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9-25
      
    应用解剖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皮质骨螺钉的解剖学研究
    彭鹏, 黄刚, 朱美松, 李鉴轶
    2022, 40(5):  505-51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01
    摘要 ( 307 )   PDF (1282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量正常成人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参数,探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可行性。  方法    随机选取80例正常成人颈椎CT影像资料,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测量C3~C7椎体的椎弓根宽度(OPW)、椎弓根高度(OPH)、内侧皮质骨厚度(MCT)以及颈前路椎弓根皮质骨螺钉置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各节段左右两侧 OPH 和 MCT 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男性的 OPH 和 OPW 参数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C4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椎弓根的对侧1.0~3.0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1.0~3.5 mm;C5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椎弓根同侧或对侧1.0~2.0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3.0~4.0 mm;C6~C7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椎弓根的同侧2.0~4.5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4.5~7.0 mm。C3~C7的皮质骨螺钉总体内倾角平均值分别是:39.13°、41.00°、40.91°、37.28°、31.84°,总体矢状角是:90.85°、97.23°、108.97°、111.60°、104.83°。螺钉的直径为3.5 mm,长度选择30 mm,32 mm较为适宜。   结论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并总结出置钉规律,为其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颈椎间孔内口锚链韧带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邵玉普, 郑雪峰, 史本超, 丁自海, 赵庆豪
    2022, 40(5):  511-51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02
    摘要 ( 431 )   PDF (2532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解剖学观察,揭示颈椎间孔内口区锚链韧带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卡压之间的关系。  方法   12具成人脊柱颈段防腐标本,正中矢状切开,从脊神经根袖根部切断根袖,在外科显微镜下解剖观察C3/4~C7/T1椎间孔内口处神经根袖周围的锚链韧带,记录韧带的形态、分布、起止点及走行。   结果    120个椎间孔内口脊神经根袖周围共发现560条锚链韧带,所有韧带均呈放射状连于神经根袖与椎间孔内口周围骨膜壁,两端附着紧密,不易分离。各椎间孔内口韧带的数目均≥4个。锚链韧带形态主要包括带形和索形两种。带形韧带258条,宽度(4.5±2.6)mm(4.1~5.2 mm),索形韧带302条,直径(2.5±1.8)mm(1.2~3.8 mm)。C3/4、C7/T1椎间孔内口区韧带较为松散纤细,数量较少;C4/5~C6/7椎间孔内韧带较为坚韧而粗壮,数量较多。  结论    颈椎椎间孔内口区神经根周围存在锚链韧带,将神经根锚定于周围椎间孔骨膜壁,极大限制了神经根自由移动范围,可能与突出椎间盘一起导致神经根卡压,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潜在解剖学因素。
    锥状肌及耻骨前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袁嘉杰, 袁志荣, 陈小妹, 苏明浩, 李泽霖, 贺善礼, 刘畅, 李泽宇, 欧阳钧, 戴景兴
    2022, 40(5):  515-51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03
    摘要 ( 1034 )   PDF (1715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锥状肌及耻骨前韧带的毗邻关系,为进一步了解维持耻骨联合稳定的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24具标本(男19具,女5具),观测锥状肌的长、宽、厚及其与邻近的腹直肌、长收肌和耻骨前韧带之间的毗邻关系。  结果   95.8%大体标本双侧存在锥状肌(23/24,男性19例,女性4例),4.2%右侧缺如(1/24,女性1例)。测得锥状肌长度,右侧:男(70.64±13.48)mm,女(71.81±11.27)mm,左侧:男(69.60±12.01)mm,女(64.25±19.79)mm;宽度,右侧:男(20.68±4.12)mm,女(20.65±2.04)mm,左侧:男(20.02±2.99)mm,女(18.23±4.77)mm;厚度,右侧:男(2.50±1.61)mm,女(1.49±0.40)mm,左侧:男(2.19±1.06)mm,女(1.50±0.56)mm,左、右侧锥状肌的长、宽和厚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测得耻骨前韧带宽度,右侧:男(5.96±1.55)mm,女(6.60±1.10)mm,左侧:男(6.35±1.58)mm,女(6.16±0.69)mm。锥状肌以腱性纤维起于耻骨前面及耻骨联合前的纤维性韧带;腹直肌肌腱、长收肌肌腱、腹股沟韧带以及锥状肌起点在耻骨嵴处交织毗邻,形成层次鲜明的耻骨前韧带。  结论    锥状肌起于耻骨前韧带,与腹股沟韧带和长收肌肌腱一同构成耻骨前韧带;同时以耻骨前韧带为中心,毗邻结构共同构成一个复合体,为耻骨联合的稳定提供重要的支撑。
    胫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的关系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陈帅, 易陈鹏, 王杰, 宫大伟, 焦峰, 黄华扬, 郑小飞, 王海彬
    2022, 40(5):  519-52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04
