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5-25
      
    应用解剖
    喉上神经外支和甲状腺上动脉的应用解剖
    钟源,孙善全,龚睿,张威
    2016, 34(3):  241-24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01
    摘要 ( 10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解剖并观察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laryngeal nerve, ELN)和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 thyroid artery,STA)之间的比邻关系,为手术中保护ELN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成年尸体标本57具(114侧),在6倍大视场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ELN、STA的比邻关系。  结果 本组标本中颈交感链(cervical sympathetic chain,CSC)与ELN吻合成袢(CSC-ELN loop)者,占78.9% (90侧)。在27.7%(25侧)低位CSC-ELN loop中,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关系可分为4类:①STA分支与CSC-ELN loop重叠;②STA腺支穿过CSC-ELN loop;③CSC-ELN loop环甲肌支与STA喉支伴行;④STA的分支与CSC-ELN loop分支相互交叉。  结论 STA与CSC-ELN loop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有鉴于此,在甲状腺和/或颈部手术中,我们特提出两个手术保护措施:①应单支游离并结扎STA;②在处理STA的前内侧分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ELN/CSC-ELN loop的环甲肌支。

    内窥镜下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郭泉,庄永青,魏瑞鸿,熊洪涛,姜浩力,张轩
    2016, 34(3):  24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02
    摘要 ( 7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内窥镜下进行肘管尺神经减压并前移术提供临床应用解剖基础。   方法 10例新鲜尸体标本、20例临床病例传统手术中尺神经在臂部、前臂游离长度,尺神经第1肌支距离肱骨内上髁的距离、尺神经前移距离。在4例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   结果 此术式尺神经前臂、臂部游离距离为(3.90±0.145)cm(3.64~4.23 cm)、(4.21±0.18)cm(3.80~4.53 cm),前移距离(1.49±0.05)cm(1.39~1.57 cm),尺神经第1肌支距离肱骨内上髁距离(2.18±0.38)cm(1.13~2.72cm)。此术式入路点、轴线、层面: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长约2 cm纵行切口;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中点与豌豆骨连线上约7cm长的轴线,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中点与肱二头肌内侧肌间隔中点连线上长8cm的轴线;奥本斯韧带、前臂尺侧腕屈肌之间纤维弓形组织表面,臂部深筋膜表面。模拟手术成功。  结论 研究证实此术式可行,达预期效果。

    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应用解剖与在微创术中的定位价值
    刘聪,银和平,李志军,胡继平,杨建国,武海军
    2016, 34(3):  249-25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03
    摘要 ( 14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解剖标本和影像资料测量腰椎关节突关节及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探讨关节突关节作为腰椎微创术中重要解剖定位标志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新鲜成年人体腰椎标本10具20侧,共计80个节段。腰椎X线影像资料50例,200个节段。以关节突关节最高点(Highest point of lumbar zygapophysial joint, HP)作为测量中心,从微创手术应用解剖的角度,分别观测HP与手术相关结构的距离和角度。  结果 HP至腰神经距离随椎间隙向下,数值逐渐增大,而角度趋于变小;HP至邻近椎间盘的距离,向下逐渐增大;HP和相邻椎间盘中平面垂直距离为0.8~1.5 mm,HP垂直高度位于椎间盘厚度范围内。  结论 腰椎关节突关节具备位置稳定、显露简单、容易辨认、对应关系易于掌握、准确性高的特点。是理想的解剖标志。在临床腰椎后路微创手术中可发挥一定的解剖定位作用。

    髌韧带与膝交叉韧带的血供及其在交叉韧带损伤重建中的意义
    王守安,庄志强,王虎
    2016, 34(3):  254-25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04
    摘要 ( 1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髌韧带和膝交叉韧带的血供特点,为临床韧带重建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通过成人和胎儿股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剥离、胎儿墨汁灌注组织透明和组织切片等方法,观察髌韧带和膝交叉韧带的动脉分布特点并测量胎儿韧带内微血管密度。  结果 髌韧带的动脉来自膝下外动脉、胫前返动脉、膝降动脉和膝下内动脉的分支;胎儿髌韧带不同区域微血管密度不同,且以韧带中心部为最低。前、后交叉韧带的动脉分别来源于膝中动脉、髌下脂肪垫以及膝下外动脉的分支。多数韧带内血管沿长轴走行,同时也有横向交通的小血管,血管网呈梯状或平行的丛状。近侧端和远侧端较密而中间部相对稀疏。  结论 ①髌韧带和膝交叉韧带均存在中心部乏血管区;②韧带两端血供最丰富,且近侧段好于远侧段;③髌韧带血供优于膝交叉韧带,髌韧带重建交叉韧带具有血供基础。

