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9-25
      
    专家共识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学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
    徐永清, 唐举玉, 刘元波, 周征兵, 蒋灿华, 张兴, 张世民, 芮永军, 杨晓东, 巨积辉, 孙向东, 丁小珩, 周小兵, 魏在荣, 杜青晏, 臧梦青, 俞芳, 刘族安, 杨曦, 魏鹏, 宋达疆, 李赞, 战杰, 聂开瑜, 郭峰, 吴攀峰, 王欣, 崔怀瑞, 谢松林, 刘俊, 刘亦杨, 李士民, 范新宇, 何晓清, 王腾, 聂广辰, 赵刚, 刘军, 石小田, 张春, 唐茂林, 徐达传
    2024, 42(5):  489-49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1
    摘要 ( 5 )   PDF (480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 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 “万能皮瓣” 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LTF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牵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多名从事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拟定《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并展示我国学者在ALTF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奔赴新的山海
    唐茂林, 崔怀瑞
    2024, 42(5):  500-50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2
    摘要 ( 6 )   PDF (586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股前外侧皮瓣:万能皮瓣,修复利器 ——历38年逾千例临床应用研究经验体会
    张春
    2024, 42(5):  504-50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3
    摘要 ( 8 )   PDF (1036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解剖学特点的优异性及广泛的适用性,被誉为“万能皮瓣”。本文是作者38年逾千例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的心路历程和总结。文中分享了作者学习、研究、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经历,介绍了拓展该皮瓣应用范围和发现高位穿支的过程,总结了手术适应证和术中操作技巧。以期为股前外侧皮瓣更好的研究、发展和推广,作出绵薄的贡献。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精准设计:十年1079例临床疗效分析
    唐举玉, 孙念哲, 吴攀峰, 俞芳, 曾磊, 卿黎明, 肖勇兵, 潘丁, 刘睿, 符劲飞, 贺继强, 李诚
    2024, 42(5):  510-51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4
    摘要 ( 10 )   PDF (270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23年1月采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各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107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切取1013例(其中小儿65例)、横支为血管蒂切取40例、斜支为血管蒂切取26例(小儿1例),以旋股内侧动脉或股动脉来源穿支为蒂切取9例。其中传统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441例、带蒂转移27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511例、衍生术式100例。修复下肢787例,上肢264例,躯干部17例,头颈部4例,上述多部位7例。并对各种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术后顺利成活1063例,其中发生血管危象行探查术成活14例,总成功率为98.52%。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蒂转移、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和衍生术式各组成功率,结果显示各组间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危象35例(3.24%),动脉危象22例(2.04%),感染19例(1.76%),切口延迟愈合6例(0.56%),完全坏死16例(1.48%),部分坏死35例(3.24%)。统计学分析显示静脉危象方面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类型组发生率低于衍生术式组(P<0.001),切口感染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 =0.007),切口延迟愈合方面传统游离移植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4),皮瓣部分坏死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08)。   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个性化精准设计,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引起皮瓣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陶先耀, 薛明宇, 糜菁熠, 施海峰, 陆征峰, 赵刚, 强力, 周晓, 张志海, 许亚军, 芮永军
    2024, 42(5):  517-52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5
