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09-25
      
    应用解剖
    闭孔神经或生殖股神经移位修复腰骶丛根性撕脱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尹刚, 侯春林, 盛军, 林浩东
    2012, 30(5):  487-490. 
    摘要 ( 1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闭孔神经或生殖股神经移位修复腰骶丛根性撕脱伤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新鲜成人整尸6具,解剖测量双侧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股神经及骶神经根的长度、横径和纵径,计算横截面积,并在高倍显微镜下计数有髓神经纤维数目。  结果    右侧闭孔神经经椎体前腹膜后移位至左侧,与左侧股神经均能直接吻合,且有2~3 cm的重叠。左侧生殖股神经、闭孔神经切断后均能与同侧S1、S2神经根吻合,且有2~4 cm的重叠。闭孔神经的神经纤维数目(4400~7800根)为股神经纤维数目(13000~20000根)的1/3,生殖股神经的神经纤维数目(3000~4500根)为骶2神经的纤维数目(4500~8500根)的1/2,闭孔神经纤维数目(4400~7800根)与S1神经纤维数目(5000~9000根)基本相当。  结论     闭孔神经或生殖股神经可作为动力源神经移位修复腰骶丛根性撕脱伤。

    畸形与变异
    正中神经穿肱肌走行变异1例
    杨蕊, 陈荣彬, 朱彬蔚, 党瑞山, 刘芳
    2012, 30(5):  490. 
    摘要 ( 8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解剖
    跟内侧神经与神经源性跟痛症关系的解剖学基础
    冯成安, 孙俊, 刘宗良, 范炜, 张东葵, 叶频
    2012, 30(5):  491-493. 
    摘要 ( 9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跟内侧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跟内侧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  结果 跟内侧神经41.42%起源于胫神经,28.57%起源于胫神经分叉处,18.57%起源于足底内侧神经,11.42%起源于足底外侧神经。起点距O点(内踝尖最下缘与跟骨结节内侧突连线中点)(30.22±15.34)mm。跟内侧神经穿出屈肌支持带后分布于足跟内侧及跟底的皮肤和跟垫组织。  结论 跟内侧神经在踝管内,浅出屈肌支持带处及跟管内可能被卡压;神经卡压或病变可能与足底腱膜炎发生及疼痛有关。

    腹腔镜下肝门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
    晏益核, 卢榜裕, 蔡小勇, 雷宇, 陈永军, 李建军
    2012, 30(5):  494-497. 
    摘要 ( 1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门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LH)的解剖基础及手术路径。  方法 解剖尸体肝脏,分离血流阻断所涉及各肝门结构,观察在二维平面中毗邻,测量在肝外长度及夹角;观察LH视频中肝门结构,总结镜下的位置及特征。  结果 肝动脉平面低于肝管(90%),肝门静脉分叉位置固定于后方;肝左和肝中静脉在肝外大多共干(90%),肝右静脉与共干间存在间隙,与肝后下腔静脉(IVC)前方相通;肝短静脉位于IVC两侧,有(7±3)支;IVC韧带在尸体中易忽略,活体中较明显,为包绕IVC的膜性结构,厚度个体差异大;各结构在肝外长度及夹角为肝门血流阻断提供足够空间;镜下各结构位置及特征与实体比较有特殊性。  结论 LH中应用肝门血流阻断有解剖依据及路径遵循。

    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
    何海勇, 李文胜, 王辉, 蔡梅钦, 罗伦, 张保豫, 郭英
    2012, 30(5):  498-502. 
    摘要 ( 8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个体化3D-DM,运用“逆向骨窗形成”技术设计并模拟颞骨岩部骨窗形成。然后在3D-DM辅助下对颞骨岩部进行内镜解剖,对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视野及相关测量进行比较。  结果 通过逆向骨窗形成技术可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下视野高度一致,相关测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个体化3D-DM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颞骨岩部提供详尽解剖数据,可以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提高术中颞骨岩部磨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该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具重要指导意义。

