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5-25
      
    应用解剖
    三维重建模型模拟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研究
    范永盛, 尹维刚, 史增元, 林荣, 吴发科
    2013, 31(3):  241-245. 
    摘要 ( 1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经坐骨小切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30例,女30例),导入Mimics14.1行三维重建,观测骨盆三维模型髋臼后柱的纵轴走向,模拟置钉并确立螺钉穿出点。测量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后柱纵轴与冠状面夹角α和矢状面的夹角β,测量进针点及后柱盆腔侧、髋臼侧骨皮质厚度。  结果 髋臼后柱轴线向下穿出点位于坐骨小切迹中点,向上穿出点位于弓状线后端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男性(105.04± 4.29)mm、女性(101.80±3.20)mm,α角男(33.41±2.18)°、女(31.56±2.71)°,β角男(21.74±1.19)°、女(19.15± 1.24)°。进钉点骨皮质厚度为(5.54±0.46)mm,盆腔侧和髋臼侧分别为(1.45±0.13)mm、(1.04±0.10)mm。  结论 三维重建模拟经坐骨小切迹中点行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可快捷、准确测量钉道参数并进行术前评估,用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后柱安全简便。

    畸形与变异
    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
    严小鹏, 吕毅, 梁影村, 程继文, 马佳, 李建辉
    2013, 31(3):  245. 
    摘要 ( 1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解剖
    腘肌腱和腓侧副韧带股骨止点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蔡春元, 赵章伟, 杨国敬, 杨新东
    2013, 31(3):  246-249. 
    摘要 ( 1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临床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股骨侧骨隧道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选取男女各30例膝关节标本,对膝关节后外侧角仔细解剖分离,测量腓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附丽部中心与股骨外上髁位置关系、两者中心点的距离以及附丽部的面积。  结果 腓侧副韧带附着面积为(47.25± 14.69)mm2,其中男性为(50.22±9.72)mm2,大于女性的(44.29±12.33)mm2;腘肌腱附着面积为(56.18±13.88) mm2,其中男性为(60.57±12.44)mm2,大于女性的(51.79±13.68)mm2。腓侧副韧带附丽部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29±2.73)mm,后方(3.53±2.12)mm,腘肌腱附丽部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远端(8.47±3.34)mm,后方 (3.86±2.09)mm。腓侧副韧带和腘肌腱两者股骨附丽部中心的距离平均为(10.12±3.06)mm,男性为(11.32± 3.69)mm,女性为(8.92±3.25)mm。  结论 两者附丽部的面积和中心距离存在性别差异(P<0.05),本实验的解剖数据可以为临床重建术中定位骨隧道提供参数值。  

    以足外缘动脉弓为蒂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吴发科, 史增元, 尹维刚, 林荣, 范永盛
    2013, 31(3):  250-252. 
    摘要 ( 1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扩大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3侧成尸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10)解剖,观测足背外侧动脉链与足底外侧动脉的吻合及吻合弓的位置,外径,长度。  结果    足背外侧动脉链与足底外侧动脉有3个较恒定的吻合。跗外侧动脉在第5跖骨粗隆后缘发出1条动脉与足底外侧动脉的吻合,命名为足外缘第1动脉弓,起点外径(0.7±0.1) mm,占54.5%(18侧);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与足底外侧动脉在外踝前缘下方和外踝后缘下方有2个吻合支,命名为足外缘第2动脉弓和足外缘第3动脉弓,起点外径分别为(0.9±0.1)mm和 (1.0±0.2)mm,分别占 88.0%(29侧)和78.8%(26侧)。  结论 以足外缘动脉弓为蒂的足背外侧岛状皮瓣可修复足底外侧,跟外侧的皮肤缺损。

    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血供范围的解剖学研究
    张龙强, 徐晓燕, 程国良
    2013, 31(3):  253-255. 
    摘要 ( 1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墨汁灌注及血管铸形标本的制作,从解剖学探讨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的血供范围,为临床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带足背皮瓣的第2足趾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10侧新鲜截肢单足标本解剖分离后,从第1跖背动脉灌注墨汁,观测其染色范围。然后在显微镜下将皮瓣从深筋膜下掀起,观察细小皮支的染色范围。另取3侧标本,制作血管铸型标本。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墨汁灌注染色:10侧标本染色范围为:内侧界达趾胫侧,外侧界达第3趾蹼间隙,远侧界达趾端,近侧界达跖跗关节。 (2)铸型标本观察:第1、2趾近端动脉分支分布密集,并可见第1、2、3跖背动脉之间的交通支。  结论 (1)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胫侧血供丰富,腓侧血供范围可达第3趾蹼腓侧。(2)在临床上设计带菱形或舵样足背皮瓣时,腓侧皮瓣不宜设计过大。