    摘要 ( 6 )   PDF (57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与皮瓣坏死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成活1167例(92.6%),坏死93例(7.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静脉吻合数量、皮瓣感染、皮瓣下血肿、血管危象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坏死密切相关。   结论    静脉血管吻合数(≥2)会增加血液回流,皮瓣更易成活;术中彻底清创、精确止血和充分的引流会减少皮瓣感染和血肿的发生,可以减少皮瓣坏死;术后及时发现动静脉血管危象并对应的处理,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
    股前外侧皮瓣的穿支定位及皮瓣优化设计
    魏在荣
    2024, 42(5):  523-52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6
    摘要 ( 5 )   PDF (157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股前外侧皮瓣(ALTF)由中国学者首次报道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们40年的深入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被誉为“万能皮瓣”。截至目前,有近20种穿支定位方法用于辅助ALTF的穿支定位,也有近20种皮瓣设计和切取方案。本文从ALTF的应用解剖、穿支定位方法以及优化设计出发,总结了作者10余年从事ALTF的穿支定位选择和多种皮瓣优化设计流程,以期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股前外侧皮瓣与颌面缺损个性化修复
    蒋灿华, 付馨瑶, 朱非亚
    2024, 42(5):  529-53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7
    摘要 ( 6 )   PDF (313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张兴, 吴攀峰, 李诚, 周小兵, 唐举玉
    2024, 42(5):  535-54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8
    摘要 ( 7 )   PDF (759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切取提供血管解剖学依据。  方法    新鲜成人尸体34具行全身血管造影灌注、CT扫描、三维重建、标本解剖与统筹分析,观测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行程与分布区域;然后按照皮瓣的设计、切取步骤,结合三维重建的影像进行解剖验证。  结果    在65侧有效标本中共观察到大腿前外侧皮肤穿支408支(平均每侧6.3支),其中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系统391支,占95.8%(391/408),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的占比分别为:升支9.1% (37/408)、横支16.4% (67/408)、降支60.8% (248/408)、斜支9.6% (39/408),其穿支起始部外径分别为(0.7±0.3)、(0.9±0.4)、(1.1±0.5)、(0.8±0.3)mm ;来源于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股动脉、旋髂浅动脉17支,占比4.2%,穿支起始部外径为(0.7±0.3)mm。  结论    (1)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仍然是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主要源血管;(2)高位皮肤穿支主要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与升支;(3)斜支多起源于升支与横支的共干部,具备一定的外径与蒂长,可以斜支为蒂切取皮瓣;(4)旋股外侧动脉来源穿支纤细或缺如时,可以旋股内侧动脉、股动脉等源血管来源的高位皮肤穿支切取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替代方案选择
    杜青晏, 臧梦青, 朱珊,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2024, 42(5):  543-54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9
    摘要 ( 5 )   PDF (244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   方法    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该皮瓣不可用时采用的替代方案。  结果    45例患者中,按计划成功实施的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39例(86.7%);因不存在合适的ALT区穿支血管,手术变更为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6例(13.3%),其中,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的源血管包括股直肌支者2例,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股动脉,股深动脉,膝上外侧动脉各1例。2块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1块皮瓣经保守治疗后成活;1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清创后继发创面。  结论    ALT穿支螺旋桨皮瓣可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在ALT区穿支血管不可用时,以来自股直肌支、股动脉、膝上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等邻近的穿支血管为蒂,同样可以切取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
    基于新分类的41例远端蒂股前外侧皮瓣回顾性临床研究
    杜青晏, 臧梦青, 朱珊, 童德迪,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2024, 42(5):  549-5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0
