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25
      
    专家笔谈
    各种带血管蒂腓骨瓣的临床应用选择
    陈振光, 郑晓晖, 余黎
    2012, 30(1):  1-3. 
    摘要 ( 10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解剖
    下颈椎侧方椎间孔镜入路的应用解剖
    王鹏, 高梁斌, 付敏, 蔡兆鹏, 唐勇, 黄霖, 杨睿, 陈铿, 沈慧勇
    2012, 30(1):  4-7. 
    摘要 ( 15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40侧成人尸体标本,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对应C3~7椎体作纵切口,由浅入深经臂丛前、后方按临床手术显露椎间孔途径逐层解剖观测至椎体及附件结构,并模拟手术,牵拉相应组织,测量其牵拉角度、范围。  结果 ①臂丛C5~8根长度、根角度及根间距测量结果表明臂丛前、后入路均可直视神经根对椎间孔周围病变进行操作;② C4~6横突与膈神经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膈神经;③C3~7横突与颈交感干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颈交感干;④胸导管70%在C7~T1水平汇入静脉角,C7水平臂丛前入路要注意保护胸导管,臂丛后入路不易损伤胸导管;⑤在C7横突水平处将椎动脉向外牵拉的距离为(2.5±0.4)cm,臂丛前、后入路均应注意保护椎动脉;⑥C7横突末端下方至胸膜顶的距离为(1.9±0.4)cm,C7水平臂丛前、后入路均可能伤及胸膜顶。  结论 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可为颈椎间孔镜手术提供安全的手术入路。

    颈内动脉床突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
    乔清, 姚鑫, 佟小光
    2012, 30(1):  8-11. 
    摘要 ( 2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床突段的解剖特点,探讨该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7例,分别以红色和蓝色硅胶对动脉、静脉进行灌注;应用显微解剖技术,观察并测量颈内动脉的床突段及与眼动脉、远/近侧硬膜环等重要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  结果 (1)与颈内动脉床突段相关的参数:床突段的外径为(5.11±0.81)mm,床突段外侧面远、近侧硬膜环中点间距离为(5.46±1.90)mm,远侧硬膜环形成颈内动脉窝的出现率约为78.6%。(2)床突段与眼动脉的关系:①眼动脉起点与远侧硬膜环的位置关系为近侧约7.1%、恰于远环处约14.3%、远侧78.6%;②眼动脉起点与颈内动脉横截面的位置关系为内1/3约78.6%、中1/3约21.4%(未观察到外1/3的情况)。  结论 (1)术前影像学检查十分必要。(2)对侧翼点入路有利于眼动脉起点处病变的暴露。(3)提出两点术中注意事项:①环切远侧硬膜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眼动脉或其它视神经管内结构;②磨除前床突时注意其内侧的重要血管、神经组织,应以邻近硬膜瓣加以保护。

    劈胸骨柄同时锁骨离断T2、T3前入路应用解剖学研究
    段洪, 刘宗良, 闵捷, 贺云, 李兴国
    2012, 30(1):  12-16. 
    摘要 ( 1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安全显露和处理T2、T3椎体的理想前入路方式。  方法    对30例(6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采用劈胸骨柄同时锁骨部分切断术模拟脊柱T2、T3椎体前入路手术。在该入路中,寻找不同的间隙,暴露可能的椎体节段。  结果 将左颈动脉鞘(左颈总动脉、左颈内静脉、左迷走神经及其颈心支)、左锁骨下动脉、胸导管、颈交感干及左纵隔胸膜一起向外侧牵拉,向内侧牵拉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及其分支,向下牵拉左头臂静脉的方式,30例标本均能清楚的显露T1上缘至T3下缘,部分(6例)可达T4中部。  结论 劈胸骨柄和锁骨部分切断入路中,可找到一种显露和处理 T2、T3椎体的安全间隙方法。

