,将其定义为Ⅰ型(单束)、Ⅱ型(双束)和Ⅲ型(三束),各占27.9%、65.1%和7%。根据ATFL和CFL纤维在腓骨止点部位的浅-深层关系,分为浅表型(8例,18.6%)、平行型(19例,44.2%)、深层型(9例,20.9%)和混合型(7例,16.3%);根据其上-下关系,分为完全型(5例,9.3%)、上部型(15例,34.9%)和下部型(24例,55.8%)。同时,在7例标本中发现了复合体结构,占总数的16.3%。 外侧距跟韧带存在于46.5%的标本中:A型(25.6%);B型(20.9%);余下23例(53.5%)为C型。   结论 踝关节外侧韧带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变异性。形态学研究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可为更深入地探讨各韧带的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手指伸肌腱Ⅰ区肌腱末节指骨止点与毗邻组织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赵文韬, 赵民
    2021, 39(2):  126-12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02
    摘要 ( 1532 )   PDF (3094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手指伸肌腱Ⅰ区肌腱末节指骨止点与毗邻组织的解剖研究,为骨性锤状指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解剖观测10例成人尸体上肢手标本,观察指甲根部甲基质、甲根与伸肌腱Ⅰ区末节指骨止点的解剖关系,测量伸肌腱Ⅰ区末节指骨止点至甲根、甲基质、关节面距离,测量伸肌腱Ⅰ区末节指骨止点的宽度,测量末节指骨关节面水平的横径及纵径。显微镜下观察伸肌腱Ⅰ区末节指骨止点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联系。  结果 甲根近端未能完全覆盖甲基质,甲基质与伸肌腱Ⅰ区末节指骨止点相距(1.21±0.21)mm,两者之间平铺一层疏松结缔组织。伸肌腱Ⅰ区末节指骨止点宽度为(6.27±1.23)mm,在关节水平厚度为(1.02±0.21)mm。伸肌腱Ⅰ区末节指骨止点在肌腱掌侧面至末节指骨关节面(1.22±0.21)mm。末节指骨的关节面水平的横径为(8.00±2.21)mm,纵径为(6.22±1.21)mm。伸肌腱Ⅰ区与远侧指间背侧关节囊联系紧密,显微镜下解剖未见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解剖间隙。  结论 末节指骨背侧正中皮肤切口可充分显露伸肌腱Ⅰ区末节指骨止点周围组织结构;在应用微型钩状钢板固定骨性锤状指末节撕脱骨折块时,钢板远端与甲基质部分重叠,需要部分切开甲根及甲基质。伸肌腱Ⅰ区与远侧指间背侧关节囊联系紧密,该处伸肌腱终腱存在类似掌板样纤维软骨组织。
    猪股骨头支持带动脉入头分支的解剖学研究
    张向南, 邓伟, 张松强, 李雷, 周广良, 居发新, 鞠文, 周正虎, 李关兴, 巨积辉, 侯瑞兴
    2021, 39(2):  130-13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03
    摘要 ( 868 )   PDF (1749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猪股骨头支持带动脉入头分支的数量、分布规律及外径大小并阐述其意义。  方法 解剖39例带有髋周血管的猪股骨头离体标本,分离支持带动脉,采用30%硫酸钡悬浮液显微灌注,观察支持带动脉入头分支的走形、数量、分布及外径。以时钟点位记录支持带动脉入头的分布规律,显微标尺测量支持带动脉入头分支的外径,并对各组支持带动脉入头最粗支的位置进行测量统计。  结果 猪股骨头共有(6.10±1.32)支动脉入头,主要分为后上、后下及前方3组,每组支持带动脉最粗支入头的时钟点位分别为(11:22~01:29)、(06:36~08:15)、(02:01~03:59);直径分别为(0.37±0.11)、(0.52±0.11)、(0.35±0.09)mm。  结论 猪股骨头入头动脉的数量及位置相对恒定,入头动脉最粗支平均直径为(0.52±0.11)mm,来自后下组支持带动脉,为猪股骨头重要的血供来源。
    断层影像解剖
    大、小多角骨形态与血供的解剖学研究
    王雅康, 徐永清, 袁礼波, 张旭林, 许育健, 罗浩天, 魏明杰
    2021, 39(2):  134-13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04
    摘要 ( 702 )   PDF (3771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三维立体建模观察大、小多角骨形态及血供模式,探究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腕标本12例,将明胶-氧化铅灌注液注入腕标本后行Micro-CT扫描,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大、小多角骨形态,记录滋养孔数目与位置,分析骨内血管吻合及走行。  结果 (1)大多角骨有一定数目的滋养孔分布在3侧非关节面,桡侧(2.66±0.49)个,背侧(2.75±0.62)个,掌侧(2.33±0.65)个,3侧数目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骨内血管有数级分支且广泛吻合,约70%来自背侧,30%来自掌侧和桡侧;(2)小多角骨有一定数目的滋养孔分布在两侧非关节面,背侧(2.75±0.45)个,掌侧(2.42±0.51)个,两侧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骨内血管亦有数级分支,但分支吻合不如大多角骨丰富,约70%来自背侧,30%来自掌侧。  结论 (1)大多角骨内外血供丰富,可能是大多角骨相较其他腕骨不易发生缺血性骨坏死的原因;(2)小多角骨外血供较为丰富,但骨内血管吻合少于大多角骨,这可能是小多角骨相对大多角骨更易发生非创伤性缺血性骨坏死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小脑发育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刘瑞可, 李桂芳, 杜学谦, 陈帅
    2021, 39(2):  140-14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05
    摘要 ( 278 )   PDF (4196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颅脑超声检测25~41周新生儿出生时的小脑,分析小脑随胎龄的发育规律,利于临床早期评估小脑发育。  方法 提取318例25~41周适于胎龄儿颅脑超声图像,测量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小脑横径与胎龄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1036X+0.1929,R2=0.727(P<0.001)。蚓部高度与胎龄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069X-0.3156,R2=0.823(P<0.001);蚓部前后径与胎龄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0509X-0.5798,R2=0.735(P<0.001);蚓部周长与胎龄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2811X-1.5932,R2=0.782(P<0.001);蚓部面积与胎龄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2283X-4.4559,R2=0.817(P<0.001)。其中蚓部高度与胎龄的正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07(P<0.001)。  结论 在适于胎龄儿中,建立出生时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与胎龄之间的宫外参考范围,以此为依据可为临床宫外诊断和评估小脑发育提供参考。