    摘要 ( 6 )   PDF (496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远端蒂股前外侧(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dALT)皮瓣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患者,以dALT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将以降支为蒂者定义为Ⅰ型皮瓣,以斜支为蒂者为Ⅱ型皮瓣,以横支为蒂者为Ⅲ型皮瓣,对比不同类型皮瓣的血管蒂长度、修复的缺损位置以及皮瓣转归。  结果    Ⅰ型皮瓣24块,Ⅱ型皮瓣13块,Ⅲ型皮瓣4块。Ⅰ型皮瓣血管蒂较短,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大腿远端1/3和膝关节前/外侧(62.5%,15/24);Ⅱ型和Ⅲ型皮瓣血管蒂较长,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膝关节后/内侧和小腿近端1/3(84.7%,11/13;100.0%,4/4)。Ⅲ型皮瓣的并发症发生率(50.0%)和皮瓣坏死率(25.0%)较高。  结论    dALT皮瓣术前应注意评估可切取的血管蒂长度,术中需注意血管解剖、小心操作,避免破坏逆行血供,影响皮瓣血运。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胸壁缺损
    于峻懿, 宋达疆, 李赞,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张锐, 杨丽嫦
    2024, 42(5):  555-55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1
    摘要 ( 7 )   PDF (348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  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cm2(中位面积360 cm2),共设计切取44块肌皮瓣,其中皮肤面积(173.55±67.78)cm2,肌瓣面积(158.68±94.93)cm2。将皮瓣转移至胸壁缺损处,动脉行端-端吻合,根据可用受区动脉数量,采取外增压或内增压的方式重建2块肌皮瓣动脉血运。吻合静脉时,根据血管蒂及受区静脉数量与形态,采取不同的吻合策略。  结果    肌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块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后创面愈合。双侧大腿供区伤口全部顺利愈合,遗留线性瘢痕。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8.27±8.62)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1例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重建胸壁质地良好,患者呼吸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正常,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能很好地覆盖胸壁缺损,根据不同的血管解剖特点切取肌皮瓣能最大程度保护供区功能,是行胸壁重建术的可靠方法。
    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的临床应用
    刘亦杨, 张春, 郭峭峰, 沈立锋, 林炳远, 马苟平, 黄凯, 张展
    2024, 42(5):  560-56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2
    摘要 ( 4 )   PDF (369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的疗效、优缺点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应用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51.19±17.42)岁。手术均在脓腔充分清创后,采用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其中双侧股外侧肌串联移植1例,其余均为单侧。  结果    随访(20.94±8.27)个月,1例在术后6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肌瓣全部成活,皮瓣部分坏死2例,清创后直接缝合。脓腔填塞良好,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经支气管镜封堵胸膜瘘后治愈。患者均无胸闷等不适。下肢供瓣区均直接缝合,愈合良好,行走及膝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   结论    股外侧肌血管恒定,解剖清楚,肌肉形态长而宽且体积较大,能够有效填塞脓胸形成的空腔并闭合创口。这一术式不仅拓宽了股外侧肌皮瓣的应用范围,还为顽固性脓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战杰, 孙鹏, 吴锦生, 王思夏, 马俊伟, 申林, 邢长泰, 刘岳
    2024, 42(5):  564-56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3
    摘要 ( 5 )   PDF (623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动脉、静脉、皮神经吻合,168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随访5个月~7年,随访方式门诊及微信,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色泽及质地、外观、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  结果    16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1例单叶皮瓣坏死,2例皮瓣完全坏死,二次手术清创,待创面清洁后予以游离皮片移植,创面愈合。皮瓣供区一期美容缝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5个月~7年,成活皮瓣血运良好,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其中3例外形略臃肿,二期行皮瓣整形手术,术后外形满意。皮瓣供区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隐蔽,无明显增生。  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由旋股外侧动脉滋养,该动脉解剖分支位置相对稳定,穿支多,适合进行分叶皮瓣的设计。分叶设计及切取的方式既可以修复位置相近的多处创面;又可以将受区的宽度转化为供区的长度,使供区一期闭合创口;同时,在手足解剖分界部位通过分叶设计可以展现良好的生理折线。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一种理想的的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