    EVAR术后II型内漏相关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郭发才, 代远斌, 徐强
    2012, 30(1):  17-21. 
    摘要 ( 1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栓塞EVAR术后II型内漏侧支或(和)瘤囊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30具成人尸体标本(男性18具,女性12具)上对肠系膜上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髂内动脉、髂腰动脉及可能出现的副肾动脉的始端外径、位置、走行、距主动脉分叉距离及与相关夹角进行观测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讨论。  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均起自腹主动脉前壁,位置固定,变异较少,矢状位与腹主动脉夹角分别为50°,23°;所有标本中边缘动脉均完整、无变异或缺如,未发现Riolan弓;观测中发现2例有副肾动脉,出现率6.7%,起始及发起高度变异较大;腰动脉、骶正中动脉的数量以及位置相对固定,腰动脉位置对应其椎体稍下方走行,与髂腰动脉有吻合现象;髂内、外动脉夹角甚小(26°)或为0°,两者几乎平行下降。  结论 掌握EVAR术后II型内漏的反流动脉解剖学特点的是插管栓塞治疗的先决条件,术中应根据II型内漏的反流动脉分布、吻合变异情况选择不同的栓塞途径和方法,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韧带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李秀忠, 蔡锦方, 张元信, 汤海萍, 侯书健, 钟世镇
    2012, 30(1):  22-25. 
    摘要 ( 19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腕部韧带的解剖组织学特性进行详细观察。  方法 对成人腕关节标本的近侧列腕骨间关节及部分韧带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舟月及月三角骨间韧带各亚区中,近侧亚区最薄弱,掌、背侧亚区较粗壮。小多角骨-第2掌骨间背侧韧带长(3.13±0.28)mm,宽(9.12±0.35)mm,厚(3.28±0.25)mm,头状骨-第3掌骨间背侧韧带长(3.45±0.15)mm,宽(11.87±0.44)mm,厚(3.03±0.29)mm。舟月骨间韧带(SLIL)掌、背侧亚区韧带纤维间含较多血管神经束,近侧亚区则为乏血管区;SLIL与月三角骨间韧带(LTIL)有较高的穿孔率。  结论 小多角骨-第2掌骨间背侧韧带及头状骨-第3掌骨间背侧韧带均可作为舟月骨间韧带背侧亚区重建的供区材料;SLIL及 LTIL按组织结构及形态可分为掌、背、近侧3个亚区;SLIL及LTIL较高的穿孔率表明腕关节造影术不能准确判断关节内韧带是否损伤。

    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应用解剖
    骆宇春, 王诗波, 樊嵘, 张发惠, 高建明, 许斌, 华国军
    2012, 30(1):  26-28. 
    摘要 ( 14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锁骨重要毗邻结构的解剖特征及其体表投影,为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安全性提供基础。  方法 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分别观察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和锁骨以及喙突的毗邻关系,并测量相应数据,确定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在锁骨表面的投影范围。  结果 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在锁骨表面的投影范围大约在其由内向外的第二个1/4段。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和锁骨下缘的最近距离左侧平均为0.42 cm,右侧平均为0.57 cm。  结论 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时在锁骨由内向外的第二个1/4段穿针时要十分小心,方向尽量由后上向前下以减小血管神经束损伤的风险,而且螺钉外露的螺纹不宜过长,一般以1到2个螺纹为宜。只要注意锁骨及其重要毗邻结构的解剖特点,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后内侧解剖钢板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曾荣铭, 洪加源, 林达生, 丁真奇, 郭林新, 康两期
    2012, 30(1):  29-32. 
    摘要 ( 15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评估后内解剖钢板(posteromedial anatomical plate, PmAP)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在12个冰冻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模拟MIPO技术经后内侧入路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操作。术中观察手术入路暴露的难易程度。术后主要考察手术切口与大隐静脉、隐神经关系,胫后、胫前神经血管束的完整性及其与钢板螺钉的接触关系。  结果 模拟手术操作顺利,暴露充分。手术切口与大隐静脉、隐神经主干在内踝上(7.37±1.65)cm(5.02~8.16 cm)处相交。胫后神经血管束位于钢板正后方,两者间有一厚层软组织垫相隔,未直接接触。仔细观察胫前、胫后神经血管束,未见损伤。  结论 应用MIPO技术经后内侧入路PmA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是一项安全、简便的手术技术。