    腹腔镜下肾前筋膜间平面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梅傲冰, 邱剑光, 贾本忠, 顾昌世, 孙发, 黄永红, 程昊, 余资江, 张飘尘, 沈桂权
    2013, 31(3):  256-260. 
    摘要 ( 1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肾前筋膜间平面的活体形态解剖分层,寻找安全正确的外科解剖层面。  方法 经腹腔入路3例,经腹膜后腔入路25例,其中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1例、肾切除术8例、肾癌根治术2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术前进行320排CT影像解剖分析肾筋膜结构。术中及术后对镜下肾前筋膜间层面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分析辨别。  结果 肾前筋膜间平面包括结肠融合筋膜肾前融合筋膜间平面、肾前融合筋膜肾筋膜前叶间平面、肾筋膜前叶肾脂肪囊外平面,是多层次的无血管筋膜结构。腹腔镜下可见层面间充满蜘蛛丝网格状白色纤维组织。  结论肾前筋膜间平面是肾脏和肾上腺外科手术时前入路的安全层面。沿这些平面可实施无血化解剖性腹膜后脏器微创手术。

    腰椎峡部四边长度厚度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徐洪海, 邹庆洋, 张越林, 郭雄, 方海博, 刘宗智, 罗振群, 王晓庆, 李勇, 刘军, 任鹏宇, 马强, 祁洁
    2013, 31(3):  261-264. 
    摘要 ( 17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量腰椎峡部四边长度及厚度,为椎板截取回植固定及“工”型钛板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取成人男性腰椎干燥骨32例,排除外观畸形和破损,游标卡尺及分规分别测量L1~L5峡部四边长度及厚度,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    (1)腰椎峡部上缘A长度范围L2:(6.47±0.90)mm~L5:(8.38±0.98)mm,L2~L5逐渐增加;腰椎峡部下缘C长度范围L1: (7.86±0.93)mm~L5:(4.77±0.64)mm,L1~L5逐渐减小;腰椎峡部内缘D长度范围L1:(19.07±0.86)mm~L5:(12.92±1.40)mm,L1最长,L5最短;腰椎峡部外缘B长度范围L3:(11.24±0.80)mm~L4:(9.87±0.65)mm,L3最长,L4最短。(2)外缘与上缘交点E厚度范围L1:(6.10±0.23)mm~L3:(7.53±0.35)mm,L3最厚,L1最薄;上缘与内缘交点F厚度范围L1:(5.10±0.25) mm~L3: (6.41±0.27)mm,L3最厚,L1最薄;下缘与内缘交点G厚度范围L1:(7.51±0.42)mm~L5:(6.25±0.27) mm,L1~L5逐渐变薄;外缘与下缘交点H厚度范围L1:(8.59±0.30)mm~L5:(10.11±0.35)mm,L1~L5逐渐增厚。   结论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椎板截骨回植术确定了最佳截骨部位:距腰椎峡部外缘3~4 mm,与内外缘平行;设计的“工”型钛板厚度1.2 mm,上边长9 mm,下边长10 mm,高度10 mm;微型螺钉长度为6、8、10、12 mm四种规格,直径2 mm。