    摘要 ( 509 )   PDF (2444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胫侧副韧带(tibial collateral ligament, TCL)和内侧半月板(medial meniscus, MM)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下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18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TCL与MM的解剖形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TCL深层在后斜韧带和前内侧包膜之间与MM的体部和后角处形成宽而牢固的连接,两者接触长度(8.12±0.44)mm,接触面积(36.39±4.45)mm2,其可维系MM在膝关节屈伸运动时保持稳定。 结论    TCL与MM是膝关节内侧稳定的重要组成结构,深入了解其形态特点,为关节镜下TCL与MM损伤的诊治及解剖修复有重要意义。
    足底中间群肌和足背肌肌内神经整体分布模式及意义
    邓群, 罗林芬, 杨胜波
    2022, 40(5):  523-52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05
    摘要 ( 678 )   PDF (724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揭示足底中间群和足背肌的肌内神经整体分布模式,探讨其意义。  方法    取下12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足底中间群肌和足背肌,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显示肌内神经整体分布模式。  结果    接受足底内侧神经支配的趾短屈肌、第1和第2蚓状肌的神经支,分别从肌的内侧深面和浅面入肌;接受足底外侧神经支配的足底方肌、第3和第4蚓状肌的神经支从肌止端走向起端;骨间足底肌和骨间背侧肌的神经支从肌起端走向止端。趾短伸肌和母短伸肌的神经支共干。蚓状肌、第1和第2骨间足底肌、第1骨间背侧、母短伸肌和趾短伸肌仅在肌腹中部形成1个肌内神经密集区;趾短屈肌、足底方肌、第3骨间足底肌以及第2~4骨间背侧肌有2个肌内神经密集区,位于肌腹两侧,这些肌可分为2个神经肌亚部。  结论    这些结果可为外科手术免于神经损伤、肌移植的选材匹配,以及注射肉毒毒素A阻滞这些肌的痉挛提供形态学指导。
    术前三维CT血管成像评估肠系膜下动脉解剖特征
    张鹏, 陈鑫, 张兰, 林曜, 吕剑波, 曾新宇, 王征, 李欣, 金曜, 陶凯雄
    2022, 40(5):  530-53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06
    摘要 ( 690 )   PDF (4182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评估分析直肠癌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及解剖特点,为直肠癌手术血管处理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IMA CTA检查的直肠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重建IMA图像。对IMA进行分类并测量统计肠系膜下血管各解剖参数。 结果    26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87例,女性79例。111例(41.7%)左结肠动脉(LCA)从主干独立发出,112例(42.1%)LCA和乙状结肠动脉(SA)共干发出,33例(12.4%)LCA、SA及直肠上动脉(SRA)共干,10例(3.8%)缺乏LCA。全组IMA主干长度(LIMA)为(39.1±10.1)mm、IMA根部至髂血管分叉距离(DIMA)为(44.1±7.4)mm、IMA根部与肠系膜下静脉(IMV)水平距离为(24.6±8.9)mm、IMA分支点与IMV水平距离为(13.0±5.3)mm。LCA走行包括:122例(47.6%)高位型,88例(34.4%)中位型,46例(18.0%)低位型。65例(25.4%)LCA紧贴IMV内侧,136例(53.1%)LCA紧贴IMV外侧,55例(21.5%)LCA外侧远离IMV。  结论   术前利用三维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估IMA分型及肠系膜下血管的形态走行关系,为直肠癌手术中血管处理提供指导。
    实验研究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PDLIM5在人成纤维细胞内的定位及调控作用
    黄小兰, 彭彦, 杨宇超, 樊庭宇, 孙冰, Asmat Ullah Khan, 戴景兴, 欧阳钧, 钟世镇
    2022, 40(5):  536-54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07
    摘要 ( 101 )   PDF (672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细胞骨架相关蛋白PDLIM5在人成纤维细胞内的定位及其调控作用。 方法    通过慢病毒转染下调PDLIM5在人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后,进行CCK8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来检测PDLIM5对细胞增殖和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来观察PDLIM5的亚细胞定位。 结果    下调PDLIM5表达后抑制了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运动和迁移能力,免疫荧光发现PDLIM5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并定位于微丝。 结论    PDLIM5定位于细胞骨架微丝,下调PDLIM5表达可抑制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运动和迁移能力。
    p-mTOR、p-4EBP1及p-S6K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曹李, 陈鹏, 李丁昌, 董光龙
    2022, 40(5):  541-54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08