    孙向东, 阿布都赛米江·阿西木, 乔维龙, 麦吉米·司马义, 王先艳, 李成志
    2024, 42(5):  570-57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4
    摘要 ( 7 )   PDF (311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20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35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62岁(45~70岁),创面大小5.0 cm×6.5 cm~24.0 cm×8.0 cm,创面位置:前足11例、足背9例、足底9例、足跟6例,所有患者均一期清创+VSD负压引流控制感染,二期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结果   所有患者受区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3例皮瓣发生动脉危象,1例抢救成功,2例皮瓣完全坏死而截肢;1例皮瓣静脉危象及皮瓣下积液,部分坏死,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其余31例皮瓣完全存活,存活率91.4%(32/35),保肢率94.3%(33/35);术后6个月,患者均能独自行走,足踝功能AOFAS评分73~95分,中位平均数87分;随访6~18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用于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可降低复发率和截肢率,并获得较好的功能及外观。
    穿支形态学的层次解剖与3D定位
    周小兵, 张兴, 姚婕, 王潜, 熊振华, 丁茂超
    2024, 42(5):  575-58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5
    摘要 ( 5 )   PDF (768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数字解剖学技术构建穿支血管层次解剖及定位的标准方法,为穿支血管的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新鲜成人标本5具,行全身动脉灌注,2具用红色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灌注,另外3具用氧化铅-红色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灌注。前者供大体层次解剖,后者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Mimics, Materialise, Belgium)先行数字解剖,建立皮瓣数字解剖模型,然后大体层次解剖。  结果    标本的血管填充良好,边缘连续平滑,无空泡产生及中断现象。真皮下血管网,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链清晰可见。三维图像的血管主干及大、小分支均饱满清晰, 无齿状伪影,立体感强。  结论    ①碱化、温控与混悬剂配比为数字化前期处理的三要素;②应用Mimics建立的皮瓣数字解剖模型,可对穿支进行精准的层次解剖与3D追踪定位。
    股前外侧皮瓣常用术语的中西方表达差异计量学分析
    毛以华, 赵丽娜, 张鑫鑫, 戴旌羽, 丁茂超, 崔怀瑞
    2024, 42(5):  586-58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7
    摘要 ( 2 )   PDF (44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ALT)的全球推广为背景,初探ALT常用术语的中西方表达差异,为医学领域的精准交流和ALT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清晰的概念区分和理论支持。  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科学院—术语在线、PubMed、Gray’s Anatomy、Wikipedia以及Research gate等检索平台进行ALT相关主题词的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学分析。  结果    在ALT研究领域,经不同的主题词检索出的文献数量有显著差异。  结论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体系、临床实践传统以及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ALT常用术语表达上的多样性,国人向外界投稿时应尽可能地使用本领域的特色术语,从而让ALT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应用。
    断层影像解剖
    基于慢性硬膜下血肿血管内治疗的脑膜中动脉造影解剖研究
    周富佳, 魏庭丰, 孙勇, 匡雄伟, 王友伟, 段晓春, 齐文涛, 彭爱军, 刘振生
    2024, 42(5):  589-59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8
    摘要 ( 2 )   PDF (452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脑膜中动脉(MMA)造影解剖,探讨其对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 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间期间80例CSDH患者的102支MMA造影解剖图像,由2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独立评估,参照Adachi分型进行MMA分型,记录MMA分型、起源和变异、危险吻合、栓塞策略、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复发。 结果    共对101支MMA(79例)进行分型,Ⅰ型44支(43.6%),分型结果一致性程度中等(Kappa=0.54,95% CI:0.39~0.69);A型32支(31.7%),分型结果一致性程度强(Kappa=0.84,95% CI:0.72~0.96)。MMA异位起源于眼动脉(OA)1支(1.0%),OA发自MMA 2支(2.0%),MMA与OA侧支吻合5支(4.9%),与对侧MMA吻合8支(7.8%)。术后随访出现影像学复发2例。  结论    熟悉MMA造影解剖,尤其是MMA分型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吻合,对指导MMAE治疗CSDH栓塞剂的选择及栓塞策略制定,提高CSDH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腹主动脉与左侧腰大肌距离影响因素CT解剖学研究
