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7-25
      
    述评
    虚拟解剖
    青少年海马亚区体积的侧别差异及性别差异
    刘宇宁, 滕野, 唐倩, 娄云霞, 王宇, 汤煜春, 刘树伟
    2024, 42(4):  364-37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2
    摘要 ( 2628 )   PDF (7712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青少年时期双侧海马进行精细的亚区划分并统计各亚区体积的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为海马的功能和相关精神疾病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收集101例健康青少年3.0T脑磁共振成像。利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全脑和双侧海马的亚区分割,获取颅内体积和各亚区体积。利用Cendes法结合颅内体积对海马各亚区体积标准化,最后进行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使用Cendes法标准化后,HBT(head/body/tail)协议下海马头、海马体和整体体积均右侧>左侧。FS60协议下海马尾、下托等体积无侧别差异;旁下托、前下托体积左侧>右侧,CA1、CA3、海马伞等体积右侧>左侧。HBT协议下双侧海马各亚区体积均女性>男性;FS60协议下左侧下托、CA4,右侧下托、CA1、海马尾等亚区体积均存在女性>男性。  结论 青少年海马不同亚区体积具有不同的性别差异和侧别差异性,体现了此时期海马的异质性发育状态,为揭示大脑功能偏侧化的形成和相关精神疾病机制提供了基础。
    3岁女童盆部虚拟解剖模型的建立
    尹兆正, 李琨, 张凤珍, 赵靖, 伊钰营, 李磊, 陈诚志, 王钰, 李志军, 张少杰
    2024, 42(4):  372-37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3
    摘要 ( 2512 )   PDF (492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女童连续超薄断层解剖及虚拟女童盆部数字化三维模型,以辅助解剖学研究和模拟手术。  方法 选取学龄前女童可视人数据集自髂前上棘到会阴下区域的横切面图像,用Adobe Photoshop软件从图像中交互式分割感兴趣区域。对图像行格式转换和分割处理。用三维重建软件Digihuman Reconstruction System提取重建该区域的数字三维模型。  结果 获取了女童盆部断层高清解剖图像,并对重要结构进行标注;成功建立了虚拟女童盆部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三维模型精确地显示了各结构间的解剖位置关系,为盆部手术模拟系统提供了可靠的三维模型。  结论 虚拟女童盆部数字化三维重建可视化能立体真实地显示该区域及其邻近结构,为该区域的解剖、影像诊断和虚拟手术提供发育形态学依据。
    基于颅颌面数据集驱动的三维修复研究
    金泽文, 张新康, 汪文胜, 陈欣荣
    2024, 42(4):  378-38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4
    摘要 ( 3367 )   PDF (153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出基于学习的颅颌面自动修复方法,在自主构建的数据集上进行学习,以自动生成缺损部分的形状,为复杂颅颌面结构的修复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头颅CT数据重建并标注了125例头骨数据,每一例构建21种缺陷分类,使用图像配准、阈值滤波等技术完成数据预处理,并提出一种新的颅颌面自动修复技术,完成颅颌面缺损部分的形状生成。 结果 提出的方法在CMF Defects数据集上能够重建出兼具美观和保护功能的形状。 结论 颅颌面骨骼形状各异,解剖结构复杂,本研究结合深度学习与数据驱动方法能很好地完成颅颌面骨骼缺损的生成,为颅颌面修复手术的术前规划和术中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基于MRI和解剖学测量的宫颈癌精准T分期诊断预测研究
    邹雨忻, 王瑞伟, 吴哲, 侯文静, 许杉杉, 樊汝涛, 王延洲, 吴毅
    2024, 42(4):  382-39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5
    摘要 ( 2441 )   PDF (608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确定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宫颈癌(CC)肿瘤三维重建后的三维形态学参数测量能否精准预测其T分期诊断。  方法    回顾收集108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将其分为T1、 T2、T3和T4四组,又将T1和T2分为T1a、T1b、T2a和T2b四组。使用Amira2019软件对肿瘤、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和直肠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测量肿瘤的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粗糙程度、质地均一程度和侵犯阴道程度。通过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卡方检验([χ2]-test)、接收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等来评估统计学差异,并根据约登指数计算不同T分期间的临界值。  结果    肿瘤的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和侵犯阴道程度在T1-T4间和T1a-T2b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粗糙程度和质地均一程度在T1-T4间和T1a-T2b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T1-T4肿瘤纵径分别平均为2.82 cm、3.78 cm、4.82 cm和6.61 cm (P<0.001),纵径的临界值分别为3.17 cm、4.24 cm和6.57 cm (AUC=0.699、0.73、0.708)。T1a-T2b肿瘤纵径分别平均为2.31 cm、2.84 cm、3.63 cm和4.09 cm (P=0.008),纵径的临界值分别为2.32 cm、3.12 cm和3.94 cm (AUC=0.597、0.689、0.561)。  结论    MRI上宫颈癌肿瘤的形态学参数包括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和侵犯阴道程度,为预测宫颈癌患者T分期有价值的诊断因素。本研究有助于宫颈癌的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
