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5-25
      
    应用解剖
    副神经和迷走神经、颈神经根交通支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李海艳, 刘英东, 宋东帅, 杨志鹏, 杜心如
    2024, 42(3):  241-245. 
    摘要 ( 85 )   PDF (7199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测副神经与迷走神经、颈神经根交通支的形态特点及副神经在颈静脉孔处的毗邻。  方法    解剖剥离头颈标本,观测颈静脉孔内的结构毗邻、颈静脉孔下方处副神经与迷走神经间的交通支及副神经脊髓根与颈神经根的交通支。  结果   在颈静脉孔处,左侧迷走道的面积为(6.99±0.74) mm2,右侧的面积为(5.02±0.37) 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静脉孔下方处,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有交通支者29侧(76.3%),交通支有4种分型,左侧交通支的长度为(5.82±1.18) mm,右侧长度为(6.60±1.17) mm,左右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2侧标本上观测到副神经脊髓根和C1、C2颈神经后根存在交通支者17侧(77.27 %,17/22)。  结论    副神经和迷走神经在颈静脉孔下方存在交通支,这种解剖结构特点,为临床上避免损伤副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副神经和颈神经后根存在交通支,说明副神经含有感觉纤维,来源于颈神经后根,其功能可能与维持头部姿势有关。
    横突根部入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的解剖基础研究
    孙克, 周广文, 蒋智烨, 王洪岗
    2024, 42(3):  246-25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02
    摘要 ( 66 )   PDF (1586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横突根部入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分析该置钉方法可行性。  方法    整理100例成人腰椎三维CT图像,在PACS系统测量L1~5置钉横断面置钉内倾角度,椎弓根宽度,理想钉道长度,椎弓根内理想钉道长度。   结果    各椎节指标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角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大部分长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大于女性。L1~5最小内倾角平均值分别为:15.40°、16.63°、14.74°、11.82°、6.82°;最大内倾角为:36.22°、38.86°、42.99°、49.05°、54.70°;理想进钉内倾角为:23.67°、24.30°、25.08°、27.10°、29.96°,大于传统进钉点置钉内倾角,且存在20.83°~47.88°的安全范围。置钉所在横断面,L1~5椎弓根的宽度平均值男性分别为:6.82、6.96、8.38、10.31、13.65 mm,女性为:5.39、5.78、7.24、9.09、13.21 mm;理想钉道长度男性为:54.90、55.19、55.75、54.87、56.27 mm,女性为:51.04、51.31、52.68、52.11、54.71 mm;椎弓根内理想钉道长度男性为:20.85、19.87、18.41、15.87、15.02 mm,女性为:20.18、19.02、17.00、15.19、15.05 mm。  结论    测量结果表明横突根部入路的特定解剖位置作为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方法安全可行,为经皮置钉技术进钉点的选择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影像解剖学测量研究
    马仁财, 马向阳, 邹小宝, 付索超, 邓琛府, 陈钧麟, 陈泽星
    2024, 42(3):  251-25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03
    摘要 ( 65 )   PDF (4819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使用CT影像解剖测量及数字三维重建探究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20例成人(男59例,女61例)的颈椎CT数据,使用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重切片及数据测量、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测量数据包含枢椎椎板厚度、高度及长度、棘突根部宽度、模拟的螺钉长度、螺钉内倾及头倾角度、椎板与矢状面的夹角。分析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置钉的可行性。  结果 左右两侧的测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枢椎椎板高度、厚度、长度以及棘突宽度、螺钉长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女性的螺钉的头倾、内倾角度,以及椎板与矢状面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男性为(27.16±3.92) mm,女性为(23.90±4.25) mm,螺钉内倾角度为(61.88±6.93) °,螺钉头倾角度为(28.26±5.95) °。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与椎板高度及下部厚度呈中等正相关,与椎板上、中部厚度呈强正相关。  结论 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在影像学解剖研究上是可行的,CT测量及计算机模拟置钉的结果为后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华南地区国人成人腹腔干分型变异的临床应用研究
    赖文华, 毛隆昆, 王诗雨, 李奕宣, 刘瑞平, 徐达政, 李明哲, 周丽华
    2024, 42(3):  259-26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04
    摘要 ( 41 )   PDF (385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成人腹腔干的分型及其解剖变异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44具经防腐处理的尸体进行了腹腔干解剖。观察腹腔干各分支的走形,根据Panagouli分型法以及其起源椎体水平对其进行进一步量化和描述。  结果    成人腹腔干标本存在5种分型:83%(36例)拥有典型的腹腔干解剖结构(分型Ⅰ),18%(8例)有解剖变异,其中11%(5例)为分型Ⅲ,2%(1例)为分型Ⅳ,2%(1例)为分型Ⅴ,2%(1例)为分型Ⅸ。  结论    成人腹腔干变异较多,术前需结合影像学做好充分评估,避免损伤。
    实验研究
    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消耗巨噬细胞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性修复的实验研究
    李云伦, 许逸舟, 蔡家乐, 许淑怡, 张家琪, 傅兰雅, 马心蕊, 何叶, 王祥海, 郭家松
    2024, 42(3):  265-26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05