    胰周筋膜及筋膜间隙CT影像的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
    周小波, 徐刚潮, 刘强
    2021, 39(2):  145-14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06
    摘要 ( 710 )   PDF (2520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部CT影像胰周筋膜及胰周的筋膜间隙与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胰周筋膜与筋膜间隙相互对应关系,从而对微创胰腺外科相关的手术提供指导意义。  方法 本研究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156例,对其腹部CT扫描的胰周影像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选取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明确腹部CT影像胰周筋膜及筋膜间隙与尸体标本的对应关系。  结果 在少数急性胰腺炎患者腹部CT扫描影像上和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可同时观察到胰腺前筋膜、胰腺后筋膜、肾前筋膜,左右肾前筋膜是相互延续的。胰前间隙位于胰腺实质和其前方的胰腺前筋膜之间,胰后间隙位于胰腺实质和其后方的胰腺后筋膜之间,胰腺后融合筋膜间隙位于胰腺后筋膜和肾前筋膜之间。  结论 少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部CT扫描影像上能观察到胰周筋膜与胰周的筋膜间隙,与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存在着相互对应关系。
    定位装置辅助下四肢深部金属异物的精准定位及取出
    苏炜炜, 何藻鹏, 张国栋, 李卫, 许靖, 廖政文, 谢普生, 林东鑫, 黄文华
    2021, 39(2):  148-15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07
    摘要 ( 285 )   PDF (3718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型定位装置在四肢深部金属异物精准定位及取出术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成人尸体防腐上、下肢标本10侧,置入φ2.0 mm金属球造模65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为65例异物的实际定位结果,后者为理论上65例异物的定位结果。在定位装置辅助下定位,之后进行薄层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定位偏差距离(D1),统计不同精度等级的合格定位数,进行卡方检验,获得定位装置的定位精度,记录透视时间(T1)和异物取出时间(T2)。  结果 65例金属异物全部实现精准定位并取出;T1=(46.06±18.44)s,T2=(177.10±65.87)s;该定位装置的定位精度为2.3 mm。  结论 借助定位装置可实现四肢深部金属异物的精准定位及取出。
    实验研究
    miR-206靶向Cx43调控ERK1/2通路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
    席源, 罗高斌, 魏桂清, 覃文涛, 薄占东
    2021, 39(2):  154-16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08
    摘要 ( 514 )   PDF (6412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206调控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3激活蛋白激酶(ERK)1/2通路是否参与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并初步阐明其机制。  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实验组接受内毒素(10 mg/kg)联合甲强龙(20 mg/kg)注射制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注射2周、8周和16周后两组动物行MRI检查,HE染色确定模型建立成功;模型兔与相应对照组股骨头标本行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206表达,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qPCR检测Cx43、ERK1/2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  结果 建模成功率为70%;原位杂交显示miR-206表达定位于兔股骨头髓腔、成骨细胞及少量骨细胞。造模后2周、8周和16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股骨头内miR-206表达上调;Cx43、Runx2基因表达下调,Cx43、ERK1/2、Runx2蛋白表达下调。  结论 miR-206可通过下调其靶蛋白Cx43,抑制ERK1/2信号通路,抑制成骨分化,参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及修复。
    Nrf2/ARE信号通路在吗啡预处理减轻盐酸多柔比星诱导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谭永丽, 唐慧洁,  田苑
    2021, 39(2):  161-16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09
    摘要 ( 520 )   PDF (6928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信号通路在吗啡预处理减轻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首先制作HF模型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sham组,模型组,MFC组,MOA组和OAD组,同时设立正常组;HF模型鼠予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构建为MIRI模型,其中MFC组术前经吗啡预处理,OAD组术前经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MOA组术前经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剂+吗啡预处理。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Nrf2和HO-1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Nrf2和HO-1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MFC组细胞凋亡率降低,Nrf2和HO-1升高;与MFC组相比,MOA组细胞凋亡率升高,Nrf2和HO-1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OAD组细胞凋亡率升高,Nrf2和HO-1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HF导致的MIRI大鼠模型中,吗啡预处理能激活Nrf2/ARE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E003对RSA模型小鼠蜕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龙生根, 章志琴, 黄志辉, 夏雷震, 唐亮, 伍琼芳, 黄欧平
