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3-25
      
    应用解剖
    膝关节置换术后皮肤麻痹的解剖基础及相关临床研究 
    高兴华,刘永轶,王敏聪,张光明,侯之启
    2016, 34(2):  121-12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01
    摘要 ( 8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神经髌下支损伤所致的皮肤麻痹的解剖基础,改良手术切口,减少膝前皮肤麻木并发症。  方法 解剖观察12例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观测隐神经髌下支形态、神经束的走行及毗邻关系。设计改良膝外侧皮肤切口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入路进行临床验证,比较术后效果。  结果 解剖研究发现隐神经髌下支自缝匠肌穿出后,标本在髌骨中心平面神经距髌骨内侧缘约3.2 cm,75%标本有3束分支分布于髌骨下极及胫骨粗隆区域,以髌骨下极与粗隆连线中点为中心作圆,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左侧在第2象限,右侧在第1象限。临床研究采用改良膝关节外侧切口行膝关节置换术15例,方法可行,术后膝前皮肤麻木的发生率及范围较对照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根据膝关节隐神经髌下支解剖分布特点,改良膝前皮肤切口行膝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术后膝前麻木。

    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底间韧带重建的解剖学研究
    刘松波,黄东,魏宝福,黄永军,刘晓春
    2016, 34(2):  126-12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02
    摘要 ( 1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底间韧带进行形态学相关参数测量,为其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8只新鲜成年尸体足部标本,测量跗跖背侧及跖侧韧带、Lisfranc韧带的长、宽、面积,Lisfranc韧带附着点距关节面距离及其走行角度。根据测量数据,建立内侧楔骨-第2跖骨底间骨隧道。  结果 Lisfranc在3条韧带中形态学数据最大,长、宽、面积分别为(9.11~12.03 mm)、(7.36~10.16 mm)、(92.01~120.01 mm²)。骨隧道进针点在第2跖骨底,距第2跖骨-中间楔骨关节面距离为(8.25~11.22 mm),角度与Lisfranc韧带走行一致,与矢状面呈(39.2°~47.6°),水平面呈(12.5°~19.8°),出针点为Lisfranc韧带在内侧楔骨上的附着点。   结论 Lisfranc韧带在3条韧带中最为粗壮,重建通道应按照其附着点和走行角度重建背侧韧带和Lisfranc韧带,而跖侧韧带由于位置较深,受技术所限,此为类解剖重建。

    前臂近中段Thompson入路中桡神经深支医源性损伤的解剖学因素及对策
    单建林,王崇伟,任大江,聂政
    2016, 34(2):  130-13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03
    摘要 ( 7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前臂近中段Thompson入路中容易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的解剖学因素并提出对策。  方法 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48具,按照Thompson入路显露,观察前臂伸肌与桡神经深支及其肌支的位置关系;测量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位置距离桡侧腕短伸肌的横向距离;观察指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在前臂近段的愈着情况,测量二者在肱桡关节线以远的愈着长度。   结果 指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在前臂近段相愈着,愈着长度在肱桡关节以远(7.1±2.1)cm;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下缘的穿出点与桡侧腕短伸肌尺侧缘的水平距离为(1.3±0.3) cm,与肱桡关节线距离为(6.1±1.8) cm。  结论 前臂近中段Thompson入路中容易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存在着解剖学因素,了解桡神经深支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前臂伸肌的位置关系可以避免桡神经深支损伤。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中的几个重要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王勇,仇波,陶钧,王维,王健超,王义宝,王运杰
    2016, 34(2):  134-13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04
    摘要 ( 9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扩大经鼻手术入路中的几个重要解剖标志,为经鼻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对10 例尸头标本进行扩大经鼻入路神经内镜解剖, 操作方法为双鼻孔入路,颅底开放范围包括后组筛窦、蝶窦及中上斜坡,外侧完整暴露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斜坡段。 结果 确认了筛前、筛后动脉的正常解剖位置,探明了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OCR)的解剖构成,内镜下观察重新对海绵窦进行解剖分区,并从经鼻内镜视角对展神经进行解剖分段。  结论 熟悉上述经鼻入路重要解剖标记,对于提高该手术入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断层影像解剖
    髋臼四边区上界置钉安全区域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史黎晗,高仕长,周华,余璐鑫,张安维
    2016, 34(2):  138-14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05
    摘要 ( 6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髋臼四边区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解剖参数测量和从上方置入虚拟螺钉,明确四边区骨折螺钉固定的安全区域。  方法    用Mimics软件对50例(100侧)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切割出髋臼四边区三维模型,测量四边区解剖参数,确定置钉危险区域,并在四边区上界模拟置钉,计算其安全角度。    结果 P1螺钉最大后倾角男性为(7.63±5.47)°,女性为 (6.18±5.16)°,P5螺钉最大前倾角男性为(7.50±6.09)°,女性为(7.30±6.54)°,两者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P4螺钉内外倾安全范围男性分别为(7.60±2.93)°、(16.88±5.61)°,女性分别为(7.96±2.98)°、(15.82±5.94)°,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分别有13侧及28侧P3螺钉安全范围很小,只能以固定角度置入,固定角度均值男性为(-0.22±2.87)°,女性为(-5.62±4.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剩余59侧(男37侧,女22侧)P3螺钉安全范围男性为(5.39±2.60)°,女性为(4.06±2.58)°,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3为四边区上界最危险进钉点,距离起点约27 mm,若术前Mimics软件测量显示四边区骨质最薄处厚度男性小于4.47 mm,女性小于3.56 mm,则拧入长度小于14 mm或12 mm的短钉或空置。

