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9-25
      
    应用解剖
    颈椎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在颈椎侧块置钉方法改进的解剖研究
    吴洁石, 薛骏, 袁凤来, 赵鹏, 赵全明, 徐瑞生
    2021, 39(5):  503-50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1
    摘要 ( 409 )   PDF (1537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颈椎单开门手术中微型钢板侧块固定螺钉更为安全的钉道和置钉方向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取50套C3~7椎骨标本,确定微型钢板固定侧块时上、下两枚螺钉在颈椎侧块上的进钉点A和B,测量垂直颈椎侧块表面进钉的钉道长度A1和B1,以及头倾15°进钉的钉道长度A2和B2。  结果 A1的平均值C3(9.4±1.2)mm、C4 (11.7±2.8) mm、C5(12.9±2.5)mm、C6(12.0±2.3)mm、C7(10.4±1.8)mm;A2的平均值C3(11.9±1.6)mm、C4(15.3±1.7)mm、C5 (15.7±1.7) mm、C6 (14.2±1.3) mm、C7 (13.5±1.0) mm均大于11 mm; B1的平均值C3(4.7±0.6) mm、C4(5.0±1.1)mm、C5(5.8±0.9) mm、C6(5.5±0.6)mm、C7(5.3±0.4)mm,钉道长度<5 mm的占比分别为57%、46%、28%、27%和35%。B2的平均值C3 (6.8±0.8) mm、C4 (7.0±2.1) mm、C5 (7.8±1.4) mm、C6 (8.5±0.8) mm、C7 (7.6±0.6) mm均大于5 mm。  结论 微型钢板颈椎侧块固定时,为避免螺钉尖端穿出颈椎侧块前方,宜按头倾15°建立钉道,头端一枚可选择长度9 mm的螺钉、尾端一枚宜选择长度5 mm的螺钉,头倾15°建立钉道可以增加钉道的长度并避免螺钉尖端突破侧块前方而破坏小关节的关节面。
    新型防神经根损伤双螺纹椎弓根螺钉解剖学依据
    肖忠洲, 刘家明, 黄山虎, 刘志礼
    2021, 39(5):  507-51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2
    摘要 ( 228 )   PDF (1591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人双侧的胸椎及腰椎椎体解剖学参数,为新型防神经根损伤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纳入200例健康志愿者,在仰卧位CT片上测量胸椎T1~12及腰椎L1~5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的分段长度(椎体段、椎弓根段和椎板段)、进钉外展角及椎弓根峡部宽度和高度。计算各解剖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 纳入胸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21岁,腰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05岁。胸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19.09±2.36)mm,右侧(19.77±2.54)mm;螺钉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7.67±1.19)mm,右侧(8.17±1.16)mm;螺钉椎板段长度为左侧(9.94±2.02)mm,右侧(9.06±1.71)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8.61± 2.57)°,右侧(8.44±2.71)°;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8.44 ± 2.71)mm,右侧(5.95 ± 1.16)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1.76±1.86)mm,右侧(11.79±2.24)mm。腰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26.99 ± 3.37)mm,右侧(27.06±3.24)mm;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10.00±1.58)mm,右侧(10.37 ± 1.53)mm;椎板段长度为左侧(12.74±2.16)mm,右侧(13.96±2.46)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16.16±2.93)°,右侧(16.31±3.05)°;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9.72±1.59)mm,右侧(9.45±1.84)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4.50±2.83)mm,右侧(14.05±2.39)mm,胸椎与腰椎螺钉椎体段长度、椎弓根段长度、椎板段长度、进钉外展角各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L5椎弓根峡部高度分别与椎弓根峡部宽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通过对正常人群胸椎及腰椎椎骨较为细致的相关解剖学测量,可获得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较准确依据。
    肱骨大结节上方的解剖分型及临床意义
    张磊, 何雪, 周鑫, 熊鹿静, 张梦瑶
    2021, 39(5):  513-51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3
    摘要 ( 730 )   PDF (1507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肱骨大结节上面观的形态学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将296例肩关节CT扫描图像根据大结节上面观形态进行分型,分别测量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下肌肌腱在小结节上的止点长度,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以及结节间沟的宽度和深度。  结果    肱骨大结节上面观形态可分为3型:弧形45.60%(135例),平坦形44.26%(131例),丘形10.14%(30例)。弧形的肱骨大结节,其冈上肌肌腱止点长度短于平坦形和丘形;丘形的肱骨大结节,其冈上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下肌肌腱在小结节上的止点长度、结节间沟的宽度和深度均短于弧形和平坦形;丘形的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大于弧形和平坦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解剖学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分型的肱骨大结节上面观对临床肱骨大结节相关疾病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口周岛状皮瓣动脉构筑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徐丹, 丁冉, 沙明, 郑雪峰, 丁自海, 刘鹏, 艾旭光