    组织透明化技术在器官可视化应用中的初步探讨
    唐倩, 侯兰伟, 刘宇宁, 娄云霞, 滕野, 周文娟, 刘树伟
    2024, 42(4):  393-39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6
    摘要 ( 2463 )   PDF (431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CUBIC(clear, unobstructed brain imaging cocktail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组织透明化技术在小鼠不同器官中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并探究该技术与细胞核染色及病毒示踪神经元标记技术的兼容性。  方法 (1)摘取并解剖新鲜灌注小鼠的脑、心以及肝,分别取1.0 cm×1.5 cm×0.5 cm的组织块,使用clear, unobstructed brain imaging cocktail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L (CUBIC-L)和clear,unobstructed brain imaging cocktail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R (CUBIC-R)组织清除液进行透明化处理;(2)对小鼠整脑进行透明化处理,应用碘化丙啶(PI)对鼠脑神经元的细胞核染色,激光片层显微镜(LSFM)获取小鼠左、右脑半球及小脑脑干的细胞核体积三维图像;(3)分别在鼠脑海马和黑质区显微注射腺相关病毒(AAV)-U6-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特定解剖部位的神经元,对完成病毒转染后的鼠脑进行透明化处理,LSFM进行三维立体成像。  结果 经过透明化处理的脑组织、肝组织、心脏组织都呈现透明凝胶样状态,但不同组织块的清除效率不同,脑组织清除效率最高,其次为肝脏组织,最后为心脏组织。LSFM可以对透明化并核染的脑组织进行整体积三维立体成像。AAV可以清楚的标记不同部位的神经元,配合透明化处理后可以观察到这些神经元的空间分布情况,同时还可以观察到不同部位神经元的物理投射。  结论 CUBIC组织透明化技术在小鼠脑组织、心组织、肝组织中具有普遍应用性,其中对脑组织的透明效率最高。CUBIC组织透明化方法与细胞核染色技术及病毒示踪神经元标记技术有很好的适配性。
    应用解剖
    腹腔镜扩大结肠癌根治术与单纯中横结肠癌根治术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曾俊, 张越, 刘奇, 刘春生, 刘志远, 苏嘉睿, 吴嘉伟, 姚学清
    2024, 42(4):  399-40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7
    摘要 ( 28 )   PDF (8480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中横结肠癌解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关联,研究术式选择的差异与预后关系,确定最佳手术方式。  方法 利用解剖学和影像学数据,研究大体标本、三维血管重建图,回顾性分析中横结肠癌患者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和生存情况。  结果 (1)解剖并观察大体标本,发现一、二级血管结扎可确保结肠吻合口的血液供应;(2)术前三维血管重建与术中血管探查符合率大于90%;(3)横结肠切除组与扩大结肠切除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腹腔镜下单纯横结肠切除较扩大结肠癌根治术有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趋势,两者预后无统计学差异,横结肠切除是中横结肠癌最佳手术方式。
    第4腰动脉穿支蒂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与设计应用
    吴富章, 张鹏礼, 章振华, 何永兵, 郭涛, 孙和炎
    2024, 42(4):  406-41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8
    摘要 ( 28 )   PDF (437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解剖观察并设计第4腰动脉穿支蒂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形态学依据。  方法 解剖成人国人腰臀区标本,观测第4腰动脉后支、臀上皮神经及分支走行、分布区域,在深筋膜穿出点的位置;测量第4腰动脉的后支外径,及臀上皮神经前支的粗壮中间支的长度等数据;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第4腰动脉穿支蒂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并应用于修复骶尾部巨大创面12例。  结果 第4腰动脉后支穿出深筋膜处外径:(1.16±0.43) mm,30侧中19侧为单干,占63.3%。11例穿出深筋膜前分为2~3支后再穿出深筋膜,占27.7%。臀上皮神经前支的粗壮中间支长度(147.82±16.37) mm。皮瓣可切取范围:上界在旋转点上方2~4 cm,内侧达后正中线,外侧至腋后线,下界至臀中部。皮瓣切取面积17.4 cm×12.5 cm~25.4 cm×18.3 cm,皮瓣长宽比:(3~5):1。设计第4腰动脉穿支蒂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创面12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  结论 该皮瓣血供主要来自第4腰动脉后支,臀上皮神经及分支支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此皮瓣设计容易,解剖恒定、清晰,覆盖面积大,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骶尾部巨大创面较理想的方法。