    腰椎棘突中轴线与椎弓根进钉通道三维关系研究
    孙秋敏,王爱平,周子嘉,陈熙,刘方,谢巍,周小兵,彭田红,陈胜华,吕运成,李严兵
    2016, 34(2):  145-15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06
    摘要 ( 5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中轴线与椎弓根进钉通道的三维位置关系,为腰椎内固定和辅助固定技术及临床应用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解剖学数据参考。   方法 将CT数据通过三维重建和逆向工程软件处理,测量椎体70%和90%边界深度的椎弓根进钉通道所在轴线L和棘突中轴线M与三维参考平面夹角,以及交点与线及三维参考平面距离。   结果    (1)腰椎棘突中轴线与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夹角分别为2º ~3º、11º ~18º、71º ~77º;椎体70%和90%边界深度的椎弓根进钉通道与矢状面夹角分别为7º ~22º和 16º ~33º,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1.8º ~2.9º和1.4º ~2.4º,与冠状面夹角分别为67º ~82º和56º ~73º;(2)随腰椎水平降低,点到线的距离呈规律性变化;(3)随腰椎水平降低,点到三个平面的距离也呈规律性变化。   结论    通过对腰椎棘突中轴线与70%和90%边界深度的椎弓根进钉通道的三维关系分析,为临床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和相关器械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三维模型中踝关节中心定位的研究
    陈清,李杏芮,盛华均,吕发金
    2016, 34(2):  151-1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07
    摘要 ( 8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不同方法在三维重建模型上定位踝关节中心,并判断各方法的可行性,准确定位踝关节中心,进而为三维模拟下肢膝关节置换术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对33例正常成人踝关节行CT扫描,数据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重建出踝关节三维立体模型,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中分别采用距骨顶部中点(A点)、距骨顶部点云质心(B点)和内外踝间距中点(C点)3种方法对踝关节中心进行定位,并在冠状面上对三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应用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成功建立了踝关节的三维立体模型,并用不同方法定位出踝关节中心。测量结果显示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为(1.058±0.741)mm, B点与C点之间的距离为(1.684±1.283)mm, A点与C点之间的距离为(1.484±1.040)mm。且每个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基于三维重建模型上的踝关节中心定位方法具有可行性,且与二维平面上的定位相比稳定性更高,其中距骨顶部点云质心作为踝关节中心较其他两种方法更简便易行。