    2021, 39(5):  518-52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4
    摘要 ( 481 )   PDF (8059KB)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口周岛状皮瓣切取提供更精准的解剖学资料。  方法 采用63例(126侧)头颈部铸型标本,观察口周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变异和动脉构筑特点。  结果 口周的血供主要来自上唇动脉、下唇动脉、唇颏动脉和颏下动脉升支。上唇动脉多于口角平面以上(68.25%)或以下(22.22%)起自面动脉,形成面动脉的1条分支(44.44%)或终支(49.21%),左、右侧呈对称(51.59%)或不对称(46.83%)分布;偶见缺如(1.59%)。下唇动脉多于下颌骨下缘上方(43.65%)或口角平面下方(28.89%)起自面动脉,形成面动脉的1条分支(61.90%)或终支(25.40%),呈对称(44.44%)或不对称(47.62%)分布;缺如者占(7.94%)。两侧上、下唇动脉相互吻合,围绕口裂形成动脉环,营养口裂、鼻区及颏区。唇颏动脉于下颌下缘附近起自面动脉,多为1支(约55%)或缺如(约30%),也可见2支(约10%)或3支(约5%)。颏下动脉在颏下中部发出2 ~ 12支升支,与下唇动脉降支和唇颏动脉形成唇颏血管丛,营养颏部皮肤。  结论 口周区域血供来源较多、吻合丰富,在口周形成动脉环及动脉网。但口周动脉的起始、走形和分布变异较大,动脉构筑形式不定,在切取口周岛状皮瓣时,术前超声探查十分必要。
    改良圆孔外口穿刺术治疗上颌神经痛的骨性解剖学观测
    陈良禹, 戴罗桓, 乔普丹, 刘冬花, 刘达琳, 赵宇琦, 邓春雷, 邓光祁
    2021, 39(5):  524-52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5
    摘要 ( 462 )   PDF (4165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测改良圆孔外口穿刺术进针路径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提供解剖学支持。  方法 取80个(160侧)成人颅骨,用弯针(头端10 mm弯曲30 °)按改良圆孔外口穿刺入路进行模拟穿刺。测量穿刺针第1次到达上颌骨面深度(L1)、滑行至翼上颌裂上颌骨缘深度(L2)、滑行距离(L3)、针到达翼上颌裂上颌骨缘处裂宽(L4)、圆孔外口至眶下裂距离(L5)、翼上颌裂最大长(L6)和最大宽(L7)、颅骨前后径(LA)和横径(LB)。另取36例带完整软组织的矢状切头标本模拟穿刺,并与骨性测量结果相比较。  结果 左侧L1 ~ L7测量值分别为(23.04±3.42)、(38.14±3.63)、(20.67±3.93)、(5.85±1.27)、(19.66±2.61)、(23.38±2.49)及(6.66±1.24)mm,右侧L1 ~ L7测量值分别为(22.96±3.34)、(38.40±3.49)、(20.82±3.93)、(5.86±1.33)、(19.29±2.61)、(23.85±2.38)及(6.76±1.21)mm,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双侧L1、L2与LA存在正相关关系,与LB不存在相关关系;双侧L1与L2存在正相关关系,L1与L3存在负相关关系,L2与L3存在正相关关系。颅骨标本测量结果适用于带全部软组织标本改良圆孔外口穿刺术。  结论 在颅骨任一侧行改良圆孔外口穿刺术,穿刺轨迹没有明显的差别,穿刺深度与颅骨长度和滑行距离有关,与颅骨宽度和侧别无关。
    断层影像解剖
    颅内镰状窦的MRV重建影像解剖研究  
    范雅操, 李克磊, 魏梁锋, 王守森
    2021, 39(5):  529-53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6
    摘要 ( 437 )   PDF (4529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正常人颅内大脑镰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影像解剖特征。  方法    分析177例(男81例,女96例)大脑镰及硬脑膜静脉窦完整的健康受试者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V)资料,并结合容积重建(VRT)成像观察镰状窦。  结果    在43例受试者的大脑镰内发现镰状窦存在,其中37例位于大脑镰中后1/3交界处。6例位于大脑镰后1/3区。根据两端连接静脉结构情况,将镰状窦分为Ⅰ型(起自大脑镰内,注入下矢状窦、Galen静脉或直窦)、Ⅱ型(起自大脑镰内,注入上矢状窦后部)和Ⅲ型(相连上矢状窦与下矢状窦、Galen静脉或直窦)。Ⅰ型镰状窦包括团块形、三角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Ⅱ型镰状窦包括直条形和弯条形。Ⅲ型镰状窦包括长条形、宽带形、人字形。其中人字形常由Ⅰ型镰状窦和Ⅱ型镰状窦融合形成。共发现11例I型镰状窦,21例Ⅱ型镰状窦,14例Ⅲ型镰状窦。其中4例I型镰状窦与Ⅱ型镰状窦并存,6例Ⅱ型镰状窦与Ⅲ型镰状窦并存,5例同时并存2个Ⅱ型镰状窦,4例同时并存3个Ⅱ型镰状窦。  结论    3D CE-MRV结合VRT技术是观测镰状窦的良好方法,镰状窦并不罕见,形态多样。
    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徐聪, 徐庆平, 艾雯, 江凯燕, 袁佳, 吴炳华, 尹生江, 毕振宇, 焦培峰
    2021, 39(5):  535-53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7