    骶直肠筋膜在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解剖
    王江栓,丁冉,赵庆豪,王丰刚,王建中,丁自海,王福青
    2016, 34(3):  260-26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05
    摘要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骶直肠筋膜在轴向腰骶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解剖。  方法    10具(20侧)男女骨盆标本,观察骶直肠筋膜的位置,并进行相关解剖学测量。  结果 ①骶直肠筋膜起自S3者较多,为44.4%,将骶前间隙分为上下两部分;②男性骶直肠筋膜跨越直肠两侧连于骨盆腔壁腹膜,女性的则两侧跨越直肠后连于直肠子宫襞;③骶直肠筋膜长度(23.14±1.41)mm、厚度(1.25±0.13)mm,距离手术切口(66.10±7.03)mm、距离S1/S2横线中点(23.09±1.87)mm。    结论 ①骶直肠筋膜在骶前间隙内普遍存在,术中应对其进行锐性分离以避免骶前静脉丛撕裂伤;②女性骶直肠筋膜可能为子宫骶韧带的一部分。

    正常人骨盆骶棘韧带的解剖学及MRI成像研究
    汪祎然,曹生鲁,凌伟,冯凯,彭赓,许乙凯,王钢
    2016, 34(3):  263-26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06
    摘要 ( 16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骶棘韧带MRI最佳扫描平面角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1)正常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8具,观察骶棘韧带起止点及其形态特点;(2)利用36例正常人骨盆CT数据,测量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3)对10名志愿者进行3D MRI扫描,记录骶棘韧带角度并与CT数据对比;比较斜冠状面与常规3个面的显像效果。   结果 (1)骶棘韧带起于骶尾部连接至坐骨棘。(2)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CT数据测量结果为(61.32±8.71)°, 在双侧及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MRI测量结果为(57.53±2.12)°。CT数据与MRI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斜冠状面的成像优于常规扫描(P <0.05)。   结论 骶棘韧带MRI扫描在(60.0±5.0)°斜冠状面上显像较好,是常规扫描的重要补充。

    断层影像解剖
    基于MRI图像的股骨远端关节面几何形态测量
    蔡第心,永生,谭洪波,丁晶,余开富,张颖,周田华,杨军,徐永清
    2016, 34(3):  268-27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07
    摘要 ( 5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定量描述股骨远端关节面几何形态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发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表面固定器及软骨修复提供关节面形态数据支持。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并且报告无异常的MRI图像130例,采用Mimics等软件对MRI图像进行处理,分别在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测量出股骨内外侧髁远端及后髁关节面的半径和弧度,根据这些几何参数来确定股骨远端关节面近似的几何形态。 结果 在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上,内、外侧髁关节面均可用若干个半径不等的圆弧拟合,股骨内、外侧滑车关节面可用两个半径不等的球体拟合。 结论 通过测量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参数可以定量描述复杂的股骨远端关节面三维几何形态,获得的数据可能用于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表面固定器的设计及软骨修复。