    冈上肌腱的血供特点及临床意义
    许本柯, 杨运平, 刘洪涛, 罗钢, 刘兵, 刘本菊
    2012, 30(1):  33-35. 
    摘要 ( 17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肩关节疾患的防治及肩关节功能的重建提供血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采用40侧常规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出冈上肌观察其形态结构、起止点、血供来源、走行、分布特点并测量有关数据。  结果 冈上肌的血供主要来自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肩胛上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9±0.3) mm,主干长(4.8±0.7) cm;营养冈上肌肌支在肩胛横韧带的上方或下方分为2~3支进入肌腹。其入肌点位于肩胛横韧带的前下方(1.9±0.2) mm;冈上肌腱在移行部和扩展部动脉吻合丰富,而在实质部距肌腱止点部1 cm处毛细血管稀疏,是一个明显的乏血管区。冈上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是肩胛上神经,与血管伴行分2~3支支配冈上肌。  结论 肩袖撕裂或肩袖损伤考虑行手术修复时,不宜采取简单的断端缝合,应将断端的缺血组织切除后再行缝合或采用合适的肌腱代用材料进行修补,改善局部血供,有利于愈合。

    断层影像解剖
    磁共振波谱(MRS)对胶质瘤切除程度评估的初步研究
    梁朝峰, 王辉, 邹艳, 李文胜, 康庄, 蔡梅钦, 郭英
    2012, 30(1):  40-43. 
    摘要 ( 1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后MRS在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6例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行常规MRI和3D多体素MRS检查,计算术前后的Cho/Cr和Cho/NAA的比值,寻找相等或相近的Cho/Cr和Cho/NAA比值,结合体素所在层面的位置,建立对应关系,从而评价术后切除到达范围。同时术中收集“瘤周组织”作病理检查,评估切除程度,与3D多体素MRS评估结果相比较。  结果 16例病人收集到完整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有11例,病理评估为3例全切除,8例为大部分切除;3D多体素MRS 评估为2例全切除,9例为大部分切除,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评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无创性评估胶质瘤切除程度是MRS的一项新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及其定量分析
    龙厚清, 林尔坚, 胡勇, 李广盛, 刘少喻, 李佛??
    2012, 30(1):  44-47. 
    摘要 ( 12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及其量化特征。  方法    采用Philips 1.5T超导MR成像系统,对20例健康志愿者的L1/2~L5/S1椎间盘进行扫描,得到常规T1W、T2W,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扫描后处理获得纤维环示踪图(DTT)、FA彩图、FA图、e ADC图、Trance D图,观察DTT图上纤维环形态,通过ADC值、Trace D值、FA值的测量,定量分析纤维环、髓核的扩散特征。  结果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可获取椎间盘纤维示踪图(DTT)、FA彩图、FA图、e ADC图、Trance D图,正常纤维环呈连续、规则均匀的环形,不同板层纤维束呈交错排列。纤维环的FA值显著高于髓核FA值(P<0.05),髓核Trace值显著高于纤维环(P<0.05),在髓核和纤维环内,轴向扩散高于放射状扩散 (P<0.05),腰椎不同节段椎间盘内髓核、纤维环的扩散特征无显著性差别(P>0.05)。  结论 磁共振DTI能够显示纤维环内纤维束板层形态、排列;纤维环和髓核具有不同的扩散特征,纤维环的各向异性更显著,髓核更易于发生扩散;椎间盘内的主要扩散方向呈轴向。