    摘要 ( 159 )   PDF (4524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p-mTOR、p-4EBP1及p-S6K1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6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mTOR、p-4EBP1及p-S6K1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差异,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阳性率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p-mTOR、p-4EBP1及p-S6K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OR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p-S6K1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p-mTOR与p-4EBP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一定的正相关性(P<0.05)。p-mTOR与p-S6K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  结论    p-mTOR、p-4EBP1及p-S6K1在结直肠腺癌粘膜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是结直肠腺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此三种磷酸化蛋白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某种内在关联。
    Klotho蛋白抑制POCD老年大鼠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中FGF23/NF-κB p65的表达
    段海霞, 王翀鹤, 王庆辉, 姜万维, 黄学洙
    2022, 40(5):  548-5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09
    摘要 ( 112 )   PDF (765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POCD老年大鼠及BV2小胶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探究Klotho蛋白对POC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    SD老年大鼠45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七氟醚麻醉组(sevo组)、七氟醚麻醉手术组(sevo+surgery组)。采用水迷宫评估大鼠认知状态,HE、TUNEL染色和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病变、凋亡及促炎介质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和BV2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BV2细胞中NF-κB p-P65表达。  结果    sevo组和sevo+surgery组老年大鼠出现明显认知障碍,海马区受损,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大量神经元细胞凋亡,Klotho蛋白表达下调,而FGF23/NF-κB通路蛋白表达上调。LPS和七氟醚诱导BV2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增加,FGF23/NF-κB通路蛋白表达上调,然而Klotho治疗降低了上述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表达。   结论    Klotho可能在POCD的防治中成为新的靶点,其机制可能与Klotho蛋白抑制小胶质细胞中FGF23/NF-κB的表达有关。
    生骨再造丸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马学强, 曹林忠, 蒋玮, 张琪, 刘孟初, 王多贤
    2022, 40(5):  555-56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10
    摘要 ( 317 )   PDF (4233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生骨再造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兔模型股骨头组织形态学及骨计量学相关指标的干预作用。  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骨再造丸组和阳性对照药物仙灵骨葆胶囊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进行内毒素联合甲泼尼龙注射液造模。28 d后,生骨再造丸组以2.4 g/kg生骨再造丸灌胃,仙灵骨葆胶囊组以0.4 g/kg仙灵骨葆胶囊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10 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28 d后取各组兔双侧股骨头,Micro-CT扫描并进行骨计量学参数分析,HE染色观察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Micro-CT扫描分析显示模型组兔股骨头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连接密度等骨计量学参数明显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和结构模型指数升高(P<0.05);HE染色观察发现模型组空骨陷窝率和脂肪细胞面积明显增加,骨骺变形,骨小梁增生、变窄或断裂。与模型组比较,生骨再造丸组和仙灵骨葆胶囊组兔股骨头的骨计量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好转(P<0.05),且生骨再造丸组与仙灵骨葆胶囊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生骨再造丸可显著提升兔SONFH骨计量学指标水平,改善组织病理形态,从而达到治疗SONFH的作用。
    CBX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李炽阳, 杨帆, 杨悦, 陆云涛, 周强
    2022, 40(5):  562-56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11