    断层影像解剖
    胫骨平台线性几何参数在CT三维重建中的测量及其意义
    刘峰, 李士春, 云才
    2013, 31(3):  265-268. 
    摘要 ( 1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构建胫骨平台三维模型,准确测定胫骨平台线性几何参数,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测量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抽取病房、门诊患者(膝关节正常,且胫骨未受累)及健康志愿者49例,并分别按性别进行分组。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胫骨平台相应线性几何参数,包括参数:胫骨平台宽、胫骨内侧平台宽、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外侧平台宽和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   结果    (1)男性胫骨平台各项线性指标均明显大于女性(P<0.01);(2)外侧平台比内侧平台宽,前后径小于内侧平台(P<0.05);(3)胫骨平台宽与内外侧胫骨平台前后径存在着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胫骨平台线性几何参数的测量,能为国人膝关节假体设计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畸形与变异
    头臂干缺如及左右颈总动脉共干1例
    魏士翔, 马建军, 王帅, 李亚, 杨璐璐, 李舣婷, 林源, 董曼
    2013, 31(3):  268. 
    摘要 ( 1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断层影像解剖
    腓肠肌外侧头附属肌束致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赵长秀, 仲海
    2013, 31(3):  269-274. 
    摘要 ( 9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腓肠肌外侧头附属肌束致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 PVES)中的诊断价值,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由腓肠肌外侧头附属肌束致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检查(DSA)、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检查(MRI)。  结果 4例患者中,2例患者腘动脉受累闭塞;1例患者双侧腘静脉内移,左侧腘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左侧腘动静脉均受累,造成左侧腘动脉闭塞,左侧腘静脉及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造成肺动脉栓塞,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4例患者中,超声及DSA检查均能够发现腘动脉及腘静脉的形态变化,术前未明确PVES诊断。CTA及 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腘窝内腘血管与异常肌束间的关系,明确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  结论 腓肠肌外侧头附属肌束致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影像学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价值。

    实验研究
    胚胎时期小鼠小肠的组织发生
    郎尉雅, 贾琴, 张敏, 崔梦卿, 李良平, 张琳
    2013, 31(3):  275-278. 
    摘要 ( 1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各个时期小肠组织的形态结构及杯状细胞在小肠内的分布规律,为小鼠小肠的组织发生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采用HE染色和PAS染色,对小鼠胚胎第13.5天(E13.5d)至出生后第1天(P1d)胚胎的石蜡切片染色并行光学显微镜观察。  结果 (1)小鼠肠壁于E13.5 d已分化出现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2)肠绒毛于E15.5 d分化形成,杯状细胞于E16.5 d逐渐发育分化出现,肠腺于E18.5~P1 d发育分化形成,此时小肠基本结构形成。(3)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小肠绒毛上皮,其中以回肠末端最多,回肠、空肠、十二指肠顺次递减(P<0.05)。杯状细胞数量随胎龄逐渐增加而逐渐增多,于P1 d最多(P<0.05)。  结论 小肠上皮分化于E15.5 d至E17.5 d最为迅速,胚胎时期小肠基本结构形成,其吸收消化功能基本建立完成。

    SD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万炜, 刘政海, 伍校琼, 王晓晟, 罗学港
    2013, 31(3):  279-282. 
    摘要 ( 1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建立稳定可靠的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寻求解剖学依据。  方法 用红色乳胶灌注技术显示正常SD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来源、分支、分布及其与视神经的关系,并采用体视显微镜摄片测量;明胶墨汁灌注技术显示距眼球后极2.0 mm或6.0 mm处横断视神经后视网膜的血供。  结果 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在视神经鞘内始终与视神经干伴行,视网膜中央动脉起始部到眼球后极的距离为(5.784±0.054)mm;距离眼球后极6.0 mm处鞘内视神经横断组大鼠视网膜单位面积血管数目高于其他部位横断组。  结论 在制备视神经损伤SD大鼠模型时,损伤视神经应在鞘内进行,损伤部位距眼球后极 6.0 mm最佳。

    毛发生长周期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
    孔亚男, 张敏, 崔梦卿, 李良平, 周志涛, 张琳
    2013, 31(3):  283-287. 
    摘要 ( 20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处于不同毛发生长周期的C57BL/6小鼠皮肤创伤愈合速度。  方法 制备小鼠皮肤创伤模型,计算术后0、3、7 d创面愈合率,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的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比较毛发静止期(Hair telogen stages)小鼠和毛发生长期(Hair anagen stages)小鼠伤口愈合速度。采用HE染色比较伤口愈合的组织形态结构差异,利用BrdU检测伤口周围细胞增殖。  结果 毛发生长期的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毛发静止期的小鼠伤口愈合率。HE染色显示毛发生长期小鼠伤口周围表皮细胞层较多,且表皮细胞向伤口迁移增强;BrdU检测显示毛发生长期小鼠皮肤伤口周围表皮BrdU+ 细胞数多于毛发静止期小鼠。  结论 毛发生长期的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率高于毛发静止期小鼠,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毛囊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也为选择皮肤创伤愈合动物模型提供指导。