    经后纵裂-胼胝体入路治疗丘脑后部肿瘤的MRI解剖学研究
    徐敏,王存祖,朱勋,陈品
    2016, 34(3):  273-27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08
    摘要 ( 6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于MRI测量经后纵裂-胼胝体入路处理丘脑后部肿瘤解剖学数据,以助于规范和优化该手术入路。  方法 选取120例无颅内异常的头颅MRI正中矢状位头颅核磁共振T2加权序列(少儿组25例,成人组95例),以人字点为参考点,分别设手术方案一和方案二,并在正中矢状位头颅MRI上模拟经后纵裂-胼胝体入路到达丘脑后部的两种手术路径,测量与该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  结果 (1)方案一与方案二所得的骨窗位置分别为(少儿组人字点前≤29.89±4.36 mm,人字点后≤37.04±3.22 mm;成人组为人字点前≤(31.20±7.36) mm,人字点后≤43.05±10.36 mm),(少儿组人字点后37.04±3.22 mm;成人组人字点后43.05±10.36 mm)。 (2) 测量人字点至丘脑后部长度的平均值少儿组为(82.71±3.92)mm,成人组为(87.42±9.24)mm。(3)方案一与方案二所得手术视角分别为(少儿组≤44.56°±4.15°,成人组≤55.02°±7.42°),(少儿组为24.28°±3.25°,成人组为31.33°±8.25°)。  结论 充分的MRI评估有助于更好的掌握该入路,利于选择及优化该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效果。

    利用脑局部一致性方法对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的研究
    郭鸿华,黄文华,黄理金,李永欣,黄伟佳,谭震
    2016, 34(3):  278-28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09
    摘要 ( 4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方法研究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患者脑区异常活动,探讨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对8例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患者和30例正常儿童进行磁共振扫描,并计算全脑局部一致性的值,进行组间比较并研究局部一致性与病程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为大脑深部核团(扣带回,丘脑,楔前叶等),运动相关脑区,额下回,枕叶,颞叶和小脑;ReHo值降低的脑区为双侧额中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上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舌回。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与病程呈正相关的脑区为左侧楔前叶、左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与病程呈负相关的脑区为右侧楔前叶、右侧角回、中央旁小叶。   结论 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癫痫患者异常的神经功能变化,有助于发现强直发作性癫痫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壮族人群极外侧椎间融合术的影像解剖研究
    宁能杰,江华,陈前芬,周举仕
    2016, 34(3):  285-28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10
    摘要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确定壮族人群极外侧椎间融合术的安全操作范围。  方法 测量壮族人群腰椎MRI腰大肌和椎体的前后径,腰丛、椎体、腰大肌、腹部大血管的相对距离,血管外侧缘相对椎体中线的角度。  结果 壮族人群XLIF的安全操作范围从L1~2至L3~4相邻节段无明显差异,在L4~5比L3~4小;左侧安全操作范围比右侧大,女性比男性小。  结论 (1)壮族人群可从两侧行XLIF;(2)壮族人群XLIF的腰大肌穿刺点,L1~2、L4~5节段位于椎体的Ⅱ、Ⅲ区,L2~3、L3~4节段位于椎体的Ⅲ区。

    数控机床金属导板辅助无牙颌种植的实验研究
    徐楚,吴补领,李鉴轶,白宇哲,宋颖,马立超,唐雷
    2016, 34(3):  289-29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11
    摘要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利用数控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制造个性化下颌无牙颌金属种植导板的新方法。  方法 8具下颌无牙颌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运用CNC技术加工出金属导板、运用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 RP)技术加工出树脂导板并测量其在体外实验中辅助置钉的精确性。  结果 CNC与RP导板在下颌骨中部水平面上的绝对偏差分别为(0.23±0.14) mm、(1.01±0.2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矢状面上分别为(0.30±0.24) mm、(0.95±0.2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CNC金属下颌无牙颌种植导板辅助种植精确性高于RP树脂导板。

    3D打印技术
    数字化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设计
    林钢,李鹏,彭国瑞,黄旭科,孙向华,王文松,张廷帅,李鉴轶
    2016, 34(3):  293-29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12
    摘要 ( 7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mics14. 11软件数字化结合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辅助复杂骨盆骨折内固定的手术设计。  方法 筛选1例复杂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的骨盆及全套内固定物的薄层CT数据导入Mimics 14.11软件,进行骨折三维建模、骨折块虚拟复位、建立骨盆内固定物标准件库、选取最佳匹配的钢板及螺钉。3D打印出患者1:1的骨盆实体模型, 在模型上按照数字化设计进行模拟手术,将骨盆重建板的位置、钉道长度和方向同数字化设计比较,确定术中使用的钢板及螺钉。最后,按照术前演练进行实际手术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 结果 模拟手术共植入2块重建钢板和15枚螺钉,钢板植入的位置、螺钉植入的方向均与数字化术前设计高度一致,钉道长度与数字化术前设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际手术与模拟手术的手术效果一致。  结论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了复杂型骨盆骨折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明显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缩短了患者的康复周期。