    摘要 ( 100 )   PDF (535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胶质瘤公共数据库中CBX3表达量的分析,明确其与胶质瘤预后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以及对凋亡指标的检测分析其对胶质瘤细胞系凋亡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通过对TCGA以及CGGA中胶质瘤患者基因芯片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CBX3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量以及分析CBX3表达量与胶质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GO和Pathway分析对CBX3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最后在细胞系中探索CBX3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系凋亡水平的影响。  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中CBX3表达量明显高于低级别的胶质瘤中CBX3的表达量(P<0.01) 。高表达CBX3的患者预后比低表达CBX3的患者更差( P<0.05)。同时流式细胞术实验发现过表达CBX3可以显著降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和T98G的凋亡水平。  结论    CBX3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生存期呈负相关关系,高表达 CBX3可以降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的凋亡水平,故而CBX3或许可作为判断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有效指标。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络石藤-牛膝药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庞婷, 唐秋莲, 陈勇, 魏江存, 梁草, 王志强, 何欢, 曾超
    2022, 40(5):  569-57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12
    摘要 ( 158 )   PDF (5764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络石藤-牛膝”药对治疗关节炎(Arthritis)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检索中草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进行药对“络石藤-牛膝”有效成分及靶基因筛选;以“Arthritis”为关键词,在GeneCards数据库、NCBI基因数据库以及OMIM数据库进行人类基因检索并获得关节炎相关基因;将筛选出的药对靶点与疾病靶点输入韦恩图制作软件Venny2.1,获得共有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构建,Cys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R语言软件对关键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集分析。   结果   从TCMSP中筛选获得络石藤9种化合物成分,94个靶点;牛膝获得21种化合物成分,205个靶点。Venny映射得到128个共有靶点,STRING数据库筛选出5个基因簇和4个核心基因构建PPI网络。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络石藤-牛膝”药对涉及2329条生物过程,150项分子功能相关,60项细胞组成相关。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络石藤-牛膝”药对治疗关节炎富集到154条信号通路。  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从有效成分、基因靶点、信号通路等方面初步验证了“络石藤-牛膝”药对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Hippo通路核心蛋白在小鼠出生后不同时间点脑皮质中的表达变化
    陈禹, 李希凡, 李凯璇, 陈晨, 黄希仕, 方方
    2022, 40(5):  575-58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13
    摘要 ( 106 )   PDF (6533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Hippo信号通路核心蛋白在小鼠出生后不同时间点皮质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C57BL/6小鼠出生后(postnatal,P)3 d、6 d、9 d、3周和8周,通过测量脑重及脑横径来检测小鼠脑组织生长发育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质中MST1、LATS1的表达;通过酪酰胺信号放大技术检测小鼠皮质中小胶质细胞在小鼠出生后五个不同时间点的数目变化以及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小胶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  结果   小鼠出生后早期脑重、脑横径增速显著;MST1和LATS1从P9d开始极显著降低,P3周与P8周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皮质中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占比随鼠龄上升,出生后早期增速显著,伴随小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的是YAP从核外转向核内聚集。  结论   Hippo信号通路在出生后早期的小鼠皮质中被激活,可能参与出生后脑发育时体积调控。
    一种高效的β地中海贫血CD17(A>T)点突变293T细胞系的建立
    刘永祥, 蔡炳, 许言, 曾艳红, 周少虎, 麦庆云
    2022, 40(5):  581-58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14
    摘要 ( 473 )   PDF (4739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构建β-地中海贫血CD17(A>T)点突变基因型HEK293T细胞系的方法。  方法    利用改良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即无痕基因组编辑(consecutive re-Guide or re-Cas steps to erase CRISPR/Cas-blocked targets, CORRECT),通过电转染CRISPR/Cas9质粒诱导HEK293T细胞HBB基因切割,同时以引入有CD17(A>T)点突变和同义突变碱基(G>T)的单链寡核苷酸(single-stranded oligo DNA nucleotides, ssODNs)作为同源模板进行重组,经单克隆筛选、测序验证获得β-珠蛋白基因(HBB)点突变CD17(A>T)基因型HEK293T细胞系。  结果    利用“CORRECT”技术成功获得一株β-地贫CD17(A>T)基因型点突变的HEK293T细胞系,同义突变的引入减少Cas9蛋白对靶点不准确的再编辑,提高单碱基突变效率。  结论    通过“CORRECT”技术可以高效获得点突变的293T细胞系,对单碱基突变疾病模型的细胞系及动物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