    计算机3D技术研究围肝门部门静脉变异者胆管变异率
    孟翔飞,段伟东,王学栋,王宪强,董家鸿
    2016, 34(2):  155-15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08
    摘要 ( 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围肝门部门静脉和胆管的变异形式,并确定两者之间的关联。  方法 采用连续100例低位梗阻型黄疸患者的MDCT的数据,利用其薄层DICOM格式的图像使用Intrasense Myrian工作站进行肝脏、门静脉和胆管模型的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三维模型上研究门静脉和胆管的变异形式。   结果 所有入选病例均成功进行肝脏、门静脉和胆管模型的三维重建,图形显示清晰且可在工作站上任意组合显示和任意旋转观察。围肝门部门静脉总体的变异率为21%,胆管的总体变异率为36%。门静脉正常组(n=79)与门静脉变异组(n=21)比较,胆管变异率分别为30.4%和57.1%(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结论 围肝门部门静脉变异者胆管变异率升高,计算机3D重建是研究肝脏脉管解剖的优良工具。

    孕中晚期正常胎儿颈椎长度与胎龄关系的磁共振研究
    赵慧,林祥涛,肖连祥,吴勇,董金叶,张忠和,汤煜春,刘树伟,王光彬
    2016, 34(2):  160-16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09
    摘要 ( 6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正常胎儿标本颈椎长度与孕周变化的关系,绘制正常胎儿脊柱长度生长曲线。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利用3.0T MR扫描仪对65例16~42周自然流产及因母体或胎儿因素引产的胎儿标本行全脊柱3D-T2WI序列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方位重建,在正中矢状位上测量颈椎长度及C4椎体的高度,建立相关线性回归方程。  结果 胎儿颈椎长度及C4椎体高度与孕周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颈椎长度(cm)=0.193+0.117孕周,R2 =0.94 ,P<0.05;C4椎体高度(cm)=0.025+0.013孕周,R2 =0.94,P<0.05。颈段脊柱发育有着时间的不平衡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发育高峰,分别为23~26孕周及31~34孕周;同样在这两个高峰,椎体高度增长速度较快。  结论 孕中晚期,胎儿颈椎长度的增加与胎龄呈良好相关性,椎体的相关径线是评估胎儿脊椎发育的可靠指标。

    骨性Ⅲ类错牙合  体分段长轴倾斜方向的一致性评价
    刘娟, 贾莹, 杨桦, 张军梅
    2016, 34(2):  165-17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10
    摘要 ( 6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分段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 畸形患者上下牙列牙弓内所有牙齿(除第三磨牙)的轴倾角和转矩角,评价牙冠、牙根及全牙位置指标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9 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  患者,拍摄CBCT并收集其Dicom数据,利用Invivo5.1软件对上、下颌各牙的牙冠、牙根、全牙的转矩角和轴倾角进行测量。   结果 (1)骨性Ⅲ类错牙合 ,上、下牙列冠、根及全牙轴倾角一致性较好,两两比较,P>0.05。(2)骨性III类错牙合  ,在全牙列的转矩角中,上牙列冠、根及全牙的一致性较好,两两比较,P>0.05,而下牙列除磨牙外所有牙齿冠、根倾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牙根与牙体长轴方向及程度较一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骨性Ⅲ类错牙合  牙冠的倾斜角度与牙根或全牙的倾斜角度的一致性不高,可能存在牙体位置判别误差;(2)牙根倾斜程度与全牙倾斜程度较一致。

    三类骨性错牙合  下颌牙弓和基骨弓的测量及相关性分析
    林思豆,吴补领,孙风阳,田智慧,钟恩意,慈博雯,黄文华
    2016, 34(2):  171-17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11
    摘要 ( 9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骨性错牙合 与个别正常牙合   下颌牙弓、基骨弓的形态差异及相关性。   方法 27例骨性Ⅰ类错牙合 、 3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 、2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 及27例个别正常牙合 于正畸治疗前进行锥形束CT扫描,获得下颌虚拟模型,分别测量牙弓、基骨弓的长、宽度,分析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拟合牙弓、基骨弓的形态曲线。   结果 Ⅲ类错牙合 的基骨弓长、宽度显著大于其余三组,牙弓宽度显著大于Ⅱ类错牙合  ,Ⅱ类错牙合   的前牙牙弓长度显著大于其余三组。牙弓、基骨弓在尖牙间、磨牙间宽度及全牙段长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8、0.836、0.818,前牙长度r为0.395。  结论 Ⅲ类错牙合   基骨发育过度,Ⅱ类错牙合 前牙弓最长以弥补其基骨发育不足;牙弓与基骨弓存在相关。