    畸形与变异
    臀下动脉合并掌长肌变异1例
    周芩稷, 余泮熹, 吴雨函, 潘三强
    2013, 31(3):  287. 
    摘要 ( 9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研究
    小鼠和人胚胎鼻咽发育解剖形态学比较研究
    郑文宏, 邓丽群, 安靓
    2013, 31(3):  288-292. 
    摘要 ( 1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人与小鼠胚胎鼻咽部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差异,为研究一些鼻咽部疾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用组织学方法观察E9-28周人胚胎及E9.5~19.5 d C57BL/6J小鼠胚胎鼻咽结构及粘膜形态。  结果  人胚胎鼻咽部呈不规则的立方形,顶后壁呈约120°的弧形;鼻咽部富含皱襞、隐窝及淋巴组织。小鼠鼻咽部是一个接近直线的弧形管腔,无淋巴组织及隐窝等结构。人胚胎鼻咽粘膜早、中期主要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被覆,只有少量过渡上皮及复层鳞状上皮存在。小鼠胚胎鼻咽粘膜全部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结论 人与小鼠胚胎鼻咽解剖学和组织学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对某些疾病易感性不同。  

    振动运动对大鼠骨骼肌AMPK-GLUT4糖代谢通路的影响
    公小娟, 刘畅, 姜丁文, 梅晰凡, 房师强
    2013, 31(3):  293-298. 
    摘要 ( 9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和时间的振动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  方法 42只SD雄性大鼠,根据对其施加的不同振动频率(15、25、35 Hz)和持续时间(5  min和15 min)随机分成7组:安静对照组(CC) 、低频率短时间振动训练组(LS) 、低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组(LL)、中频率短时间振动训练组(MS) 、中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组(ML)、高频率短时间振动训练组(HS)和高频率长时间振动训练组( HL) 。每组进行相应频率和时间的振动运动,每周训练6 d,持续8周。训练结束后取材,检测空腹血糖、肌糖元、肌酸激酶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  结果 (1)与CC组相比,ML组血糖显著降低(P<0.05),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5),腓肠肌糖元、肌酸激酶增加幅度最大(P<0.05)。(2)与CC组相比,各实验组AMPK-GLUT4通路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CC组(P<0.05),其中ML组变化最明显,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  结论 (1)振动运动能够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改善糖代谢。(2)中频率长时间的振动运动(25 Hz,15 min)最有利于促进大鼠骨骼肌细胞的糖代谢。

    机械压应力通过TGF-β1通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研究
    申宽宏, 黄东, 吴伟炽, 黄永军, 牟勇
    2013, 31(3):  299-302. 
    摘要 ( 8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机械压应力系统干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研究皮肤创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β1通路中TGF-β1受体、smads和胶原蛋白的差异性表达,探究压应力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细胞,应用RT-PCR方法比较机械性压应力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Smad3、Smad7和胶原蛋白表达差异。  结果 根据RT-PCR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系中在机械性压应力干预后,TGF-β1受体表达量增高,Smad3、 Smad7、CollagenⅠ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lagenⅢ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机械压应力治疗增生性瘢痕可通过TGF-β1通路中抑制Smad3的表达从而促进胶原蛋白Ⅰ的降解。

    维甲酸对成纤维细胞及脂肪源干细胞成骨诱导的影响
    刘玉峰, 戴景兴, 杨春, 周辛, 曲戎梅, 李鹏, 区颖华, 原林
    2013, 31(3):  303-307. 
    摘要 ( 1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维甲酸(RA)对乳鼠真皮成纤维细胞(DFB)及脂肪源干细胞(ADSCs)成骨诱导分化的影响。  方法 分别离体培养5~7 d龄乳鼠DFB及ADSCs。对DFB进行波形蛋白的免疫荧光鉴定,对ADSCs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并做表面标记物鉴定。用RA及传统成骨诱导液分别对两类细胞进行成骨诱导2周,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内钙结节的形成,酶标仪检测细胞诱导后ALP 的OD值。  结果 两类细胞在常规成骨诱导及RA诱导成骨后,均有钙结节形成。传统成骨诱导与RA成骨诱导组与各自对照组相比,ALP活性均升高。在DFB组中,RA诱导的ALP活性比传统成骨诱导高,而在ADSCs组中,结果相反。  结论 RA可以促进DFB及ADSCs的成骨分化,并且因细胞种类不同而显著效果不同。