    摘要 ( 36 )   PDF (4176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方法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再生轴突。术后28 d再次进行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并通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腓肠肌称重和HE染色评估靶区肌萎缩。  结果   术后7 d和28 d,实验组神经夹伤远端巨噬细胞消耗效率均达到70 %以上,术后7 d神经远端的GAP43阳性再生轴突比对照组更少、更短。术后28 d,实验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和神经传导强度显著下降,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面积显著变小。  结论    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巨噬细胞消耗可导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当归多糖调控肠道菌群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影响
    阙松年, 涂经典, 韩尚峰, 熊航, 宋海旺, 黄涛
    2024, 42(3):  270-27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06
    摘要 ( 46 )   PDF (542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改善小鼠肠道微生态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 injury)的影响。 方法    将雄性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组(MCAO组),当归多糖灌胃组(ASP组),粪菌移植组(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ASP-FMT),每组16只。连续给药7 d后建立MCAO模型,24 h后使用mNSS法检测小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相对面积;试剂盒法测定右侧大脑缺血半暗带组织SOD、MDA、GSH含量;Western blot测定炎症因子IL-1β、IL-5、IL-6、IL-10表达量;盲肠内容物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结果   与MCAO组相比,ASP干预后小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01),脑梗死相对面积明显减少(P<0.01),氧化应激水平下降(P<0.05);与MCAO组相比,ASP降低了脑组织IL-1β、IL-5及IL-6表达、上调IL-10表达量(P<0.05);MACO后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明显减少,益生菌比例下调,当归多糖灌胃或菌群移植均可部分恢复菌群丰富度,上调益生菌比例;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脑组织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结论    当归多糖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损伤,减少梗死范围。
    大麻二酚对大鼠多重脑震荡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杨丽芳, 于春泽, 张先俊, 吴春云, 于建云, 杨力
    2024, 42(3):  278-28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07
    摘要 ( 31 )   PDF (730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大麻二酚(CBD)抑制大鼠多重脑震荡神经炎症、保护神经组织的机制。  方法    制备大鼠多重脑震荡模型(MCC),分别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多重脑震荡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大麻二酚的保护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脑区Iba-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  结果    HE染色显示,较之Sham组,大鼠MCC后神经元出现明显病理改变;CBD干预后神经元形态趋于正常,高剂量组更显著。免疫组化显示,与Sham组呈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相比,MCC后数量增加呈激活状态,CBD干预后小胶质细胞向静息态恢复,高剂量组更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MCC后Iba-1、IL-1β、TNF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CBD干预可下调不同脑区Iba-1、IL-1β和TNFα的表达(P<0.05)。  结论    大麻二酚可减轻多重脑震荡大鼠皮质及海马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法舒地尔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功能恢复
    荆幸, 施进兴, 徐丹, 庄跃宏, 谢昀, 王海
    2024, 42(3):  284-29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08
    摘要 ( 31 )   PDF (1216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在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 SD大鼠30只,重(200±30)g,切断右侧坐骨神经,缝合后等分入2组,即对照组与法舒地尔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与10mg/kg的盐酸法舒地尔腹腔注射。术后2周,利用NF-200一抗对损伤远端的轴突密度进行评估。术后4周,利用逆行示踪剂荧光金评估发出轴突进入损伤远端的位于L4~6 DRG和腰骶膨大处的神经元数量。术后12周,对腓肠肌的湿重比、肌纤维的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利用NF-200与MPZ一抗及透射电镜对轴突的直径与髓鞘的厚度进行测量。术后4、6、8、10、12周采集足印,对两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进行评定。此外,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运动神经元(SMN),评估法舒地尔对其轴突生长的影响。  结果    术后14 d,法舒地尔组损伤远端神经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4)。术后4周法舒地尔组被荧光金逆行标志的L4~6 DRG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法舒地尔组有髓轴突的数量、有髓轴突的直径以及髓鞘的厚度都高于对照组(P<0.05),G-ratio值则低于对照组(P<0.05)。SFI数据结果显示,术后6、8、10及12周,法舒地尔组SFI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对照组的患侧腓肠肌的湿重比及肌纤维的横截面积显著小于法舒地尔组(P<0.01)。培养5 d后,法舒地尔组DRG及SMN的轴突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法舒地尔能够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其运动功能恢复。
    临床生物力学
    个性化3D打印钛合金舟骨部分置换术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张必欢, 蔡兴博, 王斌, 张悦, 徐永清
    2024, 42(3):  293-30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09