    2021, 39(2):  169-17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10
    摘要 ( 405 )   PDF (3243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瑞香素(daphnetin)即E003处理后RSA模型小鼠蜕膜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  方法 建立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模型小鼠后,实验分正常妊娠组、RSA模型组、E003低剂量组和E003高剂量组共4组,E003连续灌胃处理14 d后,取蜕膜组织。光镜下观察蜕膜组织血管和细胞形态,电镜下观察蜕膜组织超微结构。  结果 解剖子宫计算胚胎吸收率,E003处理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于RSA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003高剂量组胚胎吸收率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RSA模型组蜕膜细胞碎裂,数量较正常妊娠组减少;E00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蜕膜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增多,排列较整齐。电镜下RSA模型组较正常妊娠组蜕膜细胞体积减小,细胞间隙增大,血管壁不完整,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核呈梭形;E003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蜕膜细胞体积增大,细胞间隙增大,血管壁较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呈长梭形,细胞结构较完整,细胞间隙稍增宽;E003高剂量组蜕膜细胞组织及血管壁接近正常妊娠组。  结论 RSA模型小鼠存在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障碍,E003可修复RSA模型小鼠蜕膜组织中破坏的细胞结构,改善血管生成和细胞器形态,对RSA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曲古抑菌素A通过JNK/MAPK信号通路介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凋亡
    张海燕, 孙丽慧, 潘洪明, 李林, 廉洁, 于晶, 郎尉雅
    2021, 39(2):  174-18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11
    摘要 ( 321 )   PDF (2496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TSA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MTT、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TSA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 和qRT-PCR 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及mRNA 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抑制JNK通路检测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 TS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使细胞阻滞于G1期;TSA可上调P21、Caspase-3、Bax、p-JNK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Cyclin D1、Cdk4、Bcl-2蛋白及mRNA表达;抑制JNK通路后,p-JNK蛋白和细胞总凋亡率降低,Caspase-3、Bax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Bcl-2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   结论 TSA通过MAPK信号通路介导JNK的磷酸化,调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凋亡。
    基于柠檬酸合成的新型可降解螺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
    杨诚, 李祯, 廖坚文, 樊仕才, 杨健, 白晓春
    2021, 39(2):  182-18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12
    摘要 ( 364 )   PDF (3701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聚柠檬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POC-Click-HA)制作的新型生物可吸收松质骨螺钉治疗比格犬股骨外髁骨折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    健康成年比格犬9只,雌雄不限,体重8~11 kg,制备双侧股骨外髁骨折(AO分型33.B1型)模型。右侧采用POC-click-HA可吸收松质骨螺钉固定,作为实验组;左侧采用聚消旋乳酸PDLLA可吸收松质骨螺钉固定,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3只动物,取材行大体观察、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及生物力学分析。  结果    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两组骨折无移位,均于12周愈合,POC-click-HA组螺钉可见有新生骨组织从螺钉表面向内部生长。术后3个时间点对骨折部位进行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两组螺钉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力学测试,4周POC-click-HA组钉-骨界面最大载荷低于PDLLA组(P<0.05),8周和12周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POC-click-HA松质骨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满足固定比格犬股骨外侧髁B1型骨折。
    沙棘多糖抑制PERK/ATF4/CHOP通路缓解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肝肾功能损伤