    脊柱颈段椎间盘平面椎管内前部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周速, 史本超, 李宏亮, 方国芳, 丁自海
    2012, 30(5):  503-505. 
    摘要 ( 9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脊柱颈段椎间盘入路椎管内减压的相关解剖。  方法 取18具正常成人颈段脊柱防腐标本,通过不同断层,观察硬脊膜、后纵韧带与硬膜外前隙的毗邻关系和结构特点;测量椎间盘平面的硬脊膜厚度、后纵韧带宽度、椎体矢状径长度。  结果 颈段后纵韧带分为深、浅层,两层在中线两侧4~5 mm处分开,浅层与硬脊膜形成潜在的硬膜外前隙,该隙内有Hofmann's韧带连于硬脊膜与后纵韧带之间。深、浅层在硬脊膜前外侧形成一梭形腔隙-后纵韧带间隙; 椎体后面矢状正中线到两侧后纵韧带间隙外侧角的距离约为10 mm。  结论 根据后纵韧带的宽度和毗邻关系,颈椎前路手术经椎间盘达后纵韧带,逐渐由外进入后纵韧带间隙减压,可减少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

    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瞿东滨, 邹琳, 杨勇, 徐准, 程勇泉
    2012, 30(5):  506-508. 
    摘要 ( 1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出一种联合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颈椎损伤的新术式—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进行解剖学可行性研究。  方法    随机调取5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的颈椎侧位片。年龄22~48岁,平均28岁。通过JW-PACS图像系统,测量C2~6椎体高度;C2/3~C5/6椎间盘高度以及椎间盘矢径;并模拟轴向螺钉固定,即下位椎体前下缘至上位椎体后上缘的连线,测量轴向螺钉最大长度、头倾角以及植骨块深度等。采用一例防腐成人尸体标本,在C臂X线机透视下,模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并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  结果     轴向螺钉最大长度为(41.18±3.92)mm,轴向螺钉头倾角为(25.21±3.58)°。植骨块合适深度应小于椎间盘矢径(17.09±1.50)mm,且大于(11.69±1.63)mm,即略大于12 mm。尸体模拟手术表明,颈椎前路轴向螺钉固定在C2/3、C3/4、C4/5、C5/6均可以顺利完成, C6/7节段由于胸骨阻挡,无法进行轴向螺钉固定。  结论     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术治疗屈曲牵张性损伤具有操作可行性。

    生物安全性的下颈椎后路经椎弓根固定的个性化导航模板研究
    宋柯, 付茂庆, 孔祥雪, 梁栋柱, 林荔军, 黄志平, 李鉴轶, 欧阳钧
    2012, 30(5):  509-512. 
    摘要 ( 9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设计制作生物安全性的下颈椎个性化导航模板,并评价其精度。  方法 选取4具下颈椎防腐标本,CT扫描后,利用三维重建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作生物安全性的后路经椎弓根个性化导航模板,在标本上辅助克氏针置入。再次CT扫描并三维重建,计算实际克氏针与虚拟克氏针的位置参数,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两者之间的差异;并计算虚拟克氏针与实际克氏针的位置偏差。  结果    虚拟和实际克氏针在X、Y、Z轴的位移和旋转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际克氏针与虚拟克氏针之间的偏差,X、Y、Z轴的位移偏差分别为(1.58±0.66)、(1.96±0.84)、(2.33±1.15) mm;X、Y、Z轴的旋转偏差分别为(1.43±1.18)°、(2.43±1.67)°、(1.14±0.50)°。  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新型生物安全的导航模板的制作方法,其造型及精度尚需进一步改进。