    基于Sihler's染色的眼外肌神经肌亚部划分与肌内神经密集区中心定位
    袁凌, 周国燕, 吴俊檄, 杨胜波
    2024, 42(4):  411-41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9
    摘要 ( 25 )   PDF (370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揭示眼外肌的神经肌亚部划分,肌内神经密集区中心(CINDR)的体表投影位置、穿刺角度和深度。  方法 中国成人头颅标本24个。紧贴眼眶边缘皮肤的弧线(眶缘线)为参考线,穿刺针与眼睑皮肤形成锐角为θ。改良的Sihler's染色显示眼外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用硫酸钡标记CINDR,螺旋CT扫描与三维重建,测量CINDR的体表投影点(P点)在参考线上的百分位置、经P点刺向CINDR所需的角度和深度。  结果 大体解剖发现7块眼外肌(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的神经入肌处均无血管伴行。神经入肌后,常先分为2条独立的初级神经支,再树枝状分支。依其神经分布模式,每块肌均可分为2个神经肌亚部。肌内树枝状神经支形成神经密集区,其CINDR的体表投影点分别位于眶缘线(内侧至外侧)上的68.42%、53.43%、53.21%、11.76%、98.56%、30.15%和43.73%处;穿刺角度分别为83.54°、69.75°、74.15°、82.98°、80.58°、83.69°和71.52°;穿刺深度分别为3.05 cm、2.71 cm、2.82 cm、3.02 cm、3.00 cm、3.09 cm和2.18 cm。左右侧间和男女性间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这些结果可为亚部化眼外肌移植和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纠正斜视提供形态学指导依据。
    经颈内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陈永正, 刘维, 周旭茹, 黎珂仰, 张功铭, 梁伟旭, 张钰瑞, 张子晴, 陈飞, 陈志国
    2024, 42(4):  419-42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0
    摘要 ( 31 )   PDF (467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长度及途经血管半径,为临床经颈内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选取31具防腐成年大体标本,解剖静脉全程及其属支,确定穿刺入针点和置管终点,测量置管通路左、右侧入路点到各属支及终点的长度和血管压扁径,依据压扁径推算半径。  结果 左侧入路,至锁骨下静脉长度(20.47±9.08)mm;左右头臂静脉交汇处(91.17±14.12)mm;终点(148.27±17.25)mm。右侧入路,至锁骨下静脉长度(21.59±7.32)mm;左右头臂静脉交汇处(61.06±9.74)mm;终点(123.22±12.68)mm。左侧,颈内静脉半径(3.85±1.29)mm;锁骨下静脉(4.64±1.07)mm;头臂静脉(5.08±1.01)mm。右侧,锁骨下静脉半径(4.79±0.89)mm;颈内静脉(5.03±1.65)mm;头臂静脉(5.23±0.91)mm。上腔静脉半径(7.92±0.97)mm;奇静脉(4.16±1.21)mm。  结论 右侧入路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优势大于左侧;左侧用长度20 cm导管、右侧用长度15 cm导管可基本满足临床需求。
    基于腹部CTA腹腔干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李晶晶, 龚沈初, 尹剑兵
    2024, 42(4):  424-42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1
    摘要 ( 33 )   PDF (187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研究正中弓状韧带(median arcuate ligament,MAL)引起腹腔干(celiac artery,CA)压迫的流行病学、解剖学特征。  方法 测量MAL和CA起始位置及两者距离;CA受压程度,腹腔干主动脉角(angle of emergence,AE)及腹腔干折角(fold angle,FA)。分析MAL引起CA压迫的解剖学特征与基线特征。  结果    MAL和CA椎体起始水平与BMI呈负相关。MAL/CA重叠组与非重叠组在BMI、MAL、CA椎体起始位置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E、FA与BMI相关。MAL引起CA压迫占9.7%,其中符合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占4.6%。BMI、AE、FA的差异在腹腔干压迫组与非压迫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为MALS的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诊治研究提供依据。
    研究输尿管平滑肌的纤维构筑及探讨输尿管结石下降困难的机理与对策
    李丽娟, 张文静, 张晓伟, 刘宇琨, 刘涛红, 刘学钧
    2024, 42(4):  429-43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2