    姚兰, 蒋成霞, 郭艳艳, 游成珊, 李梅, 叶序卷
    2021, 39(2):  187-19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13187
    摘要 ( 641 )   PDF (5343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沙棘多糖(seabucthorn polysaccharide,SP)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肝、肾功能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组、盐酸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组(4 mg·kg-1·d-1)和SP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d-1),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为Ⅱ型糖尿病模型。药物处理后,通过天平、血糖仪、Elis检测大鼠体重、双侧肾重、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肾肥大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Elisa检测HbA1C、脂联素;生化分析仪检测TG、TC、LDL-C、HDL-C、PRO、Scr、BUN水平;油红O染色、HE染色观察肝脂肪沉积情况和肾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检测PERK/ATF4/CHOP通路活化水平。  结果 与STZ组相比,SP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脂联素、HDL-C升高(P<0.05),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肾肥大指数、HbA1C、血浆胰岛素、TG、TC、LDL-C、PRO、Scr、BUN水平下调(P<0.05),缓解大鼠肝脂质沉积和肾损伤,且抑制PERK/ATF4/CHOP通路活性。  结论 沙棘多糖可缓解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肝、肾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ERK/ATF4/CHOP通路活性有关。
    临床研究
    数字化技术辅助微创经皮螺钉固定距骨后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魏珂, 陈启旺, 毛海蛟
    2021, 39(2):  192-19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14
    摘要 ( 342 )   PDF (197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微创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距骨后突骨折病例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8~57岁,平均37.7岁;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11例,扭伤3例;单纯距骨后突骨折11例,合并距下关节脱位4例,合并踝关节骨折2例,合并跟骨骨折2例。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微创手术。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足功能。  结果 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2月,平均14.2月,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骨折移位、血管神经损伤、骨不愈等并发症出现。AOFAS踝-后足评分:术前(38.8±12.4)分,术后(87.0±6.4)分,17例优,2例良;VAS评分:术前(4.8±1.2)分,术后(1.0±0.7)分。  结论 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微创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可提高手术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具有良好的疗效。
    不同平面腘动脉损伤血清肌酸激酶动态变化的临床特点
    毛剑杰, 高建明
    2021, 39(2):  196-20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15
    摘要 ( 366 )   PDF (2136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平面腘动脉损伤致患肢创伤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评估腓肠动脉在腘动脉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单侧膝关节周围骨折(含脱位)患者103例。其中,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68例,根据损伤平面是否高于腓肠动脉分为高位组(16例)和低位组(52例);其余35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术前、术后1、3、7、15 d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  结果 高位组CK值显著大于低位组,低位组大于对照组(F=217.709,P<0.001);同一时间点(术前、术后1、3、7、15 d)3组患者CK值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高位组CK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位组术前与术后7 d(P=0.930)、术后1 d与术后3 d(P=0.19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高位组患肢缺血、损伤程度重于低位组;腓肠动脉是腘动脉不同损伤平面CK差异的主要原因,具有代偿作用。
    B超辅助定位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康永强,  芮永军,  吴永伟,  马运宏,  刘军,  顾珺,  徐鹏,  林芳
    2021, 39(2):  202-20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16