    骨间后神经及其拇示指肌支的解剖学特征
    廖新品, 常能彬, 廖珏, 高云, 陈波, 孙国刚
    2012, 30(5):  513-516. 
    摘要 ( 10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前臂骨间后神经及其拇示指肌支的解剖学特征。  方法 解剖43具尸体的86侧上肢部桡神经深支及其分支到腕背部,观测骨间后神经的行程与投影及其拇示指肌支起始部位横径、长度和骨性标志线与神经干间夹角关系等参数。  结果 骨间后神经及其各分支均呈扁薄的窄带状神经束,其主干和多数肌支都走行在前臂后面中2/4段浅、深层肌之间,终末支止于腕背侧的梭形膨大部;主干起始处横径为(3.79±0.64)mm,各分支在起始部的平均横径(除指伸肌支约2.0 mm外)均小于1.0 mm;在旋后位,它呈向桡侧开放的弓形线段投影在肱骨外上髁至尺骨茎突连线的尺侧,半旋前位时则投影于该连线上或其桡侧。  结论 前臂后面中2/4段是骨间后神经主干及其大多数拇示指肌支在临床上易被损伤、误伤发生的高风险区域。

    听小骨空间结构相关形态学研究
    王俊魁, 马建军, 王鹏, 潘子涵, 陈红浩, 王小芳, 张佩佩, 马骁, 李慧珍
    2012, 30(5):  517-519. 
    摘要 ( 9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听小骨在鼓室内相对空间位置结构,为听小骨的空间定位提供数据,为听骨链重建术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  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的完整成年男性头颅20个(40例),解剖并测量锤骨柄长轴、锤骨头颈长轴、砧骨长突、镫骨长轴分别与水平面、矢状面夹角,锤骨柄与锤骨头颈长轴夹角、锤砧关节夹角及砧骨与镫骨间夹角。  结果 锤骨柄长轴与水平面、矢状面夹角分别为(44.89±11.66)°、(41.92±11.68)°,锤骨头颈长轴与水平面、矢状面夹角分别为(41.94±11.14)°、(39.48±10.11)°,砧骨长突与水平面、矢状面夹角分别为(43.50±11.27)°、(35.84±12.39)°,镫骨长轴分别与水平面、矢状面夹角为(25.93±10.39)°、(58.19±8.19)°,锤骨柄与锤骨头颈长轴夹角 (140.93±10.43)°、锤砧关节夹角(96.19± 13.82)°、砧骨与镫骨间夹角(104.27±9.22)°。  结论 听骨链在鼓室内的空间排列呈斜体“N”型。

    单侧唇裂所致唇鼻部解剖结构改变的初步观察
    夏春波, 王伯钧, 秦小云
    2012, 30(5):  520-522. 
    摘要 ( 9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形态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观察6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儿唇鼻部的结构改变特征,测量上唇面积、主要线距变化等。  结果 单侧唇裂患侧人中面积、侧唇面积、唇峰口角距及红唇嵴角均小于健侧(P<0.05),鼻尖鼻底距和鼻小柱偏斜度Ⅲ度明显大于Ⅱ度(P<0.05),Ⅲ度唇裂健侧唇裂隙缘唇峰点上移程度大于Ⅱ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侧唇裂唇鼻部在健侧与患侧、Ⅱ度裂与Ⅲ度裂间差异较大,在手术设计中应加以注意。

    断层影像解剖
    人脑纹状体的断层影像和断面解剖学研究
    白桂芹, 钱学华, 周庭永, 张华, 李林宏, 智华, 郑登儒, 吕发金
    2012, 30(5):  523-528. 
    摘要 ( 1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断面与MRI纹状体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    利用31例成人头部横断面标本及50例活体MRI扫描,观测纹状体及其相关结构,所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结果    断面标本纹状体面积存在性差(女性>男性);MRI成像显示纹状体面积无性差,苍白球面积存在侧差(左>右)。纹状体及其相关结构的数值在断面与MRI上表现趋势基本一致。在断面与MRI上端脑面积与纹状体面积呈正相关;尾状核头面积在断面上与背侧丘脑面积呈负相关,在MRI上与壳核面积呈负相关;侧脑室前角的距离在断面上与壳面积呈负相关,在MRI上与尾状核头面积呈正相关。  结论    MRI可较好地反映纹状体及其相关结构的情况;纹状体相邻结构的变化可作为研究其形态变化的参考指标;数据标准化可有效排除个体差异的干扰。