    “泳裤供区”理念下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孙钰, 杨利学, 王官林, 朱伟, 仇永锋, 梁浩浩
    2022, 40(5):  587-59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15
    摘要 ( 188 )   PDF (4537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设计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性与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损伤部位:手部缺损17例,足部缺损2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3 cm×1.7 cm~12 cm×8 cm。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SCIP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6 cm×2.1 cm~15 cm×11 cm。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保温等治疗并定期随访。  结果    38例皮瓣均得到有效随访8~14月,平均10.4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2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1例给予活血解痉等处理后顺利成活,1例抬高患肢后自行缓解。余皮瓣血液循环良好,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留存线状瘢痕。  结论    “泳裤供区”理念下设计游离SCIP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其综合了受区移植后的功能与外形,亦兼顾了供区位置与美观程度,且并发症少。为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
    尹帅, 刘媛媛, 庞胤, 隋月林, 张昕悦, 李冰, 陈亚军
    2022, 40(5):  592-59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16
    摘要 ( 144 )   PDF (1997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semitendinosus/gracilis,ST/G)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治疗ACL损伤,探讨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和不同康复训练方式术后的疗效对比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共80例(80膝),按照手术方式及康复训练方式不同分为4组,每组20例(20膝),包括保残专业康复组,保残常规康复组,非保残专业康复组,非保残常规康复组。比较末次随访时4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稳定性试验和本体感觉测量结果。 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4组术后末次随访时Lysholm和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且四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四组患侧与健侧位置觉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于Lysholm、IKDC评分中末次随访与术前的差值增量、患侧与健侧位置觉差异为因变量,以手术方式和康复训练方式为自变量行双因素方差分析,两自变量对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本体感觉恢复影响具有显著性(P<0.001),并且保残组两评分增量显著高于非保残组(P<0.001),专业康复组两评分增量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P<0.001),而保残组位置觉差异显著低于非保残组(P<0.001),专业康复组位置觉差异显著低于常规康复组(P<0.001)。  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ST/G保留下止点残端重建术是治疗ACL损伤的理想手术方案,术后实施分时段、个体化专业运动疗法康复,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和重返运动。
    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br#
    李锐, 张仁赞, 刘正蓬, 孙贺, 张义龙
    2022, 40(5):  599-60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17
    摘要 ( 116 )   PDF (1902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A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情况、术前、术后1 d、3 d血清应激反应有关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疗效、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周、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  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费用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血清AngⅡ、R、hs-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A组术后1 d、3 d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多节段LSS合并LDH值得肯定的术式,临床疗效满意,而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的优势。
    股骨干骨折三维闭合复位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彭昌贵, 罗鹰, 蓝国湖, 李日旺, 袁志坤, 包国庆, 李旭明, 潘剑英
    2022, 40(5):  605-60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18