    数字人体断层彩色图像数据的真实感体绘制
    明星, 韩道, 何龙军, 丁文祥, 刘谦
    2012, 30(1):  48-51. 
    摘要 ( 17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64-MSCTA左半肝肝动脉的应用解剖
    郑登儒, 周庭永, 钱学华, 张慧, 徐伟, 李林宏, 刘智华, 吕发金
    2012, 30(1):  56-60. 
    摘要 ( 1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立体定向脑图谱基准点的测定及其意义
    沈维高, 王跃华, 刘艳波, 任建新, 丁海涛, 宋洋
    2012, 30(1):  61-63. 
    摘要 ( 1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立体定向脑图谱的基准点进行测定研究,为构建临床立体定向脑手术提供基础。  方法 在立体定向空间坐标系内,应用MR扫描图像处理技术对120例健康自愿者和应用解剖学技术对30例尸脑分别进行脑内基准点前连合(AC)、后连合(PC)的径值和前后连合间距(ICD)进行测量。  结果 在立体定向空间内,无论在大体标本,还是在MR图像上,AC、PC均清晰可见;在尸脑上测得AC的前后径为(2.75±0.76)mm,上下径为(3.85±0.68)mm,PC的前后径为(1.87±0.58)mm,上下径为(2.48±0.64)mm,ICD长度为(22.68±1.46)mm;在健康自愿者测得AC的前后径为(2.80±0.32)mm,上下径为(3.82± 0.37)mm,PC的前后径为(1.76±0.30)mm,上下径为(2.30±0.45)mm,ICD长度为(23.84±1.32)mm。  结论 通过尸脑与健康正常人脑的对比测量研究,在立体定向坐标系内脑内AC、PC是脑内准确定位的基准点, AC-PC是恒定的参考线。

    螺旋CT三维成像及曲面断层片对下颌神经管走向的研究

    胥爱文, 李立恒, 王君琛, 安峰, 张利, 董福生, 谢丽娟, 王蕊
    2012, 30(1):  64-67. 
    摘要 ( 1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螺旋CT及曲面断层片探讨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实际位置关系。  方法 利用螺旋CT扫描机对正常年青人进行下颌骨的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及其走行方向。对上述人群拍摄曲面断层片,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并计算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并将两种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在颊舌方向,下颌神经管总体走行是由舌侧逐渐向颊侧倾斜达颏孔,在走行高度上,在第三磨牙区由上向下走行,自第二磨牙开始下颌神经管逐渐由下向上走行达颏孔。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位置的测量并计算的比值,在两种检测方法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本研究螺旋CT测量并计算出的比值校正曲面断层片测量并计算的结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指导牙槽外科手术。

    小儿梅克尔憩室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
    卢晓潇, 黄雪兰, 扬欣, 王薇, 郑春梅
    2012, 30(1):  68-69. 
    摘要 ( 1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儿梅克尔憩室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我们2008年8月至 2010年8月间,22例梅克尔憩室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22例梅克尔憩室患儿,超声检查提示梅克尔憩室19例,误诊阑尾炎2例,憩室并发肠梗阻1例,2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得以证实。  结论 超声可以清楚显示梅克尔憩室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做出有效判断,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研究
    神经分泌素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CAM、MCP-1和Ki67表达的影响
    伍校琼, 罗明英, 朱武, 杨宝林, 罗华, 蔡维君
    2012, 30(1):  70-73. 
    摘要 ( 1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神经分泌素(Secretoneurin,SN)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粘附分子(VCAM)、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Ki67(细胞增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SN实验组,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VCAM、MCP-1和Ki67的表达,Nikon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图片用EZ-C1 3.70 FreeViewer进行处理。  结果 免疫荧光显示,正常对照组VCAM和MCP-1表达微弱,Ki67阳性细胞很少;SN作用24 h后,VCAM、MCP-1的表达和Ki67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其中VCAM-1、MCP-1的免疫细胞荧光强度和Ki67的阳性细胞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SN可上调粘附分子和单核趋化因子的表达,同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低频电磁场对BDNF基因修饰的BMSCs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邱家琦, 张鸣生, 李新平, 白文芳, 吴博, 白利明, 徐武华
    2012, 30(1):  74-78. 
    摘要 ( 1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频电磁场(LFEMF)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  方法 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用pAd-easy I腺病毒包装系统在体外构建含BDN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rADBDNF);体外分离纯化SD大鼠来源的BMSCs,rADBDNF感染后,用LFEMF(50 Hz、5 mT)进行干预,连续干预3 d,并设对照组、BDNF基因修饰组、LFEMF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经台盼蓝染色的各组细胞进行计数;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效率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LFEMF作用于BDNF基因修饰后的BMSCs,细胞增殖速率与对照组、BDNF基因修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FEM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M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结论 LFEMF干预可促进BDNF基因修饰后BMSCs增殖。