    摘要 ( 216 )   PDF (1327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关系。  方法    利用4度评估法,3位测评者对2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的轴向位CT图像上C3/4 ~ C6/7节段共160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和退变程度进行单盲随机测评,并统计分析。  结果    20具颈椎标本在不同节段间的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度无显著性差异(F=0.55,P=0.6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也无显著性差异(左侧:Z=3,P=0.646;右侧:Z=3,P=0.376),但C3/4和C4/5的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程度与同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程度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C3/4:Z=8.567,P=0.014;C4/5:Z=2.000,P=0.025)。  结论    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可能和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有关。
    基于CT的中国正常成人踝关节三维形态学分析及应用研究
    薛浩文, 褚虹宇, 左解鹏, 武珂卉, 韩青, 程凯亮, 杨艳艳, 朱庆三
    2021, 39(5):  539-54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8
    摘要 ( 219 )   PDF (3039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中国人群踝关节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踝关节置换术假体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形态学数据支撑。  方法 模拟人工踝关节置换手术,对191例(男性106例、女性85例)踝关节CT影像数据行三维重建,重建图像测踝穴前后倾斜角(APA)、胫骨下端最大前后径(MTiTh)等32个形态学参数,并计算胫骨平均纵横比(MTiTh/TiW)和距骨平均纵横比(TaAL/TaW)等3项参数比。  结果 (1)所检验32个参数中有23个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其中除踝穴前后倾斜角(APA)和踝穴前后距(APG)等3个参数外,其余20个参数为男大于女;(2)测量数据与之前本课题基于X线片结果比较,除踝穴前后距(APG)、踝穴前后倾斜角(APA)、胫骨远端滑车切迹长(TiAL)等3个参数外,其余8个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X线片大于CT;(3)由于种族与地域等的差异,中国正常成人踝关节三维形态学参数与法国、意大利、韩国、中国台湾人群等既往研究数据相比,数据之间存在差异;距骨体形态与埃及、希腊和华北地区人群存在差异。  结论 中国成人人群踝关节形态学参数与西方人群间存在差异。
    浙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肾动脉影像解剖学特征
    沈珈谊, 吕玲春, 陈俊, 赵雅楠, 卢陈英, 韦铁民
    2021, 39(5):  546-55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9
    摘要 ( 446 )   PDF (1410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浙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肾动脉影像特征,为临床肾动脉介入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  方法 抽取浙江省丽水市10个城镇社区常住人口中45~75岁者为研究对象,收集问卷资料,行肾动脉CTA检查,采用西门子FORCE CT行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肾动脉的起源、结构,入肾位置及变异等情况,按性别及侧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3090例,男1447例,女1643例,男性和女性在吸烟、饮酒、身高、腰围、舒张压、脉压、服用高血压药物、服用糖尿病药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男性和女性双侧肾动脉的长度和外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动脉长度和平均外径左侧为(37.43±13.73)、(6.37±6.6)mm,右侧为(24.52±25.5)、(4.4±2.67)mm。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均以大于45 °为主,男性左72.3%,右70.9%;女性左74.8%,右71.8%。肾动脉开口位置集中在第2腰椎和第1腰椎(左L2 67.8%,L1 30.1%);(右L2 75.9%,L1 20.4%),肾动脉开口位置均为右侧较高(男56.7%,女56.6%)。肾动脉经肾门入肾为主(男48.5%,女47.6%)。肾血管走形左侧以上斜型为主,右侧以平直型为主,两侧有统计学差异(P=0.00)。肾动脉变异的发生率男性24.5%(95% CI 22.3% ~26.8%),女性22.3%(95% CI 20.3% ~ 24.4%)。男性副肾动脉检出率为15.4%(95% CI 13.5% ~ 17.3%),女性为11.1%(95% CI 9.7%~12.7%)。单侧副肾动脉发生率为15.0%,双侧为3.9%。  结论    运用CT可直观、准确地显示肾动脉结构及其变异情况,男性和女性肾动脉的变异差异较大,术前行肾CTA检查可明确肾动脉结构和变异,有利于肾动脉介入术的顺利开展。
    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及随访的弥散张量成像观测
    王长青, 杨荣丽, 付升旗
    2021, 39(5):  552-55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0
    摘要 ( 237 )   PDF (116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预后评估提供影像数据。  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正常者100例和前交叉韧带Ⅲ、Ⅳ级损伤重建61例及随访57例,划分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处及正常组相应部位的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生成纤维示踪图像。  