    摘要 ( 119 )   PDF (2993KB) ( 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并研制股骨干骨折三维闭合复位器在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6月,术中使用自行研制股骨干骨折三维闭合复位器在骨折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18~75岁,平均35.8岁。骨折按A0分型:32A型35例,32B型22例,32C型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2d,平均6d。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   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60ml。骨折复位时间5~30 min,平均20 min。68例获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0~10.5个月,平均6.0个月。无医源性骨折、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断钉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股骨干骨折三维闭合复位器操作方便,有效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并能维持骨折复位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肺癌术后肺复张形态与肺功能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新平, 陈艺, 刘霜纯, 曾斌, 张鸣生
    2022, 40(5):  610-61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19
    摘要 ( 197 )   PDF (3349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用定量CT测量肺解剖容积联合肺功能检测分析肺复张形态和肺功能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试验是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肺部术后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使用定量CT计算肺解剖容积,同时测量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和FEV1/FVC。然后分析肺容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根据肺复张指标,将患者分为非肺膨胀组和肺过度膨胀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肺容积变化和肺功能差异。 结果    共纳入40例患者,手术导致肺功能和肺容积都降低,其术前FVC (r=0.36, P=0.037 )、FEV1 (r=0.35, P=0.041)与肺容积呈正相关,术后3个月的FVC、FEV1与肺容积无显著相关 (P>0.05)。与非肺膨胀组相比较,肺过度膨胀组患者术前FEV1/FVC更低,且术后3月患者FEV1/FVC改善约5%;单因素分析表明个人吸烟史在肺过度膨胀组中更常见(P=0.045)。  结论    定量CT测量肺容积改变结合肺功能检查可用于早期识别术后肺过度膨胀形态,而吸烟史是肺肿瘤术后患者发生余肺过度膨胀的预测因素。
    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中喉返神经及旁腺保护措施与解剖基础
    李宁磊, 刘初钦, 金一怡, 谢凤姣
    2022, 40(5):  615-61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20
    摘要 ( 425 )   PDF (3019KB) ( 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过程中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保护措施及其解剖基础。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行1射频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52例,观察术后结节大小、血流信号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术后超声随访结节的体积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缩小(P<0.05)。  结论   加强隔离带技术可以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降低损伤风险。
    技术方法
    小腿及足浅静脉标本的灌注与制作
    骆宝华, 骆建恒, 刘畅, 骆世文, 马梓玮, 吴坤成, 肖钊明, 许广威, 梁海彬, 贺善礼, 林坤鸿, 李泽宇
    2022, 40(5):  619-62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21
    摘要 ( 241 )   PDF (1170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神经外科培训使用的一种脑组织标本固定方法初探
    樊文科, 朱克明, 李文生
    2022, 40(5):  622-62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22
    摘要 ( 104 )   PDF (1151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胫骨扭转角及其临床间接测量法的研究进展
    齐欣, 谭洪波, 徐永清, 张建勋, 孙睿, 朱跃良
    2022, 40(5):  624-62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23
    摘要 ( 222 )   PDF (523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MMPRT)研究进展:自体肌腱重建术或是更好选择
    李安旭, 谭洪波, 邱雄, 袁礼波, 张颖, 胡清, 徐永清
    2022, 40(5):  627-63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24
    摘要 ( 329 )   PDF (554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双侧腓肠神经变异1例
    贾红宇, 华志鹏, 刘枫其, 李晓宇, 杨占君, 贾建新
    2022, 40(5):  63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5.25
    摘要 ( 184 )   PDF (2054KB)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