    摘要 ( 34 )   PDF (9259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个性化3D打印舟骨部分置换术后腕关节及假体在不同角度运动中的应力分布和形变,为假体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支持。  方法    导入1例左腕舟骨骨折伴骨缺失患者的腕关节CT数据及个性化3D打印钛合金舟骨部分置换假体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运动方向腕关节整体形变、应力分布及假体与螺钉应力分布。  结果    随运动角度增加,腕关节整体形变与应力均有所增大,但无明显应力集中区、应力遮蔽等问题。假体应力集中在舟骨连接处,极度掌屈时最大(264.45 MPa);螺钉应力集中在腰部,极度尺偏时最大(116.13 MPa),均未超材料强度。  结论    个性化3D打印钛合金舟骨部分置换术后,腕关节整体形变小、应力分布合理,无过度集中或遮蔽问题,最大应力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该手术方式可匹配患者解剖特征,具有良好生物力学性能,是治疗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的合适选择。
    临床研究
    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应用于腕塌陷临床疗效:9~10年随访
    齐保闯, 蔡兴博, 宋慕国, 孟晨, 罗欢, 李川, 徐永清
    2024, 42(3):  304-30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10
    摘要 ( 23 )   PDF (1854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y 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在治疗腕塌陷的应用效果,报告9~10年随访疗效。  方法    选取32例因舟骨骨不连腕塌陷及舟月进行性腕塌陷应用NT-FCAC行四角融合并舟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测角计测量腕关节活动度;Jammar测力计测量握力;术前及术后进行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Quick DASH)观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前后位及侧位片观察腕骨融合率。  结果    术后3个月32例腕骨均获骨性愈合。随访9~10年,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60%以上,患手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78%。VAS评分由术前(5.97±0.86)分减至末次随访(0.16±0.37)分;Quick DASH评分由术前(70.00±4.76)分降至末次随访(6.16±1.25)分。VAS及Quick DASH评分术前较术后各次随访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应用NT-FCAC进行腕骨四角融合术,腕骨融合率高,能保存大部分腕关节功能,远期疗效好,适用于需四角融合的腕塌陷。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后路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短期临床研究
    刘伟湘, 吴宇鹏, 夏超, 龚泳豪, 高义强, 姚女兆
    2024, 42(3):  310-31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11
    摘要 ( 25 )   PDF (231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后路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的短期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采用UBE治疗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腰椎融合术后出现ASD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  结果    符合标准的患者共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6~36个月,平均(24.3±4.6)个月。手术时间47~83 min,平均(62.9±9.8) min。1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予以激素、脱水等对症处理,2 d后患者症状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5~10 d,平均(6.9±1.6)d。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91.67%(11/12)。影像学方面:术后3 d复查MRI可见神经减压彻底;复查腰椎CT示下关节突骨质切除范围至关节面距离3.84~6.93 mm,平均(5.07[±]1.03) mm;峡部骨质保留保留4.85~7.94 mm,平均(5.96[±]0.81) mm;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复查腰椎动力位,无椎体失稳,无责任节段复发。 结论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后路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短期疗效明确。
    关节镜下 “Chinese way” 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
    孙晟轩, 谢晔, 沈光思, 周海斌
    2024, 42(3):  316-32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12
    摘要 ( 35 )   PDF (277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 “Chinese way” 技术行上关节囊重建在关节镜下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肩关节脱位后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患者资料,纳入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52~73岁,平均(62.3±4.7)岁,术中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肩袖缝合。统计分析术前、术后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评分,通过MR评估肩袖再撕裂率。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6±4.5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外展、体侧外旋、体侧内旋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肩关节再次脱位发生,MR依据Sugaya标准提示5例(13.9%)肩袖再撕裂,UCLA评分优9例,良23例,差4例,优良率为88.9%。  结论    关节镜下处理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巨大肩袖损伤时,采用“Chinese way”技术重建上关节囊,加强缝合肩袖组织,可有效避免肩袖再撕裂,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并防止再次脱位。
    喉返神经全程显露三步法于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应用
    邹洋, 刘佳龙, 金一怡, 李宁磊, 孙景波, 刘晓珑
    2024, 42(3):  322-32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13