    摘要 ( 25 )   PDF (280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输尿管各段平滑肌纤维构筑及分布规律,为治疗输尿管结石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30例新鲜成人输尿管经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输尿管各部平滑肌的形态及其分布规律,用测微计测量输尿管平滑肌的厚度和内径,并显微照相。  结果 输尿管起始部的平滑肌分4层,以环行肌为主,平滑肌最大厚度左侧1.59 mm,右侧1.51 mm; 内径左侧最宽2.22 mm,右侧2.05 mm。腹段平滑肌较厚分3层,以环形肌为主,左侧最大厚度1.49 mm, 右侧1.69 mm。小骨盆入口段输尿管处的平滑肌分为3层,其中大多为纵行肌。其左侧平滑肌最大厚度为2.38 mm ,右侧为1.98 mm; 输尿管内径左侧为2.11 mm, 右侧为2.28 mm。盆段的输尿管有4层平滑肌,大多为纵行肌和环形肌,平滑肌最大厚度左侧1.69 mm,右侧1.58 mm。壁内段的平滑肌分3层,平滑肌最厚,左侧最大厚度3.18 mm,右侧3.21 mm,纵行肌最为发达,环形肌和尿道括约肌相联系。输尿管内径,左侧1.25 mm, 右侧1.70 mm,本文讨论了输尿管平滑肌构筑与尿动力学的相互关系。  结论 输尿管结石崁顿下降困难主要原因可能与输尿管平滑肌的纵行肌和环形肌配布有关。
    实验研究
    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影响研究
    张雁儒, 杨越, 董家琪, 徐景超, 韩道正, 苏甲子
    2024, 42(4):  435-44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3
    摘要 ( 31 )   PDF (11198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在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进程中对大鼠骨微结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矿化结节活力影响。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分析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成年雌性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模型,首次给药剂量50mg/kg,后续8mg/kg为期两周设为模型组,同时设生理盐水组、老龄组进行对照,建模后腹腔注射1mg/kg PKA抑制剂H89为期两周;取大鼠股骨头、骨髁进行切片HE、番红固绿染色;取三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  结果    环磷酰胺成功诱导雌鼠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当PKA被抑制后,干细胞成骨矿化结节活力明显降低,三组骨微结构均呈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骨骺、骺板的软骨增殖区和软骨钙化区以及骨小梁,生理盐水组最为明显。  结论    cAMP/PKA/CREB信号通路在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生理活动、成骨分化及软骨生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抑制PKA后,大鼠骨微结构呈明显下降。
    夫精人工授精早期妊娠丢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燕, 李欣欣, 高晶, 李涛, 孙丽
    2024, 42(4):  443-44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4
    摘要 ( 22 )   PDF (87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早期妊娠丢失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中心接受IUI助孕后HCG阳性的405对夫妇共42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情况分为早期妊娠丢失组(n=85)和继续妊娠组(n=34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HCG日内膜厚度、男方精液情况等,并对早期妊娠丢失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所回顾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19.95%(85/426)。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方年龄、BMI、基础FSH、不孕年限、处理后精子总数、治疗方案、周期数、男方抽烟情况、精子正常形态率、禁欲天数、男方因素、PCOS和盆腔输卵管因素等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FSH/LH比值、不孕类型、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显示,FSH/LH比值(P<0.05)、不孕类型(P<0.05)、PCOS(P<0.05)是IUI早期妊娠丢失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FSH/LH≥2,不孕类型和PCOS是宫腔内人工授精发生早期妊娠丢失的显著影响因素。
    COL4A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分析
    唐婷, 石玉莲, 刘艳玲, 李梅莲, 戴景兴, 樊庭宇
    2024, 42(4):  448-45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5