结果 前交叉韧带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的FA值和ADC值为(0.395±0.047)、(0.541±0.056)、(0.542±0.058)和(2.791±0.336)×10-3 mm2 / s、(2.263±0.224)×10-3 mm2 / s、(2.028±0.341)×10-3 mm2 / s,术后1周与3个月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FA、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1年和正常组的FA值、ADC值为(0.542±0.058)、(0.595±0.056)、(0.684±0.059)、(0.577±0.064)和(2.028±0.341)×10-3 mm2 / s、(1.699±0.175)×10-3 mm2 / s、(1.375±0.151)×10-3 mm2 / s、(1.324±0.160)×10-3 mm2 / s,随访6个月与正常组FA值和随访1年与正常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FA、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能客观反映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微观结构变化,在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实验研究
    山莨菪碱缓解幼龄鼠缺氧缺血性脑组织形态和功能损伤
    朱渝,  魏静,  吴鹏程,  袁潇,  周振华,  李敏
    2021, 39(5):  557-56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1
    摘要 ( 193 )   PDF (4953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山茛菪碱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龄鼠脑组织形态和功能损伤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 50只幼龄大鼠均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加药组(尾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5、5、10 mg/kg)共5组。脑组织干湿重法检测脑指数和脑含水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TUNEL染色观察脑海马神经元周围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Bax/Bcl-2、caspase-9、caspase-3、BDNF和NGF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BDNF和NGF mRNA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SOD、MDA和GSH-Px含量。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幼龄鼠脑组织形态和神经功能损伤严重(P<0.05)。与模型组比较,5 mg/kg和10 mg/kg山茛菪碱组脑指数和脑含水率降低(P<0.05),脑组织病理损伤好转,脑海马神经元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减少,Bax/Bcl-2、caspase-9、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P<0.05),BDNF和NGF表达水平增高(P<0.05),MDA含量降低,SOD和GSH-Px含量增高(P<0.05)。  结论 山茛菪碱能够缓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龄鼠脑组织形态和功能损伤。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IRS-1/PI3K/GLUT4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莉, 罗鹏, 周田田, 李燕, 谢红艳, 吕德
    2021, 39(5):  563-56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2
    摘要 ( 287 )   PDF (4731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作用。   方法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低、高剂量组。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厄贝沙坦低、高剂量组每日分别按30、60 mg/kg剂量灌服厄贝沙坦,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测量大鼠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估指数(HOMA-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亚基(PI3Kp85)、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p-AKT)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BP、FBG、FINS和HOMA-IR升高(P<0.05),IRS-1、PI3Kp85、p-AKT和GLUT4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厄贝沙坦低、高剂量上述指标均发生逆转(P<0.05)。   结论 厄贝沙坦可通过IRS-1/PI3K/GLUT4信号通路改善高血压合并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
    柴胡皂苷A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马大亮, 崔红莉, 荣卫江, 贾琦, 黄福献
    2021, 39(5):  569-57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3