    摘要 ( 30 )   PDF (559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喉返神经全程显露三步法应用于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预防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作者团队运用喉返神经全程显露三步法进行的78例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录像以及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喉返神经全程显露情况,以及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症状或其他不良反应。  结果    7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共全程显露喉返神经117条,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37.8 mL),术后均未发现声音嘶哑、发声无力或呼吸困难等喉返神经受损表现。  结论    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运用喉返神经全程显露三步法有助于保护喉返神经,减少喉返神经热损伤,此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软骨母细胞瘤和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CT三维重建对比分析
    胡浩, 周利华, 吕国义
    2024, 42(3):  326-33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14
    摘要 ( 24 )   PDF (294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与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的三维CT影像表现及鉴别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单纯CB(22例)、CB伴ABC(5例)和原发性ABC(24例)患者的三维CT和临床资料。  结果    三组病变三维CT均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晰的溶骨性骨质破坏。CB组、CB伴ABC组病灶最大径均小于ABC组(P<0.05)。CB组位于不规则骨(54.5%)、偏心性(86.4%)、钙化(50%)、邻关节面(77.3%)及突破骨皮质(54.5%)发生率高于ABC组(分别为20.8%、29.2%、8.3%、4.2%及25.0%),P<0.05,膨胀性生长(40.9%)和合并病理性骨折(18.2%)发生率低于ABC组(75.0%、45.8%),P<0.05;CB组与ABC组分叶征、边缘硬化、骨嵴和累及骨皮质征象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病变的解剖部位和CT三维征象对CB和AB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2例吡非尼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分析
    王霞, 李家意, 卢惠芬, 崔海燕
    2024, 42(3):  331-33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15
    摘要 ( 99 )   PDF (394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分析吡非尼酮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  方法    收集我院2例重型新冠肺炎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吡非尼酮运用于抗新冠肺炎后纤维化治疗的疗效。  结果    2例分别患者经吡非尼酮治疗15周和9周后,动态复查胸部CT显示两例患者肺纤维化程度均较前明显减轻。  结论    吡非尼酮可能在改善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及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明确。
    踝关节源性母趾腱鞘囊肿(附4例报告)
    邢耀文, 陆志方, 范春海, 王占平, 苏锴, 陈玉文
    2024, 42(3):  336-34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16
    摘要 ( 36 )   PDF (4459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4例踝关节源性母趾腱鞘囊肿病例的临床和解剖发现,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踝关节源性母趾腱鞘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等。  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术中造影等,证实4例均为踝关节源性母趾腱鞘囊肿;均采用母趾腱鞘囊肿切除+踝关节囊修补术。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本组3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如期拆线及功能锻炼,1例患者出现足底切口感染,积极换药14 d后愈合;术后随访3~13(平均7.5)个月,随访至发稿均未复发,通过AOFAS及VAS评分提示结果优良。  结论 通过本组4例及其他文献18例病例总结分析,提出的踝关节源性母趾腱鞘囊肿的发病机制假说,能较好地解释该疾病的临床特征。术前、术中明确诊断,是选择手术方案的关键依据。
    综述
    3D打印关节软骨支架研究新进展
    晏紫, 利时雨, 王艺霖, 吴耀彬, 李严兵, 黄文华
    2024, 42(3):  341-34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17
    摘要 ( 31 )   PDF (635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胫骨后肌腱解剖学研究进展
    楼元达, 原帅, 林荣, 姚立炜, 毛海蛟
    2024, 42(3):  347-34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18
    摘要 ( 20 )   PDF (477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烧伤后脂肪组织棕色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鲁崇轩, 刘桔子, 蔡俊荣
    2024, 42(3):  350-35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19
    摘要 ( 19 )   PDF (48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经调节蛋白1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中的作用
    邓亚楠, 李延芳, 张应花
    2024, 42(3):  353-35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20
    摘要 ( 25 )   PDF (482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ircRNA翻译多肽应用及工程化制备的研究进展
    杜坤朔, 杨天一, 贾淑惠, 王芳琳, 范军
    2024, 42(3):  356-35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21
    摘要 ( 21 )   PDF (49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右股外侧皮神经变异1例
    蒲勇华, 彭哲, 王学锋, 刘鑫, 张彬, 周桂安, 符元涛, 彭一翔
    2024, 42(3):  28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22
    摘要 ( 44 )   PDF (879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