    Notch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特征
    柳柯, 刘桂英, 杨洋, 吴章林, 黄文华
    2013, 31(3):  308-313. 
    摘要 ( 8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  方法 诱导BM-MSCs分化成肝细胞。当BM-MSCs分化至第0、7、11、21天时,反向斑点杂交实验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加入Jagged1上调信号通路的对照组RT-PCR技术绘制出BM-MSCs分化状态分子表达谱与正常情况下对比。  结果 BM-MSCs分化进行至第21天,反向斑点杂交检测到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第0、7、11天。加入Jagged1后Notch信号通路被激活,导致下游基因Hes1 和 Hey1的被表达。BM-MSCs分化过程中Albumin未被检测到。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Notch信号通路在BMMSCs分化成肝细胞过程进行调控是必需的,但是分化必须在信号通路下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去。

    LIM矿化蛋白1过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严广斌, 余楠生, 卢伟杰, 卢永辉, 钱东阳
    2013, 31(3):  314-317. 
    摘要 ( 8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细胞中LIM矿化蛋白1(LMP-1)过表达对该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构建LMP-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进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MP-1过表达情况,并通过BrdU掺入实验比较LMP-1过表达前后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转染了LMP-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6 h后细胞内LMP-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且DNA合成量无显著变化。而当LMP-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细胞12、24和48 h后细胞内LM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提高的同时,DNA合成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 LMP-1过表达可抑制骨肉瘤细胞系OS-9901细胞增殖。

    IRAK-4对成骨细胞分化BMP-Smad通道的影响
    刘晓春, 黄东, 于明圣, 申宽宏, 黄永军, 牟勇
    2013, 31(3):  318-320. 
    摘要 ( 9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l受体相关激酶-4对成骨细胞分化过程BMP-Smad通道的影响。  方法  C2C12细胞是肌卫星细胞,不同培养条件下有不同分化潜能。它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是研究体外成骨细胞分化的理想模型。C2C12细胞培养于培养板中,随机分为3组,每组加入不同培养物,模拟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受到的不同刺激。检测ALP活性、Smad1 mRNA、P-Smad1蛋白表达,观察不同刺激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MP-2组ALP活性明显增加,与BMP-2组比,BMP2+IRAK-4siRNA转染组ALP活性增加,BMP2+IRAK-4siRNA转染组和BMP-2组比Smadl  mRNA的表达只是轻微增加,P-Smad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结论 BMP-2可增强C2C12细胞成骨化,IRAK-4可抑制C2C12细胞被BMP-2诱导的成骨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弱BMP-Smad通道中Smad1磷酸化水平实现的。

    不同状态巨噬细胞对RSC96细胞NGF及Laminin表达的影响
    赵利, 曹欣, 欧阳钧, 余磊, 张贤祚, 刘若岩, 薛旭凯, 卢智鹇, 秦建强
    2013, 31(3):  321-324. 
    摘要 ( 9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与雪旺细胞株(RSC96)共培养条件下雪旺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GF)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情况。  方法 利用Transwell建立大鼠腹膜腔巨噬细胞和RSC96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分别将RSC96细胞与未激活巨噬细胞、激活态巨噬细胞共培养;采用Real-time PCR检测、Western blot分析、以及酶联ELISA测定等研究手段,比较各组NGF及LN的表达差异。  结果 与未激活巨噬细胞共培养组RSC96细胞NGF表达增强,激活态组表达明显增强;而各组LN表达差异不明显。  结论 巨噬细胞对RSC96细胞NGF表达有促进作用,受其活化状态的影响,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对影响RSC96细胞迁移功能的LN的表达作用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同剂量可卡因对昆明小鼠成瘾行为学的影响
    陈振中, 顾晶晶, 李娟, 张磊, 崔梦卿, 李良平, 张璐
    2013, 31(3):  325-327. 
    摘要 ( 9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昆明小鼠对不同剂量可卡因的敏感度,为昆明小鼠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可卡因成瘾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同龄(8~12周)的雄性昆明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 mg/kg、20 mg/kg 的可卡因,条件位置偏爱实验(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和行为敏化实验(Behavior sensitization)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观察昆明小鼠在不同剂量可卡因刺激下的行为学变化,以此来确定昆明小鼠对不同剂量可卡因的敏感度。  结果 在条件位置偏爱实验中,可卡因 20 mg/kg剂量组(N=11)与可卡因10  mg/kg剂量组(N=12)相比,第9天与第2天在白箱中的时间差score(post-pre)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行为敏化实验中,可卡因20 mg/kg组(N=8)与可卡因10mg/kg组(N=12)相比,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6 天给予一针与之前同剂量的可卡因,可卡因20 mg/kg组与可卡因10mg/kg组相比,自主活动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昆明小鼠在20 mg/kg可卡因的刺激下,能产生更为明显的条件位置偏爱以及更加强烈的行为敏化反应,是较为理想的可卡因成瘾小鼠模型。