    摘要 ( 196 )   PDF (4710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A)通过上调SIRT1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9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柴胡皂苷A 1 mg/kg组(I/R + SA 1 mg/kg)、柴胡皂苷A 5 mg/kg组(I/R + SA 5 mg/kg)、柴胡皂苷A 10 mg/kg(I/R + SA 10 mg/kg)和尼莫地平1 mg/kg组(I/R + NMDP 1 mg/kg)。双侧颈总动脉用微动脉夹夹闭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灌胃给药7 d。记录各组大鼠跳台实验犯错次数和Y迷宫实验检测新异臂进入次数,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法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指数,尼氏小体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Bax/Bcl-2和SIRT1的表达,试剂盒检测SOD、MDA、LDH的含量,RT-PCR检测SIRT1的表达。  结果    柴胡皂苷A能减少大鼠跳台实验犯错次数,增加新异臂进入次数,减少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指数,降低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的比值,降低MDA和LDH的含量,升高SOD活性,上调SIRT1表达水平(P<0.05)。  结论    胡皂苷A能缓解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氧化应激,这与SIRT1上调有关。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马蹄内翻足畸形形成的研究
    李汾杰, 陈曦, 李洋杰, 廖佳馨, 李志富, 刘桉茁, 张月秋, 颜南, 王正东
    2021, 39(5):  575-57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4
    摘要 ( 149 )   PDF (3409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Sox9(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9)和β-catenin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的影响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方法 将孕10 d的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以135 mg/kg全反式维甲酸溶于矿物油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灌胃制作胎鼠CTE模型,对照组予以等量矿物油灌胃处理,取大鼠足踝部组织,通过免疫组化、RT-PCR、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Sox9以及磷酸化β-catenin-S552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E染色可见CTE模型组织中有较多的胶原组织沉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标本Sox9与β-catenin表达增高,RT-qPCR表明实验组Sox9与β-catenin的mRNA水平显著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Sox9与β-catenin的表达增高而磷酸化β-catenin-S552表达降低。  结论 CTE大鼠的足踝部组织中Sox9高表达受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该通路参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形成。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白藜芦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冯成军, 周艳萌, 田应娟
    2021, 39(5):  579-58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5
    摘要 ( 367 )   PDF (3472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白藜芦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高脂饮食法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造模。大鼠分为对照组(CD组)、高脂饮食组(HCD组)、白藜芦醇组(HCD + RSV组)及(白藜芦醇+ OAD85)组(HCD + RSV + OAD85组),每组8只。CD组始终喂养普通饲料,其他组自由高脂饮食。(HCD + RSV)组及(HCD + RSV + OAD85)组在喂养第4周开始灌胃给予10 mg/kg RSV或(10 mg/kg RSV + 100 μg/kg OAD85),连续灌胃给药28 d(OAD85为Nrf2/ARE抑制剂齐墩果酸衍生物)。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肝组织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量变化,试剂盒检测ALT、AST、TC、TG、HDL、LDL和FFA,Western-blot和qRT-PCR检测Keap1、Nrf2、ARE、NQO1、HO-1蛋白和mRNA表达。  结果 与CD组相比,HCD组肝脂肪变性、小叶炎症、门静脉炎症、肿胀程度NASH评分、脂肪含量及血清中ALT、AST升高(P<0.05),与HCD组相比,(HCD + RSV)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HCD组与(HCD + RSV + OAD8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D组相比,HCD组NQO1、HO-1、Nrf2、ARE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Keap1蛋白表达降低(P<0.001),与HCD组对比,(HCD + RSV)组NQO1、HO-1、Nrf2、ARE蛋白及mRNA表达亦明显增加(P<0.001),Keap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01),HCD组与(HCD + RSV + OAD8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藜芦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可能是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机制,从而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可减轻肝病理损伤。
    临床生物力学
    手腕部不同载荷状态下舟月骨间韧带应力分布分析
    魏明杰, 许育健, 吴一芃, 王腾, 吴欢, 袁礼波, 唐文宝, 郭孝菊, 徐永清
    2021, 39(5):  586-59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6