    摘要 ( 821 )   PDF (394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B超辅助定位设计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33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平均48.2岁,缺损面积21 cm×8 cm~8.5 cm× 5.5 cm。患者均为二期修复,修复时间为伤后5~42 d,均采用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完成修复,胫后动脉穿支蒂31例,腓动脉穿支蒂15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S)对穿支进行定位,根据穿支及创面情况设计皮瓣。术中验证穿支定位准确性,术后对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及皮瓣7项指标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术中见定位符合率达89.1%;定位误差>1 cm的有5例,其中1例皮瓣术后完全坏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4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12例供区植皮,2例植皮出现部分坏死感染,其余供区愈合良好。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皮瓣周围感染伤口不愈合,2例供区植皮少部分坏死。术后3例失访,43例患者获得5~46个月随访(平均14.3个月),按皮瓣功能7项指标评定,优14例,良2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6.0%。  结论 术前CDS定位的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效果良好,外观满意,临床实用性较高。
    1、2伸肌间室支持带上动脉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的数字解剖及疗效分析
    吕静, 刘立宏, 魏建伟, 董忠根, 陈宇飞
    2021, 39(2):  207-21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17
    摘要 ( 427 )   PDF (2958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1、2伸肌间室支持带上动脉(the first and second intercompartmental supraretinacular artery,1,2 ICSRA)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收集47例正常人腕关节CT数据,分别测量桡骨茎突尖端到舟骨长轴近极及远极距离,并与1,2 ICRSA血管蒂的长度进行对比,分析1,2 ICSRA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的可行性。对23例舟骨骨不连患者实施1,2 ICSRA桡骨瓣结合Herbert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估患者局部症状和功能。 结果 桡骨茎突尖端到舟骨长轴近极和远极距离分别为(15.66±1.89)mm和(17.07±1.60)mm,均小于1,2 ICSRA血管蒂长度。23例患者术后舟骨均获得愈合;随访时间(51.08±11.30)月,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感消失,2例患者重体力劳动时有轻微疼痛,但症状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Cooney腕关节评分优20例,良3例,从术前(62.39±7.21)分提高至术后(92.39±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13,P=0)。  结论 1,2 ICSRA桡骨瓣长度足以覆盖舟骨任何部位,该方法治疗舟骨骨不连具备可行性且疗效肯定。
    右后纵隔胸膜悬吊法清扫第7组淋巴结的临床应用
    鲍峰, 吴宗阳, 袁云锋
    2021, 39(2):  211-21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18
    摘要 ( 393 )   PDF (2993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微创肺癌手术中右后纵隔胸膜悬吊法对第7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时间、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58例胸腔镜手术治疗右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术中应用右后纵隔胸膜悬吊法清扫第7组淋巴结,27 例常规方法清扫第7组淋巴结。  结果 与常规方法组相比,纵隔胸膜悬吊组第7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增加,(3.35±0.20)枚vs.(2.46±0.47)枚,P<0.05;清扫淋巴结用时(9.25±3.85)min vs.(9.71±3.21)min,无明显差异;相关并发症如气管损伤,食管损伤,术中引流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 右肺肺癌胸腔镜手术中采用后纵隔胸膜悬吊法可以更安全彻底地清扫第7组淋巴结,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
    首诊眼科的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解剖学特点
    张力, 康渊春, 刘海斌, 苏志强, 彭浒, 洪晓东, 纪振华, 王志平, 伍小琴, 邹柳凤, 程寅, 杨子轩, 陈进璜, 张国民
    2021, 39(2):  216-21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19
    摘要 ( 387 )   PDF (2265KB) ( 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以眼部症状为主的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解剖学特征及临床表现。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8年1月三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85例中首诊于眼科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征及临床误诊的原因。  结果 该20例首诊于眼科的病例其病变主要位于筛窦3例,蝶窦2例,上颌窦合并筛窦3例,筛窦合并蝶窦8例,上颌窦合并筛窦、蝶窦4例,眼部症状主要为单侧眼胀痛、视力下降、视野改变、面部疼痛及头痛。  结论 以单侧眼部胀痛及视力改变就诊于眼科的患者,应考虑真菌性鼻窦炎的可能,及时给予鼻窦CT检查后转耳鼻咽喉科进行治疗。
    改良鼻内镜下与改良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对比研究
    张旻, 宋道亮, 韩学锋, 王少鹏, 刘永亮
    2021, 39(2):  220-22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20