    构建3D打印牙齿模型及其形态仿真性研究
    宋颖,唐雷,吴补领,李鉴轶,王文昊,徐楚,白宇哲,易思,徐迪威
    2016, 34(3):  298-30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13
    摘要 ( 8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3D打印技术构建出3D打印牙齿模型以替代离体牙,并通过形态仿真性研究来探讨3D打印牙齿模型在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选择合适的3D打印材料及设备并测试材料根管成型能力。用锥形束CT筛选出完整的单根管前牙、双根管前磨牙、双根管磨牙、三根管磨牙,再行显微CT扫描并数字化三维重建,获得3D打印牙齿模型。对模型二次扫描并重建,利用Geomagic Qualify 11与原牙齿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比较,通过检测模型与原牙齿的差异来分析不同材料3D打印牙齿模型的精确度。  结果 成功构建出3D打印牙齿模型。在表面形态上,Wic300a模型组绝对偏差值为(0.008121±0.0480)mm,E-Dent模型组为(0.009554±0.0526)mm;髓腔形态上,Wic300a模型组绝对偏差值为(0.045181±0.1022)mm,E-Dent模型组为(0.056953±0.1995)mm。   结论 3D打印牙齿模型离体牙仿真度较高,3D打印牙齿模型可用于口内操作培训及术前模拟等。

    实验研究
    RNA干扰CRMP 5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
    李素梅,李斌,张吉凤,谭明会,武凤鸣,郭国庆
    2016, 34(3):  303-30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14
    摘要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RMP5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  方法 将带FAM标记的CRMP5的特异性干扰片段及阴性对照转染培养成熟的海马神经元,用免疫荧光的方法验证干扰片段对神经元内源性 CRMP5的干扰效果,并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突起以及侧枝的形成。  结果 携带FAM的siRNA可以成功的进入细胞,分布于神经元的胞体以及树突;免疫荧光证实CRMP5 siRNA可以有效的沉默CRMP5蛋白的表达;沉默CRMP5基因表达后的海马神经元突起短小,而且缺少分支,而对照细胞突起长,分支多;定量分析显示,导入CRMP5 siRNA的细胞突起的长度较对照细胞缩短,差异显著(P<0.05);突起的数目比较,一级突起数目无显著差异,而二级及其以上突起的数目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   结论 沉默CRMP5可抑制海马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和侧枝形成。

    维生素C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
    李媛媛,文锦坤,潘梦婕,李莉霞,王祥海,钱长晖,郭家松
    2016, 34(3):  308-31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15
    摘要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维生素C(Vitamin C,Vit.C)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为探讨神经再生新策略提供基础。  方法 取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进行神经元分离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0, 100, 200, 400 μmol/L)处理24 h后通过βIII tubulin, RhoA免疫组化以及鬼笔环肽染色对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和长度、生长锥伪足数量、神经元胞体大小及其内RhoA表达强度进行分析。  结果    神经元突起的数量、长度,生长锥伪足的数量以及神经元胞体面积均随维生素C的浓度增高而增长,而神经元内RhoA表达强度则相应降低。  结论    维生素C可促进体外大鼠背根节神经元突起的生长,这可能与RhoA表达下调相关。