    育龄女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骶髂关节的CT影像特点
    林天武,牛丽萍,李军霞,袁小娟,黄文华
    2016, 34(2):  176-17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12
    摘要 ( 8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育龄女性uSpA患者骶髂关节影像学特征。  方法 对60名育龄女性uSpA患者行骶髂关节CT检查,测量骶髂关节间隙宽度及骶髂骨皮质厚度,观察骶髂关节间隙清晰程度、骶髂骨皮质边缘光滑程度及皮质下骨质密度情况。  结果 53% uSpA女性病例骶髂关节关节间隙模糊。关节间隙小于2 mm的占65.8%。95%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关节面模糊、骶髂骨面皮质边缘毛糙、软骨下骨质密度不均和软骨下微小囊变等,其中20%关节面分级为3级,uSpA女性病例骶髂骨皮质厚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厚,关节面骨质破坏及皮质增厚以髂骨侧为著。36.6% uSpA女性病例骶髂关节关节腔内可见线条样点状气体样低密度影。  结论 育龄女性uSpA患者骶髂关节间隙模糊、消失、骶髂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骨质破坏及分级、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及骶髂关节真空现象的发生率和程度均较正常育龄女性明显增高,骨质破坏在关节髂骨侧更严重。对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的无症状育龄女性或有临床症状但CT分级为0级或1级的育龄女性,需要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与MR检查进一步确定。

    实验研究
    大鼠失肌皮神经与屈肘重建后供受体肌内亚型乙酰胆碱受体的表达
    易晓东,杨胜波
    2016, 34(2):  180-18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13
    摘要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失肌皮神经与胸大肌部分移位重建屈肘后供受体肌内成熟型与胚胎型乙酰胆碱受体(ε-AChR和γ-AChR)的表达变化,旨在为其术后肌萎缩的防治提供新视角。   方法 将7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1、B2组(肌皮神经切断2、4 周组);C1、C2组(假移植术2、4 周组);D1、D2组(胸大肌部分移位缝合至肱二头肌腱重建屈肘功能术2、4 周组),共7组,每组10只。称量肌重,HE染色后测量肌纤维横切面积,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ε-AChR和γ-AChR的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跛行,觅食受限,肱二头肌(受体肌)湿重逐渐减轻,肌纤维横切面积减小,ε-AChR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γ-AChR 出现重新表达并逐渐上调;C组中上述改变进行性加重,D组的上述改变逐渐恢复,且胸大肌(供体肌)内ε和γ-AChR仅一过性异常表达。  结论 大鼠失肌皮神经损伤后,行胸大肌部分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术,能上调受体肌内ε-AChR表达和下调γ-AChR的表达而改善屈肘功能。

    BDNF在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脱髓鞘病变中的作用
    余海军,孙善全
    2016, 34(2):  186-19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14
    摘要 ( 6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脊髓压迫性损伤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与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之间的关系,以阐明BDNF对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的作用。  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将其均分成3 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用自行设计的压迫器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模型。模型组作脊髓压迫24 h, 假手术组仅作脊髓显露,不作压迫。锇酸和LFB(luxol fast blue) 染色观察有髓神经纤维变化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BDNF的表达。  结果 24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压迫前段(T11)有髓神经纤维无明显肿胀和数量变化,MBP表达未见变化(P>0.05),但BDNF的表达量升高(P<0.05);而压迫段(T12)和压迫后段(L1)有髓神经纤维肿胀并伴有数量降低(P<0.05), BDNF和MBP的表达量也随之下降(P<0.05),且压迫段(T12)脱髓鞘病变更为严重,BDNF降低也更为明显(P<0.01)。  结论 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BDNF表达减少可导致脊髓脱髓鞘病变的发生,而BDNF表达量升高可能对脊髓脱髓鞘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Complexin-1/2过表达重组载体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记忆损伤的实验研究
    张艳玲,刘建军,许华,杨细飞
    2016, 34(2):  191-19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15
    摘要 ( 7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Complexin-1/2(CPLX-1/2)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过表达载体pAAV- CPLX-1/2并研究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记忆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将用Oligo 7软件对Genbank上小鼠CPLX-1/2 mRNA的CDS两端序列进行分析,合成CPLX-1/2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Top10;选取正确的克隆进行PCR和测序鉴定。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测序正确后,转染AAV293细胞,包装腺相关病毒。将重组腺相关病毒经脑立体定位注射到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3XTg-AD)小鼠海马CA3区,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CPLX-1/2蛋白表达情况,水迷宫检测CPLX-1/2过表达对3XTg-AD小鼠记忆的影响。   结果 PCR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小鼠CPLX-1/2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载体。CPLX-1/2在海马CA3表达显著增加。CPLX-1/2过表达显著改善3XTg-AD小鼠的记忆损伤。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PLX-1/2重组腺相关病毒过表达载体并在整体动物水平成功高效表达; CPLX-1/2过表达可显著改善3XTg-AD小鼠空间记忆的损伤。为在整体动物水平深入研究CPLX-1/2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研究结果提示CPLX-1/2可能作为AD记忆损伤治疗的关键靶点。