    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超声成像解剖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夏珣, 陈翠华, 郭飞燕, 裘毓雯, 黄莉萍, 文华轩, 李征毅
    2012, 30(5):  529-532. 
    摘要 ( 45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常超声解剖,对比二维超声图像和三维容积数据重建的图像。  方法 对89名进行胎儿颈后透明层(NT)筛查的健康孕妇,留取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中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和横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留取断层超声显像(TUI)技术重建的各切面超声图像,对比分析各解剖结构。  结果    (1)二维超声和TUI均可获得各切面,正中矢状切面可显示胎儿鼻骨和腭,冠状切面可显示双侧上颌骨额突和原发腭组成的鼻后三角,横切面可显示鼻后三角和腭的解剖关系;(2)二维超声和TUI比较,鼻后三角区正中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图像的合格率和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TUI重建的横切面质量要优于二维超声(P<0.05)。  结论 二维和TUI均可良好显示妊娠早期胎儿的鼻后三角区解剖,为腭裂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研究
    羊膜上皮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促大鼠预构皮瓣成活及其再血管化
    王颖倩, 王德伟, 许家军, 李玲巧, 周虹, 卫振邦, 王天昊
    2012, 30(5):  533-538. 
    摘要 ( 9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移植羊膜上皮细胞(AECs) 胶原海绵复合体促进预构皮瓣成活。  方法 第3代SD大鼠AECs、软骨细胞株分别植于胶原蛋白海绵支架,并提取AECs组上清液行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TGFβ1、bFGF的ELISA检测。SD大鼠分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软骨细胞组和AECs组。一期手术后第7、14 d取皮瓣组织行促血管形成因子的ELISA检测。二期手术后第7 d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皮瓣存活率,取存活部位组织行HE染色、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分析微血管密度。  结果 AECs复合体上清液中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分泌逐渐增多;组织内各因子含量以AECs组最高,AECs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软骨细胞组。AECs组皮肤微血管面积比、vWF因子阳性区面积比明显高于其他组。  结论 植入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可促进预构皮瓣的存活,与其分泌的一些促血管形成因子促进预构皮瓣再血管化有关。

    Cyclopamine对LN229细胞Nurr1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迪, 陈艳, 刘菲菲, 冷水龙, 龙大宏, 洪乐鹏
    2012, 30(5):  539-542. 
    摘要 ( 1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环巴胺(Cyclopamine)对恶性胶质瘤细胞株LN229帕金森相关基因Nurr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在脂多糖(LPS)刺激LN229细胞的条件下,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HH通路基因PTCH、Gli1及Nurr1基因 mRN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LPS对LN229细胞Nurr1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在Cyclopamine阻断Sonic Hedgehog (SHH)信号通路的条件下,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Nurr1的mRNA含量及其蛋白的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 mRNA的含量。 结果 LPS刺激下LN229细胞SHH通路相关基因mRNA,及Nurr1 mRNA升高,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明LPS可以促进Nurr1蛋白表达。Cyclopamine阻断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明显促进了Nurr1基因表达升高,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mRNA的含量。 结论 Cyclopamine对LN229细胞Nurr1表达的影响可能与帕金森发病过程中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TGF-β1诱导分化的兔BMSCs复合左旋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材料体外研究实验
    陈康, 王大平, 熊建义, 朱伟民, 刘建全, 雷鸣, 许蕴, 张晓丽, 刘弼
    2012, 30(5):  543-547. 
    摘要 ( 8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脐带血血浆对包皮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丁妍, 卢智勇, 袁雅红, 梦淑艳, 冯静波, 李东升, 曾毅
    2012, 30(5):  548-551. 
    摘要 ( 8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脐带血血浆(HUP)能否维持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的生长。  方法 将脐血浆经盐析、透析等处理后,按10%体积成分培养HFF,并与同样浓度的胎牛血清(FBS)进行比较,观察细胞的贴壁速度、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及增殖能力。  结果  HFF在含10%HUP的培养液中能长期生长,其生长生长形态、细胞增殖能力及特征都与在含同体积FBS的培养液中无显著差异。  结论 人HUP能维持HFF的长期生长。