    两种示踪方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促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的对比研究
    杨青,秦书俭,包翠芬,单伟
    2016, 34(3):  312-31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16
    摘要 ( 5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慢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GFP转基因的BMSCs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修复时效性及荧光稳定性的差异。  方法 常规体外培养2种BMSCs,MTT法检测二种细胞生长曲线间的异同;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慢病毒转染GFP组(LV-GFP组)和GFP转基因组(GFP-BMSCs组),造模后LV-GFP组及GFP-BMSCs组于门静脉立即注入相应细胞悬液200 μl (数量约1×106个),模型组注入等体积的PBS溶液。于术后1、2、3、4周检测4组大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于术后1~5 d切取实验组肝脏组织检测BMSCs入肝情况;于术后4周切取实验组肝脏组织检测BMSCs的荧光稳定性及其肝角蛋白18(CK18)的表达情况。   结果 GFP转基因大鼠的BMSCs在对数期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慢病毒转染GFP的BMSCs(P<0.05);术后1、2周 GFP-BMSCs组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 LV-GFP组 (P<0.05),术后2、3周 GFP-BMSCs组ALB水平明显高于 LV-GFP组(P<0.05);GFP-BMSCs组与LV-GFP组分别于术后3、5 d在肝区内见到GFP标记的BMSCs细胞;GFP-BMSCs及LV-GFP组都可于术后4周在肝区内见到已分化为肝细胞的BMSCs细胞,但GFP-BMSCs组BMSCs的荧光强度明显优于LV-GFP组。  结论 GFP转基因大鼠的BMSCs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较慢病毒转染GFP的BMSCs展现出较好的修复时效性及荧光稳定性。

    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Anoctamin 5 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宋海岩,张毅敏,周立,田岳民,付升旗
    2016, 34(3):  318-32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17
    摘要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钙依赖的氯离子通道Anoctamin5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采用 RT-PCR 检测Anoctamin5 mRNA在小鼠骨骼肌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Anoctamin 5蛋白在小鼠骨骼肌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   结果 Anoctamin5 mRNA 与蛋白在1 d 至6 月的小鼠骨骼肌中均有表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Anoctamin5 mRNA 与蛋白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结论 Anoctamin5在骨骼肌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可能参与骨骼肌的分化、增殖及损伤修复,这也与Anoctamin5 突变的病人出现症状较晚相一致。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下颌骨牵引成骨区RANKL表达的影响
    付颖,董庆文,王稚英
    2016, 34(3):  322-32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18
    摘要 ( 5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F-KB ligand,RANKL)的影响, 为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20只成年大耳白兔的一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用牵引器延长一侧下颌骨4 mm,牵引间隙放置PRF膜;另一侧下颌骨行骨切开并安置牵引器,作为对照组,稳定期第1、7、14、21、28天,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组织学及RANKL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下颌牵引延长后牵引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色RANKL主要定位于骨髓基质细胞的胞浆中,其中以稳定期的第1,14天的表达最强。在稳定期第1、1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RANKL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及阳性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逐渐下降,第28 d仅有微弱表达。   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PRF能促进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生成,RANKL可能在牵引成骨过程中特别是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的早期发挥破骨作用。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胫骨骨不连效果的实验研究
    刘宇涛,黄潮桐,陈隆福,胡望山,李玉辉,林芳珠
    2016, 34(3):  326-33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19
    摘要 ( 5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白兔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效果,为NGF在骨不连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各选2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右胫骨粗隆下3~5 cm处造成横行骨折骨不连模型,实验组在骨折处每周注射NGF一次,连续12周;对照组在骨折处每周注射生理盐水一次,连续12周。试验期间两组均同时接受X线和组织学检查以观察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实验组动物骨痂出现时间为(2.0±0.5)周,骨折线模糊时间为(8.2±1.2)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2±1.7)周;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为8周以上,未出现骨折线模糊和骨折愈合。实验组骨折愈合情况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GF有较强的促进骨不连骨痂生长和愈合作用,NGF在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临床生物力学
    下腰椎融合术后路单、双侧椎弓根固定的有限元比较研究
    王鹏,王健,胡勇,陈海峰,焦培峰,张美超
    2016, 34(3):  331-33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20
    摘要 ( 5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正常人L4~5节段椎间盘切除后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的有限元模型,对两者在不同运动载荷下的稳定性和应力分布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通过正常人L4~5节段CT扫描获取断层图像,然后利用mimics软件重建人体L4~5三维模型,再通过Ansys软件前处理功能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椎间盘切除后单侧(A)、双侧(B)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Cage融合模型,对两组模型分别施加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屈曲和左/右旋转载荷,比较分析椎体及植入物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及应力峰值。  结果 各种工况下,A组在固定侧侧屈时椎体间位移及椎弓根螺钉应力峰值最大,在后伸时椎体应力峰值最大。B组在后伸时椎体间位移峰值最大,在旋转时螺钉及椎体应力峰值最大。在后伸和固定侧侧屈工况下A组椎体间位移峰值、螺钉及椎体应力峰值较B组相差最大。  结论 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融合术后在固定侧侧屈及后伸工况下发生不稳及螺钉松动、断钉的潜在风险最大。单侧固定融合术后的病人在椎间骨融合前应特别减少后伸及固定侧侧屈动作,以降低风险。