    临床生物力学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有限元分析
    徐波, 金大地, 张美超
    2013, 31(3):  328-332. 
    摘要 ( 10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C4~5节段PrestigeTM-LP颈椎人工椎间盘植入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手术节段的运动分析。  方法    采用对成年男性的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进行CT三维扫描方法建立C4~5节段和PrestigeTM-LP人工间盘有限元,模拟完成C4~5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测量生理加载下手术节段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运动角度。结果 有限元模型对颈椎的结构,包括椎体间韧带、颈椎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等均进行了精确的重建,并较好地模拟手术操作进行PrestigeTM-LP人工间盘植入。运动加载后运动角度,前屈5.7°,后伸3.5°,侧弯5.0°,旋转11.3°,与文献报道结果较为接近。  结论 有限元模型具有精确度高,手术模拟真实的特点,可作为颈椎人工椎间盘生物力学研究的一种较好途径。PrestigeTM-LP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可较好地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

    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朱立新, 李善会, 宋钦勇, 黄汉清, 曹延林, 张西兵
    2013, 31(3):  332-336. 
    摘要 ( 9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8例新鲜猪腰椎标本的L4/5脊柱功能单元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先后制作正常脊柱组、峡部裂组、Buck螺钉固定组、Nicol钢丝捆绑组、机翼型记忆合金固定组5组实验模型。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分别测试5组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的活动范围。  结果 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状态下,峡部裂组稳定性最差,同其他4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使用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可明显恢复峡部裂腰椎稳定性,同正常脊柱组及其他2种内固定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左/右侧弯状态下5组腰椎标本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该新型记忆合金内固定器可维持峡部裂腰椎正常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并且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脊柱三维运动和畸形描述方法的比较研究
    王海明, 蒋晖, 赵卫东, 程勇泉, 陈建庭
    2013, 31(3):  337-341. 
    摘要 ( 8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研究投影角法、欧拉角法、螺旋轴法和弯扭角法4种方法在脊柱三维运动和畸形描述中的应用。  方法 在计算基础上精确绘制4种方法的三维示意图,比较分析各方法的特点,并探讨各方法在脊柱三维运动和畸形描述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结果 投影角法的三维描述能力存在一些不足,欧拉角法和螺旋轴法三维描述能力好且表述方式唯一,弯扭角法是比较符合实际的特殊欧拉角。  结论 各方法的数值结果作为评价指标的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研究、虚拟仿真手术和机械臂辅助矫形等方面具有价值。

    临床研究
    保留“堤坝式”前列腺腹侧筋膜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
    雒向宁, 陈凌武, 陈俊星, 林焕懿, 邓楠
    2013, 31(3):  342-345. 
    摘要 ( 8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保留“堤坝式”前列腺腹侧筋膜在膀胱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术后勃起功能的影响。  方法 40例浸润性膀胱癌男性患者,术前勃起功能评分≥22分,均接受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23例按传统方式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A组),17例术中采用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联合传统方式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B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国际勃起功能问卷式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的早期恢复情况。  结果 根据男性性健康量表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时:≥17分者,A组与B组分别为17例与15例((73.9% vs 88.2%,P<0.05);≥22分者,A组与B组分别为11例与12例(47.8% vs 70.6%, P<0.05)。术后12个月时,≥17分者,A组与B组分别为18例与17例(78.3% vs 100%,P<0.05),≥22分者,A组与B组分别为13例与14例(56.5% vs 82.4%,P<0.05)。  结论 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与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勃起功能恢复率。