    畸形与变异
    右侧臂丛穿中斜角肌变异 1 例
    吴国运, 李泽宇, 刘畅, 肖钊明, 吴坤成
    2012, 30(5):  551. 
    摘要 ( 9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研究
    CK19和PCNA在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中的表达
    方方, 刘前进, 岳学强, 李娜娜, 刘恒兴
    2012, 30(5):  552-555. 
    摘要 ( 1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不同时点CK19及PCNA的表达,了解胆管再生情况。  方法 雄性SD大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只,实验组腹腔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两组均进行部分肝切除术,在不同时点取材后利用HE、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等方法检测CK19和PC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随时间延长CK19表达均呈增强趋势,且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CK1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两组PCNA的表达量都随时间推移逐步升高,但实验组大鼠明显上升缓慢,持续时间延长,表达高峰晚于对照组出现。  结论  (1)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能刺激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向胆管细胞的分化,而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中的胆管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原有细胞的代偿性增生。(2)术前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细胞就出现了增殖修复,术后由于肝纤维化大鼠本身肝脏受到伤害,因此肝脏的有效再生细胞数低于正常肝脏。

    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对肺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刘玉玲, 郭敏, 邵佑之, 包翠芬
    2012, 30(5):  556-559. 
    摘要 ( 10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对肺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立体计量学方法观察急性肾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后的肺脏。  结果 部分肺泡I型上皮细胞发生了肿胀性坏死,II型上皮细胞也出现了肿胀性坏死,细胞内大量空泡出现。嗜锇性板层小体消失,肺泡内皮细胞出现了凋亡的表现。肺内组织出现了中性粒细胞浸润。   结论 大鼠肾脏急性肾缺血损伤可引起肺细胞坏死与凋亡,其中坏死损伤为多见。此外,炎性细胞浸润也是不可忽略的症候。

    临床研究
    中国人面神经椎曲段外凸畸形
    李健东, 汪学勇, 赵亮, 刘永亮, 郭良蓉, 戴传福, 宋之瑶, 李杨
    2012, 30(5):  560-563. 
    摘要 ( 10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医源性面神经损伤是中耳乳突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面神经椎曲段成为当前最容易受损伤的部位,这些案例中,部分患者存在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使得在乳突切除过程中,面神经位置高于水平半规管平面,我们通过活体解剖观察和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揭示汉族人群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的发生率,为更安全地开展耳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2005年4月-2011年4月在我科接受单侧面神经减压术的302名成年汉族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分析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的情况。对比术前高分辨率CT检查,探讨CT在发现这种畸形的价值。   结果    14例患者术中发现有面神经椎曲段外凸畸形,占全部患者的4.6%。术前颞骨CT的轴位平扫只发现其中1例有这种畸形,而冠状位重建可以100%在术前诊断出这种畸形。  结论 汉族人群中面神经椎曲段外凸畸形并不罕见。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的冠状位重建能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这种畸形,应列为乳突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在乳突切除术中,以水平半规管平面作为安全解剖深度平面的这一传统技巧在汉族人群并不可靠,存在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畸形与变异
    乳糜池位置变异1例
    关清, 李信晓, 任超, 周涛, 马琳璐, 付升旗
    2012, 30(5):  563. 
    摘要 ( 10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尺骨茎突解剖特点与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
    杨焕友, 王斌, 李浩, 陈月, 张剑锋, 蒋文平
    2012, 30(5):  564-567. 
    摘要 ( 19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根据尺骨茎突解剖特点探讨骨折分型与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依据腕尺侧副韧带及三角软骨盘在尺骨茎突上的不同止点,将尺骨茎突骨折分为尖端骨折(Ⅰ型)及基底部骨折(Ⅱ型),按骨折损伤分型分别采用克氏针结合钢丝法、微型螺钉、细钢丝或可吸收线、克氏针等手术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106例患者获得8~42个月(平均15个月)随诊,骨折均获愈合。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Garland和Werley评分法进行评定,优76例,良2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2.4%。2例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桡骨骨折内固定后,骨折位置丢失,出现短缩畸形,致腕尺侧疼痛,3例固定尺骨茎突骨折之钢丝断裂。  结论    根据尺骨茎突解剖特点对骨折分型,明确受伤发病机制,依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对骨折有效、稳定固定,减少并发症出现,允许较早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满意的疗效。