    茶多酚对慢性酒精中毒肝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汤银娟,王建钧,王祥海,潘梦婕,陈卓,肖玲珑,刘嘉华,蔡维君
    2016, 34(2):  198-20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16
    摘要 ( 7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茶多酚在预防慢性酒精中毒对肝损伤方面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酒精组、茶多酚低剂量组和茶多酚高剂量组。酒精组、茶多酚组连续90 d喂服30%酒精,8 h后再分别喂服纯水,浓度1%、2%的茶多酚悬液。正常对照组以同样方式和剂量每天2次喂服纯水。末次灌胃24 h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组织内活性氧类物质(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同时,取肝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cl-2和Bax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酒精损伤组肝细胞Bax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肝细胞Bcl-2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茶多酚喂服的两组有所改善。   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可以引起肝损伤,而喂服茶多酚能减轻损伤程度。

    SETD4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及鉴定
    黄穗, 黄梦怡, 钟玙沄, 雷烨铭, 赵舒祺, 蔡军伟, 姜勇, 刘靖华
    2016, 34(2):  202-20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17
    摘要 ( 7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并鉴定SETD4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SETD4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  方法 将引进的SETD4flox/+小鼠与EIIa-Cre小鼠进行杂交繁殖,得到基因型为SETD4+/-.EIIa-Cre的小鼠;再与C57BL/6小鼠杂交去除Cre酶,获得杂合子SETD4+/-小鼠;该小鼠自交获得纯合子SETD4-/-小鼠。通过PCR法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RT-PCR、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纯合子的SETD4基因敲除小鼠SETD4 mRNA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肝、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PCR结果表明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符合SETD4-/-;纯合子基因敲除小鼠SETD4 mRN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SETD4基因敲除小鼠肝、肺组织的形态学特征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 本研究基于Cre/loxp系统,成功构建并鉴定了SETD4基因敲除小鼠。

    畸形与变异
    副肝右动脉变异1例
    梅俊杨,马建军,于思雨,潘少游,任冠桦,平杰铭,黄伟,来佳辉
    2016, 34(2):  20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26
    摘要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生物力学
    SLA种植体表面喷涂钽形成纳米复合表面预防种植术后早期感染的动物体内实验研究
    谢畅,张宇,张强
    2016, 34(2):  208-21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18
    摘要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颗粒酸蚀喷砂(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 -tched,SLA)表面处理的种植体与SLA表面喷涂钽(Ta)形成纳米复合表面的种植体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的影响。  方法 6只Beagle犬双侧前磨牙延期植入2种不同表面种植体。从左侧远中到右侧远中依次将植体记为1~6号,3、4号种植体设置非绑线的基线组,其余于基台颈部丝线结扎的方法建立犬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分别在建模后四次对植体进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 mSBI)、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等临床指标测量,通过手术直观评价、显微CT扫描、组织学评价相结合观察种植体周骨缺损程度,对实验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绑线的SLA组PI、mSBI、PD、垂直缺损与水平缺损深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绑线的SLA+Ta组(P<0.05);显微CT扫描和组织学评价相结合观察可见绑线的SLA组较绑线的SLA+Ta组种植体周骨缺损明显。   结论 SLA表面喷涂钽形成纳米复合表面的种植体较SLA表面处理的种植体延缓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并减轻其症状。