    整合素β1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肥厚组织中的表达
    武俊芳, 郭志坤, 张 东, 高建辉
    2012, 30(1):  79-83. 
    摘要 ( 1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变化。  方法 在大鼠背部皮下分别注射7 d、28 d和56 d异丙肾上腺素(ISO),判定心肌肥厚指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整合素β1在肥厚左心室肌中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整合素β1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的整合素β1表达明显(P<0.05)。7 d、28 d和56 d各组间相比其表达含量逐渐增强。  结论 在心肌肥厚状态下,心肌细胞中的整合素β1表达增高,随着心肌肥大的进展其表达逐渐增加,提示整合素β1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离子硅对成骨细胞NF-kappa B核内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
    邱小忠, 王永魁, 王乐禹, 余磊, 王国保
    2012, 30(1):  84-86. 
    摘要 ( 1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离子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NF-kappa B核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  方法 分别用终浓度为1 mmol/L和2 mmol/L离子硅(SiO32-)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处理时间分别为6、12、24和48 h,设置对照组(不加处理因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计算细胞的增殖指数;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F-kappa B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量及其变化。  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 mmol/L浓度的离子硅处理24 h组和48 h组,MC3T3-E1细胞增殖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 mmol/L浓度的离子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p-NF-kappa B表达上升密切相关。  结论 骨材料中释放的微量的硅不会引起成骨细胞损伤,相反,微量的硅酸盐可能通过激活NF-kappa B诱导成骨细胞增殖。

    SHR鼠颈上交感神经节内NPY的差异表达研究
    张实, 韦淑萍, 王绎, 徐鹏霄
    2012, 30(1):  87-90. 
    摘要 ( 10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上神经节形态学及其内神经肽酪氨酸(NPY)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NPY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成年SHR和WKY各20只,观测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位置、形状、大小及重量,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大鼠颈上神经节内NPY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同周龄的WKY组大鼠相比较,SHR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P<0.05);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R颈上神经节内NPY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WKY增加(P<0.05)。  结论 NPY在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等方面均较WKY上调,并参与高血压的形成。

    烧骨DNA提取与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
    徐国昌, 侯续伟, 任 甫, 刘海东
    2012, 30(1):  91-95. 
    摘要 ( 1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烧骨DNA提取与检测方法。  方法 常压下以200℃分别对30例成人股骨焚烧1h后,生物冷冻研磨,EDTA脱钙,改良酚-氯仿提取DNA,光度计检测DNA浓度和纯度;5色荧光标记,PCR复合扩增,基因分析仪毛细管电泳,软件收集数据和分析。  结果 改良酚-氯仿法提取烧骨DNA浓度为(28.5±1.7 )ng/μl,16个基因位点基本齐全,相对荧光单位(RFU)>500;传统酚-氯仿法提取烧骨DNA浓度为(4.7±0.8 )ng/μl,基因位点检出不全,RFU<500。  结论 改良酚-氯仿法、PCR复合扩增、基因分析能对烧骨DNA进行有效提取和检测,但操作时要严格规程。

    畸形与变异
    足背动脉变异1例
    卢玲, 王绥江, 陈海芳, 梁杰
    2012, 30(1):  95. 
    摘要 ( 7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研究
    树鼩肝移植的解剖基础
    苏昭杰, 江艺, 张小进, 胡宁, 方迎兵
    2012, 30(1):  96-99. 
    摘要 ( 16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树鼩肝移植的开展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解剖12只成年树鼩观察肝脏形态、毗邻及主要血管、胆管的走形和分布,并在解剖基础上探讨和对3组树鼩采用“双袖套管法”行肝移植术。  结果 树鼩肝动脉直径(0.63±0.21)mm,均发自腹腔干;肝上下腔静脉距横膈(5.35±0.55)mm,直径(6.86±0.61)mm;肝下下腔静脉直径(5.28±0.58)mm;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汇成,直径(3.86± 0.57)mm;胆总管由胆囊管及肝总管汇成,长度(15.5±2.6)mm;直径(0.75±0.12)mm。3组树鼩顺利行肝移植术操作,术后存活时间为3h、5h和6h。  结论 树鼩在解剖学基础上建立肝移植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畸形与变异
    右侧腋动脉及其分支变异1例
    王孟超, 刘翔宇, 杨向群
    2012, 30(1):  117. 
    摘要 ( 8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