    后路长、短节段固定结合有限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比较研究
    叶劲, 龙厚清, 陈应东, 谢文翰, 李广盛, 刘少喻, 李佛保
    2012, 30(5):  568-572. 
    摘要 ( 19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两种后路减压、矫形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方法  回顾两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式治疗4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和影像资料,A组:选择性责任节段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2.7±0.5)26例;B组: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固定(5.8±1.7)20例。应用JOA、VAS评价腰腿痛和活动功能,用Cobb法测量腰椎侧凸角、前凸角;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   结果    平均随访2.8年(2~6.5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B组显著大于A组(Pt<0.001, Pb<0.001);术前侧凸角分别为(22±4.6)°(A组)和(28±7.3)°(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11±3.8)°(A组)和(12±5.9)°(B组),B组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P<0.001);术前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9±4.6)°(A组)和(18±7.3)° (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29±3.8)°(A组)和(32±5.9)°(B组),两组矫正率无显著差别(P=0.17)。术前、随访末期JOA评分为14±3.6、23±4.7(A组)和13±3.8、21±5.9(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  PB<0.001),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24);术前、随访末期VAS评分为8±0.16、3±0.07(A组)和8±1.8、4± 2.7(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 PB<0.001),两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22);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大于A组(P<0.001)。    结论 长节段固定侧凸矫正率高于短节段固定,但两组矢状面矫正和临床症状改善率相似,长节段固定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腰椎活动功能差,应该谨慎选择。

    肩胛骨结构特点与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分析
    李建赤, 黄必留, 梁江声, 谭加群, 徐自强
    2012, 30(5):  573-575. 
    摘要 ( 10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采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们2007年7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3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选择普通钢板的19例,选择锁定钢板的15例,选择拉力螺钉固定的2例。  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7.5±6.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degger 等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24例,良7例,可4例,差1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6.1%。  结论 肩胛骨骨折诊断明确后根据骨折的分型、解剖学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达到有效的固定后,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肩关节远期的功能恢复一般达优良。

    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黄东, 孙锋, 吴伟炽, 张惠茹, 牟勇, 黄国英
    2012, 30(5):  576-578. 
    摘要 ( 10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临床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应用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其中带蒂转移修复6例,游离移植修复2例。  结果 所有带蒂及游离皮瓣均成活,颜色红润,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且有感觉。皮瓣供区疤痕较隐蔽,患者比较满意。  结论 用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效果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供区。

    自制单孔多通道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的对比分析
    李传印, 郑少波, 刘春晓, 李虎林, 方平, 许凯, 赵朋朋
    2012, 30(5):  579-581. 
    摘要 ( 9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自制单孔多通道后腹腔镜与开放性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自制单孔多通道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后腹腔镜组)与186例采用开放性去顶减压术(开放手术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止痛用药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 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止痛用药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放手术组(P<0.05)。  结论 自制单孔多通道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康复快、实用性高、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

    Segond骨折-容易漏诊的疾病
    许守辉, 张晓南, 李宏波, 徐鹏, 杜心如
    2012, 30(5):  584-586. 
    摘要 ( 7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人工神经导管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向杰, 黄继锋
    2012, 30(5):  587-589. 
    摘要 ( 8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曾忠友, 严卫锋
    2012, 30(5):  590-593. 
    摘要 ( 7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技术方法
    胎盘血管三维模型构建用血管灌注技术
    陈淑滢, 戴景兴, 钟梅, 王志坚, 刘畅, 骆承恩, 许广威, 何艳红, 陈瑞莹, 曲戎梅
    2012, 30(5):  594-595. 
    摘要 ( 9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变异1例
    柳佳利, 王珣, 王婧薷, 潘三??
    2012, 30(5):  596-597. 
    摘要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奇静脉系变异1例
    刘鸿, 谢拥军, 刘兴国
    2012, 30(5):  597. 
    摘要 ( 7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