    摘要 ( 312 )   PDF (7218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腕关节舟月骨间韧带(Scapholunate interosseous ligament,SLIL)在腕部不同运动中的应力分布。  方法 选取正常腕关节CT数据,将其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腕关节不同运动方向受力时的SLIL应力分布。  结果 随背伸角度增大,SLIL应力增大,背伸角度增加到 90°时,SLIL受到最大应力为1.3787 MPa。背伸角度为 30°时,腕关节掌屈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 0.1596 MPa,掌屈角度增加到 90°时,SLIL的最大应力降低至0.2452 MPa。桡偏 25°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8145 MPa,尺偏 25°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 0.1356 MPa。腕关节做桡侧受力 20N 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 0.4465 MPa,尺侧受力 20N 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 0.4635 MPa。   结论 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SLIL在腕部不同运动中的受力情况。腕关节背伸角度达90°时,SLIL的应力最大。做尺偏、桡偏动作时,相同偏转角度下,SLIL桡偏时最大应力是尺偏最大应力的6倍左右。
    临床研究
    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研究
    柳志锦, 巨积辉, 刘胜哲, 金光哲, 李雷, 周荣
    2021, 39(5):  593-59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7
    摘要 ( 214 )   PDF (2276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游离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3年8月至2019年9月,使用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24例,其中18例为单个创面,面积14 cm×7 cm ~ 24 cm×14 cm;5例为手或足的两处创面,面积4 cm×4 cm ~ 30 cm×17 cm;1例为左2~5指背侧远端创面,作为两个创面来处理。所有病例设计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型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本组双叶皮瓣均顺利成活,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4 ~ 7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温、痛、触觉部分恢复。供区均存留线性瘢痕,1例瘢痕面积较大,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2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切口区感觉异常,3月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应用以筋膜蒂相连的单穿支双叶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可以解决穿支数量不足致双叶皮瓣无法切取的问题,同时减小供区切取宽度,有效地降低损伤。
    “手风琴”技术对Ilizarov骨搬运治疗骨缺损疗效的影响
    韩晓飞,  孙振中,  宋升,  刘学光,  张树军,  杜世浩
    2021, 39(5):  598-60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8
    摘要 ( 467 )   PDF (2627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风琴”技术对Ilizarov骨搬运治疗骨缺损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29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缺损长度、手术次数、骨搬运术前邻近关节评分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骨愈合分级、术后并发症和下肢功能恢复等。  结果 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时间20~40个月,平均24.3个月。对照组(15例)骨愈合时间为(14.35±3.39)个月,“手风琴”组(14例)为(12.56±2.80)个月,两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骨愈合分级优8例,良4例,优良率为80%;“手风琴”组优7例,良5例,优良率为85.7%,“手风琴”组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风琴”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功能恢复分级优7例,良6例,优良率为86.7%;“手风琴”组优8例,良5例,优良率为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外固定时间为(15.15±2.86)个月,“手风琴”组为(14.09±2.2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手风琴”技术可以缩短对合端骨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和减少并发症,对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应重视其在骨搬运技术中的重要性。
    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br#
    闫慧博, 邓尚希, 黎庆初, 金大地, 刘则征, 程亮, 江剑
    2021, 39(5):  603-60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9