    CT预测胸腺瘤的分期及其侵袭性的研究
    沈艳, 叶晓丹, 张玉, 马永红, 朱莉, 李明华, 叶剑定
    2013, 31(3):  346-349. 
    摘要 ( 10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T预测胸腺瘤的分期及侵袭性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79例,根据Masaoka-Koga分期将胸腺瘤分组:A组为(Ⅰ+Ⅱ期)44例,B组(Ⅲ+Ⅳ期)35例,分析两组肿瘤分布、最大横径、形态、密度、内部钙化及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等CT特征,预测胸腺瘤的分期及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程度,与Masaoka-Koga病理分期比较。  结果 两组肿瘤分布无差异(P=0.418),两组最大横径、形态、密度、内部钙化均不同,P值分别为0.000, 0.000, 0.001, 0.002。CT对胸腺瘤侵袭纵隔脂肪、纵隔胸膜、心包、临近肺组织及大血管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67%、76.92%、71.43%、66.67%、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6.22%、96.55%、94.83%、97.3%。  结论 CT能较好的判断胸腺瘤的侵袭性,区分Ⅰ/Ⅱ期与Ⅲ/Ⅳ期胸腺瘤,从而确定术前需要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提高手术切除率及肿瘤切除完整性,改善预后。

    微型钛板与锚定法颈椎单开门治疗颈椎病效果的对比研究
    温世锋, 郭东明, 徐中和, 肖文德, 李菊根, 尹庆水
    2013, 31(3):  350-352. 
    摘要 ( 7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颈椎单开门应用两种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方法 5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内固定技术分为微型钛板固定技术(A组) 26例和锚定法固定技术(B组)29例。通过比较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而影像学结果则通过比较X线颈椎曲度变化值和MRI椎管与脊髓最狭窄处面积进行评估。  结果 其中50例获得随访6~42个月,平均(27.1±9.9)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颈椎曲度变化值、椎管与脊髓最狭窄处面积变化值等方面,A组均优于B 组(P<0.05)。  结论 两种颈椎单开门内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但微型钛板固定技术获得更好的影像学结果。

    先天性髋关节臼侧缺如并股骨头颈未发育畸形全髋关节置换1例
    王培信, 曾波, 樊滔, 罗杰民, 林得水
    2013, 31(3):  353-354. 
    摘要 ( 6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纯小转子撕脱骨折(附1例报道)
    李志杰, 宋朝晖
    2013, 31(3):  355-356. 
    摘要 ( 8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技术方法
    四种固定液对肾上腺组织冰冻切片固定效果的比较
    张利朝, 陈英华, 赵永斌, 胡卫列
    2013, 31(3):  357-359. 
    摘要 ( 1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肾上腺组织为例观察比较丙酮、4%多聚甲醛、AAF和95%乙醇四种固定液的固定效果,为临床做出更好的快速冰冻切片,及时、准确的做出病理诊断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取人正常肾上腺组织,冰冻切片后分别用四种固定液进行固定,然后行HE染色,观察各组的组织结构、细胞核染色、细胞质染色和核质对比度情况。  结果 经冷丙酮固定的肾上腺组织切片,镜下组织结构清晰,高倍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清晰完整,核染色和胞质染色清晰对比度好;经4%多聚甲醛固定的切片,镜下组织结构不清,细胞核形态较清晰,核染色和胞质染色对比度差;经AAF液固定的组织切片,镜下组织结构尚清晰,细胞核部分溶解,核染色均一,胞质染色较清晰;经95%乙醇固定的组织,组织结构尚清晰,核溶解普遍,胞质染色不清晰。  结论 四种固定液都可用于固定肾上腺组织及其它细胞成分较多的病理肿瘤组织,但冷丙酮效果最好。

    立体螺旋型结构的心肌带标本的制作
    马丽平, 卢敏, 饶利兵, 周庆, 潘爱华, 王淼
    2013, 31(3):  360-361. 
    摘要 ( 9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展神经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张毅, 虞昊, 金国华
    2013, 31(3):  362-364. 
    摘要 ( 10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杜威, 唐举玉
    2013, 31(3):  365-367. 
    摘要 ( 2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