    摘要 ( 280 )   PDF (1148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将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改良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84例(8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4例(47眼),采用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40例(42眼),采用改良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住院治疗并随访12个月,比较治愈率、有效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1.5%、有效率97.9%、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并发症发生率2.1%,对照组治愈率81%、有效率90.5%、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并发症发生率9.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临床疗效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易再处理、病人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优先推荐。
    颈椎开门椎板成形术使用不同工具制作门轴对开门角度的影响
    蔚兰哲, 崔尚斌, 魏富鑫, 王乐, 刘少喻
    2021, 39(2):  224-22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21
    摘要 ( 268 )   PDF (2395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20°尖嘴咬骨钳或高速微型磨钻两种不同工具制作门轴对椎板开门角度的影响。  方法 对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根据术中门轴制作工具的不同分为咬骨钳组和磨钻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内拍摄颈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分别测量术前与术后CT横断面上开门节段椎板与冠状面椎体的夹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纳入并完整随访40例患者,其中咬骨钳组23例,磨钻组17例。其中咬骨钳组术前开门节段椎板与冠状面平均夹角为(37.58±4.09)°,磨钻组为(36.19±3.92)°,无统计学差异(P=0.286),而术后咬骨钳组开门角度为(62.27±3.99)°,磨钻组为(67.17±3.48)°,具有明显差异(P<0.001)。此外,两组间患者椎板扩大角度、术前术后角度比、角度扩大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使用20°尖嘴咬骨钳制作门轴较之使用高速微型磨钻,可以更加精确控制开门角度,使其不至于过大,更加接近理想开门角。
    改良矫正术治疗老年上睑松弛136例临床体会
    傅福仁, 谢义德
    2021, 39(2):  228-23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22
    摘要 ( 584 )   PDF (1219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一种改良矫正术治疗老年上睑松弛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6年6月~2019年3月应用改良术式矫正老年上睑松弛136例。设计“鱼豚状”切口ACBDA,A点位于眉下缘距眉头0.5~1.0 cm处,B点在同侧鼻翼与外眦角连线的延长线上,于外眦角E处画一垂直线与弧线AB相交于O点,在O点的上下方设等距两点C和D。B点可根据鱼尾纹的程度适度外移。保留眉头及部分眉体、切除ACBDA连线内全部眉尾及眉周皮肤,上提固定眉脂肪垫,悬吊固定眉下缘的眼轮匝肌,分层美容缝合切口。  结果 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上睑松弛及鱼尾纹,手术效果满意;随访6~12个月有46例,4例出现外眦上睑皮肤轻微下垂,余者效果满意。  结论 改良上睑松弛矫正术方法简单,矫正老年严重上睑松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静脉动脉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创面1例
    邓伟, 巨积辉, 李雷, 周正虎, 李昌松
    2021, 39(2):  231-23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23
    摘要 ( 253 )   PDF (111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技术方法
    CTV图像融合法展示硬膜下血肿与邻近静脉的空间构象
    许伟明, 林玉克, 林建斌, 陈崇泽, 王伟, 穆书闻, 王成, 王守森
    2021, 39(2):  233-23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24
    摘要 ( 389 )   PDF (3607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水平和冠状切的后半部颅骨表面包埋方法探讨
    肖钊明, 许广威, 李泽宇, 刘畅, 吴坤成, 骆宝华, 梁海彬, 马梓玮, 骆世文, 骆建恒
    2021, 39(2):  237-23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25
    摘要 ( 351 )   PDF (290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使用环氧树脂AB胶对最容易损坏的经水平切和冠状切的后半部分颅骨表面进行薄层包埋,使颅骨骨质薄的结构变得坚硬,且其孔、缝、管保存完好。  方法 将48个颅骨标本随机分成8组,每组按照不同时间段逐个浸没于有机玻璃盒的环氧树脂AB胶中,每个浸泡时可看见有气体排出,约1 min左右,没有明显的大气泡产生,即用止血钳夹住较厚的颅骨壁边缘取出颅骨,在有机玻璃盒上方停留一会并轻轻晃动,待颅骨表面流动的胶基本流干后,将颅骨水平切面朝下放置于硅胶板上,静置24 h。 结果    标本透明度高,颅骨壁光滑,可清楚辨认标本结构,易碎部分骨骼受力明显增强,较容易脱落骨骼与颅骨整体连接更加紧密,搅拌充分后60 min内包埋的颅骨标本的各管、孔没有明显堵塞,表面没有出现结块现象。  结论 在室温下,环氧树脂AB胶搅拌充分后60 min以内为适宜的颅骨表面包埋时间。经表面包埋后的颅骨标本较好的解决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易损坏,要求不能触摸的两难问题。
    综述
    P45断层塑化技术在应用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孙诗竹,  于胜波,  隋鸿锦
    2021, 39(2):  240-24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26
    摘要 ( 406 )   PDF (3288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双侧距舟联合解剖变异1例及文献回顾
    李俊桦,  廖立青,  李义凯
    2021, 39(2):  244-24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27
    摘要 ( 245 )   PDF (1777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中动脉行程异常伴掌浅弓及掌长肌缺如1例
    李堃, 李志宏, 顾峻, 张鹏, 吕叶辉
    2021, 39(2):  24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2.028
    摘要 ( 281 )   PDF (1714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