    摘要 ( 255 )   PDF (4257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报告5年随访疗效。  方法  选取47例因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置入术患者。侧位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颈椎前凸角及植骨融合率;术前及术后进行JOA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VAS评分评价患者颈部或肢体疼痛;SF-36健康调查评分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6个月67个融合节段均获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术前为(4.47±0.86)mm,末次随访为(7.41±0.72)mm。颈椎前凸角术前为(0.7±4.1)°,末次随访为(5.9±3.6)°。随访56~96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15 ±0.22)分增至末次随访(14.89±0.16)分,VAS评分由术前(5.24±1.44)分减至末次随访(0.35±0.49)分。JOA及VAS评分术前较术后各次随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各次随访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F-36健康调查评分6个维度,术前及术后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单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能使融合节段获得即刻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中远期疗效好,适用于多种需前路减压的颈椎退变性疾病。
    膜解剖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江鸣, 包文中, 姜友, 汪杰, 杨仁保, 李良, 姚宝忠, 毛志海
    2021, 39(5):  609-61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20
    摘要 ( 66 )   PDF (2442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膜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  方法 对我院47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时观察前腹壁的解剖及术后对手术视频分析,描述手术径路及解剖层次。  结果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腹横筋膜及腹膜前筋膜之间操作,可解剖分离出无血管的平面,手术出血最少。壁平面与脏平面相互之间贯通需离断腹膜前筋膜。  结论 膜解剖指引下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可让手术更加精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对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疗效研究
    艾小燕,  朱奕融,  柯灿灿,  余玉杰
    2021, 39(5):  613-61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21
    摘要 ( 248 )   PDF (2894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MLUC)治疗POP-QⅡ/Ⅲ期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LUC治疗,改良组采用MLU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客观治愈率、临床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生活质量及性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01);术后6个月,两组Aa、Ba、D、Ap、Bp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常规组术后TVL无明显变化(P>0.05),改良组术后TVL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客观治愈率比较(改良组93.33%:常规组90.00%),复发率比较(改良组13.33%:常规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26.67%),(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及性功能均显著改善(P<0.001),改良组术后PFDI -20、UDI-6、POPDI -6、CRADI-8及性交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是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相较于常规LUC,改良后的LUC操作更简单,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技术方法
    皮穿支血管显示新方法
    邱垂明, 石小田, 万炜
    2021, 39(5):  619-62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22
    摘要 ( 296 )   PDF (2109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颈椎前路局部自体骨椎间植骨的应用进展
    顾宏林,  昌耘冰
    2021, 39(5):  621-62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23
    摘要 ( 179 )   PDF (441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股沟区淋巴漏治疗的研究进展
    熊洪涛, 庄永青, 傅小宽, 文雪仙
    2021, 39(5):  627-62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25
    摘要 ( 263 )   PDF (524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右侧颈外静脉缺如合并头静脉汇入点变异1例
    杨吉平, 成娟娟, 钟钰西, 李浩旭
    2021, 39(5):  52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26
    摘要 ( 221 )   PDF (2290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腔干及其多分支变异1例
    于亚男, 李璐, 刘婷婷, 黄海涛, 线家志, 成家茂
    2021, 39(5):  52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27
    摘要 ( 294 )   PDF (2443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