    摘要 ( 25 )   PDF (355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方法 在GEO数据库中下载数据集GSE89749,并依次进行差异基因分析、GO/KEGG富集分析和蛋白-蛋白网络(PPI)分析以得到关键基因。TCGA数据库中分析COL4A1在肾上腺皮质癌、膀胱尿路上皮癌和乳腺浸润癌等16种癌症的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差异基因和GO/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被显著富集在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PPI分析结果显示基因胶原IVα1基因(COL4A1)为关键基因。COL4A1基因在胆管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8种癌症中高表达。  结论 COL4A1在胆管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这为探究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实验基础。
    临床研究
    显微内窥镜下两种不同腰椎融合术的比较研究
    张杨, 王鹏, 白明, 王俊峰, 李树文, 李志军, 吴一民
    2024, 42(4):  453-45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6
    摘要 ( 2372 )   PDF (233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显微内窥镜下两种不同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符合标准的1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75例患者接受显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croendoscopic tran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E-TLIF),61例患者行显微内镜下经后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cro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E-PLIF)。对两组围手术期资料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在手术前后对组内和组间的疼痛(VAS)及功能(ODI)评分进行比较。采用Suk标准评价术后融合情况。  结果 ME-PLIF 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指标方面,均优于ME-TLIF组。ME-PLIF 组术中出现3例神经系统并发症,ME-TLIF组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同组患者术后VAS及ODI分值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VAS及ODI分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率基本无差异。  结论 ME-PLIF 技术在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方面更有优势,更容易学习掌握,在手术中要注意向外侧的充分减压防止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距舟楔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20例5年中期随访
    邹保利, 白文博, 张凯亭, 莫方东, 李卓, 沈国栋, 赖志斌, 朱永展
    2024, 42(4):  457-46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7
    摘要 ( 29 )   PDF (256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至少5年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的Müller-Weiss 病20例(20足)患者,并评估其影像学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临床疗效(术前、术后两年和末次随访)及并发症。  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2.05±8.86)月( 60~93月) ,跟骨Pitch角(calcaneal pitch angle, CPA)、侧位Meary's角(Tomeno-Mearyangle, TMA)、前后位(AP)Meary's角、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CA)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结果与最终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 AOFAS和VAS评分较术前及术后两年均显著改善(P<0.05)。3名患者出现早期并发症,5名患者出现晚期并发症,1名患者接受了第二次手术(跟骨截骨术)治疗。  结论    距舟楔关节融合结合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治疗 Müller-Weiss 病疗效可靠,并且其疗效可以维持到中期随访。
    肱骨小头软骨损伤碎片扦插桡骨头骨折缝隙的诊治误区分析
    陈群, 杜世浩, 刘军, 吴永伟, 马运宏, 王建兵, 钱俊, 殷渠东
    2024, 42(4):  463-46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8