    长板与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后柱骨折的建模及稳定性比较
    代元元,章莹,夏远军,谢会斌,郭晓泽,朱昌荣
    2016, 34(2):  214-21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19
    摘要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长钢板和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后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 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逆行经皮拉力螺钉(A)和长钢板(B)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模型,模拟站立位和坐位,以相同的加载方式对两种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   结果 在站、坐位时,髋臼后柱骨折髋臼处最大应力(A分别为12.35 MPa、3.30 MPa;B分别为9.75 MPa 、2.87 MPa)、最大位移(A分别为0.45 mm、0.38 mm;B分别为0.44 mm、0.32 mm)及骨折线上各节点位移均数(A分别为0.404±0.049 mm、0.341±0.020 mm;B分别为0.381±0.055 mm、0.300±0.019 mm)均为A>B,A、B间差异具有明显差异。   结论 长钢板固定髋臼后柱骨折较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两种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张昊,胡亚威,菅新民,刘阳,周建华,陈少初,张弦,卢学有,张美超
    2016, 34(2):  220-22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20
    摘要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腰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两种不同内固定生物力学对比,为临床在腰椎内固定手术术式提供支持。 方法 采用4具新鲜人体标本的L4、5脊柱功能单元,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每具标本手术前、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后,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弯状态下的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   结果 双侧椎弓根螺钉与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的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在前屈、后伸、左侧(关节突螺钉侧)弯、右侧(椎弓根螺钉侧)旋状态下的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右侧弯及左侧旋状态下的活动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均可明显增强腰椎功能单元稳定性,其中,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相比较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左旋(关节突螺钉侧)及右侧弯(椎弓根螺钉侧)活动状态下略差。

    临床研究
    皮下组织条填塞法治疗顽固性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研究
    姚海波,李文庆,朱小弟,陈传煌,杨涛,王文胜,毛仁群,张国雷,李楚炎
    2016, 34(2):  224-22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21
    摘要 ( 6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治疗顽固性嵌甲型甲沟炎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采取皮下组织条填塞法治疗母趾难治性嵌甲型甲沟炎病例2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功能评价。  结果    本组共20例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经过6~12个月随访,优15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达85%。   结论    皮下组织条填塞法治疗顽固性嵌甲型甲沟炎,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技术方法
    甲醛遗体防腐剂改良研究
    陈霜玲,李玉光,付慧群,王永阔,姜思朋,周雪媚
    2016, 34(2):  227-23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22
    摘要 ( 6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减少甲醛防腐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研制新型改良甲醛遗体防腐剂EM1。   方法 通过甲醛释放量检测、细菌定量杀灭试验与真菌杀灭试验、实验室大鼠注射防腐实验、殡仪馆遗体防腐现场实验,考察遗体防腐剂的消毒、防腐效果。   结果 EM1防腐剂甲醛释放量为常规防腐剂的35.7%;能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使用EM1进行注射防腐的大鼠可保存30d,且比Dodge处理的大鼠更接近活体状态;室温下对遗体的有效防腐率达95%以上。   结论 EM1防腐剂具有毒性低、防腐固定效果好、所保存的标本收缩率小、色泽接近活体状态等特点,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传播,控制组织自溶、腐败的发展,利于医学解剖科研或殡仪馆遗体防腐保存。

    综述
    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皮瓣外科中的研究进展
    习珊珊,丁茂超,杨大平,唐茂林
    2016, 34(2):  232-23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23
    摘要 ( 7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掌浅弓、掌深弓多处变异1例
    王勇,张琦,刘万里,付升旗
    2016, 34(2):  23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27
    摘要 ( 6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头静脉注入颈内静脉1例
    王建忠,史文龙,张治才,王海燕,李筱贺
    2016, 34(2):  23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2.025
    摘要 ( 7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