    颈椎前路融合术中植骨块的高度对邻近节段关节突压力及椎间位移的影响
    罗春山,欧阳北平,梁栋柱,陆廷盛,姚书耽,赵国权
    2016, 34(3):  338-34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21
    摘要 ( 7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植骨块的高度对邻近节段关节突压力及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适宜的植骨高度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8例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对完整状态,C5/6节段椎间隙减压术后(100%M、120%M、140%M、160%M)5组,于BOSE机加载下行三维运动,并测量颈C4/5,C6/7关节突压力值及C4/5,C6/7三维运动范围;最后将结果行多重比较分析。   结果    中立位状态下,关节突压力值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后伸状态下,关节突压力值增加最大,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植骨高度中以120%M时关节突压力值增加最小,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时,各组植骨高度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但植高度为120%M时,关节突压力值增加最小。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下:120%M与完整状态相比,上下临近节段活动度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2)在左右旋转时各组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下颈椎单间隙减压植骨,撑开植骨理想高度为平均高度的120%。

    临床研究
    髌股关节形态学与髌骨软化症之间相关性研究
    贾梦岩,史占军,肖军,杨德盛,黄志发
    2016, 34(3):  343-34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22
    摘要 ( 7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MRI进行髌股关节形态学参数测量,分析髌股关节形态与髌骨软化症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371例接受膝关节MRI检查的成人患者,诊断为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CP)者纳入CP组(n=124),排除CP者纳入对照组(n=247),按性别分组计算CP患病率。通过MRI轴位片测量两组患者的外侧髌股角、滑车沟角、滑车沟深和外侧滑车倾斜角,根据软骨损伤的程度进一步将CP组分为CP(轻型)及CP(重型)两组。运用t检验对比CP组与对照组以及CP(轻型)组与CP(重型)组的各个参数组间差异。进一步运用χ2检验分析髌骨倾斜及滑车发育不良与CP的相关性。  结果 CP的患病率为33.42%(124/371),女性为49.35%(76/154),男性为22.12%(48/217),女性高于男性(P <0.01);CP组与对照组在外侧髌股角(P =0.00),滑车沟角(P =0.00),滑车沟深(P =0.00)及外侧滑车倾斜角(P =0.02)上均有显著性差异。CP(轻型)组与CP(重型)组在外侧髌股角、滑车沟角、滑车沟深、外侧滑车倾斜角上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均P >0.25)。无论是否考虑性别因素,髌骨倾斜与滑车发育不良均与CP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0)。   结论 髌骨倾斜及滑车发育不良与CP显著相关,但与CP的严重程度无关。

    右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
    陈解元, 杨威, 王刚, 李文成
    2016, 34(3):  348-35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23
    摘要 ( 7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胸科行右侧肺叶单肺通气手术时,支气管封堵器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术中需要行右侧肺叶单肺通气的择期胸科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8例,A组插管方法采用传统双腔支气管法,B组采用支气管封堵器法。通过观察插管时间、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术中肺萎陷的质量、记录插管后、单肺通气20、40、60 min酸碱度(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气道压Paw、患者术中出现低氧血症的例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安全性。   结果 单肺通气后所有患者Paw均升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术中发生低氧血症及术后发生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例数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行右侧肺叶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中,支气管封堵器法可以解决术中因双腔支气管对位不良而导致术中患者血氧降低的问题,且对气道刺激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单肺通气方法。

    综述
    胸腰筋膜解剖结构的研究进展
    朱炜楷,隋鸿锦,付元山,于胜波,王承明,沈会
    2016, 34(3):  355-35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3.025
    摘要 ( 7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