    摘要 ( 27 )   PDF (2875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肱骨小头软骨损伤(CCI)碎片扦插桡骨头骨折(RHF)缝隙临床特点和诊治误区。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RHF术中探查证实伴CCI,且CCI碎片扦插RHF缝隙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17~69岁,平均为36.1岁。分析其临床特点。RHF按Mason分型,CCI按王健方法分型。随访13~30个月,平均随访14.2个月。患肢功能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价。  结果 该骨折占RHF的6.8%,占RHF伴CCI的25%。跌伤6例,坠落伤3例。均有明显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受限,4例局部有骨擦音。6例因RHF较重、3例RHF较轻但局麻后体检试验阳性行手术。Mason I、II和III型各1、7和1例。CCI分型 I、II、III型各3、4和2例。CCI仅1例III型术前获MRI诊断,其余8例影像学检查均阴性。CCI位于肱骨小头外侧、后外侧和前外侧各4、3和2例;范围12~100 mm2,平均19.8 mm2。RHF均内固定;CCI摘除8例,缝合固定1例,II型行微骨折处理2例。RHF均愈合。末次随访,MEPS评价优良率88.9%。  结论 CCI碎片扦插RHF缝隙临床少见,易漏诊,但患者活动明显受限、局部骨擦音和局麻后体检试验阳性常提示该骨折可能;手术探查仍是诊断金标准,值得重视;CCI应按类型选择不同处理方法。
    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分析
    李骏然, 李冬梅, 翟婧秀, 杨海涛, 刘弘扬, 梁俊生, 李力更
    2024, 42(4):  468-47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9
    摘要 ( 22 )   PDF (314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采用牵引床辅助DAA-HA治疗的1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12~30个月),发生并发症25例。其中11例(5.6%)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3.1%)切口渗液,5例(2.6%)假体周围骨折,3例(1.5%)双下肢不等长。随访期内,未发生假体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    牵引床辅助DAA-HA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过程中存在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切口渗液、假体周围骨折、双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提升手术技术,重视患者病情及术后康复过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Krackow缝合法联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髌骨下极骨折
    殷钦, 印飞, 顾珺, 王军, 林伟枫
    2024, 42(4):  472-47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20
    摘要 ( 34 )   PDF (1579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Krackow缝合法联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例髌骨下极骨折患儿采用Krackow缝合法联合缝线桥技术固定,术后早期行康复锻炼。观察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Bostman评分。  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12.6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等情况发生。骨折愈合时间(3.1±0.1)月,末次随访膝关节Bostman评分(29.1±1.1)分。  结论   采用Krackow缝合法联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髌骨下极骨折无需二次手术,在提供足够的骨折稳定性基础上便于患儿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综述
    肩胛上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
    肖晨曦, 周浩瑞, 郑心彤, 章浩民, 赖嘉豪, 苏继东, 周坤, 孙诗竹, 付饶
    2024, 42(4):  475-47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21
    摘要 ( 42 )   PDF (249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D打印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孔玥莹, 王艺霖, 赵宏, 谭思杰, 黄文华
    2024, 42(4):  480-48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22
    摘要 ( 3041 )   PDF (53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CU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江晨, 王纯, 黄永杰, 杨怡然, 胡文吴海鹰
    2024, 42(4):  484-48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23
    摘要 ( 20 )   PDF (1314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枕下肌群头后小直肌变异1例
    钟伟兴, 谌祖江, 李义凯
    2024, 42(4):  47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24
    摘要 ( 46 )   PDF (927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