    高峻, 李玉伟, 吴航, 李飒爽, 杨凯乐, 董鹏
    2024, 42(5):  595-60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9
    摘要 ( 3 )   PDF (299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CT图像测量不同层面腹主动脉与左侧腰大肌距离(distance between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the left psoas major,DALP),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116例正常成人CT和临床资料,测量L2-L5椎间盘层面DALP、左侧腰大肌径线、腰大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主动脉直径,L2椎体横径及面积、L2和脐水平前腹壁脂肪组织厚度、L2和脐水平皮下脂肪组织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及腹内脂肪组织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并计算L2和脐水平VFA/SFA;测量82例患者L2~5椎间盘层面左侧腰大肌放射学密度、密度标准差、放射性密度比(radiographic density ratio,RDR)。分析不同椎间盘层面DALP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DALP于L2~L5呈递减趋势。年龄与L2~L5椎间盘层面DALP呈正相关(均P<0.01)。L2~L3椎间盘层面DALP与该层面腰大肌CSA呈负相关(P<0.01),与L2水平VFA/SFA呈正相关(P<0.05);L3~L4椎间盘层面DALP与腰大肌CSA呈负相关(P<0.01),与L2水平VFA/SFA呈正相关(P<0.01);L4~L5椎间盘层面DALP与该层面腰大肌CSA呈负相关(P<0.01),与L2水平VFA/SFA呈正相关(P<0.05)。  结论 CT图像上,腹主动脉与左侧腰大肌距离与年龄、腰大肌CSA和L2水平VFA/SFA有关;术前行CT检查对OLIF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临床研究
    腰椎滑脱对椎体节段血管及OLIF手术通道安全区的影响
    高飞, 段洪凯, 王洪伟, 李显, 姜鑫, 谷世豪
    2024, 42(5):  601-60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20
    摘要 ( 4 )   PDF (513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MRI研究Ⅰ~II度腰椎滑脱对腰椎左侧节段血管及OLIF手术通道安全区的影响。  方法    回顾2019年10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21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腰腿痛患者腰椎MRI资料,将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塌陷且椎体间无移位的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源性腰痛、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归为对照组(n=107),Ⅰ~II度腰椎滑脱的患者归为观察组(n=114)。测量并比较左侧椎体侧方节段血管发出角度、血管走行角度、血管长度、椎体不同Moro区域节段血管间距及其与相邻椎间盘边缘的距离,分析血管间面积和22 mm模拟通道内出现血管比例的差异。  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4血管发出角度、L1/L3/L4/L5血管走行角度、L2/L4血管长度均减小;在II~III、III~IV区交界,L1,2、L3,4节段血管间距减小,二者血管间面积也相应减小。②两组L4,5椎体节段血管间距在III~IV区交界均<22 mm,除L3~5在I~II区交界节段血管尾侧与同序列椎体下缘的距离>10 mm外,两组患者其它部位节段血管与同序列椎体上/下缘的距离均<10 mm。节段血管与同序列椎体下缘距离:观察组L1 II~IV区交界的距离减小,L4 II~IV区交界的距离增大;节段血管与同序列椎体上缘距离:观察组L2 I~II区交界、L2~5 II~III区交界、L2/L4 III~IV区交界的距离减小。③观察组模拟通道内发现血管的比例大于对照组,其中以L4,5 I区、II区发现L5节段血管的差异最显著。  结论    I~II度腰椎滑脱影响腰椎左侧节段血管的走形,缩小L1,2、L3,4节段血管间距,缩小II~III区交界L2~L5节段血管至同序列椎体上缘的距离,增加了OLIF通道建立的难度和风险。尤其是在L4,5间隙进行操作时,需避免在距椎间盘边缘10 mm的椎体及III~IV区交界放置OLIF扩张通道,可适当将通道向II区头侧调整,密切注意L5节段血管在I区、II区的走形分布以避免损伤。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膝关节等速肌力曲线特征的影响
    曾凡令, 贾蕊, 黄艺林, 高卫邦, 张雷
    2024, 42(5):  607-61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21
    摘要 ( 3 )   PDF (14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对老年膝关节等速肌力曲线特征的影响。  方法 采集TKA术后一年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在180 °/s、60 °/s角速度下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和等长屈伸测试。采集屈伸肌群的峰力矩和腘绳肌/股四头肌比率(H/Q),并采用 1°递增的平均力矩结果进行标准化(力矩/体质量)。  结果 TKA术后患者在180°/s的角速度下患侧屈膝力矩在16°至64°范围内低于健侧,在10°至83°范围内低于健康受试者同侧(P<0.05);60°/s的角速度下患侧屈膝力矩在72°至76°范围内低于健侧,在59°至87°范围内低于健康受试者同侧(P<0.05);患侧与健康受试者同侧等长屈膝力矩无统计学差异(P>0.05)。TKA术后患者在180°/s的角速度下患侧伸膝力矩、峰力矩、H/Q与健康受试者同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0°/s的角速度下患侧伸膝力矩在68°至85°范围内低于健侧,在18°至37°和72°至81°范围内低于健康受试者同侧,患侧H/Q高于健康受试者同侧(P<0.05),两组伸展峰力矩和等长伸膝力矩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TKA术后高速运动及关节活动末低速运动中患侧腘绳肌肌力下降,患侧股四头肌在关节活动起始和终末范围内低速运动中肌力下降。
    综述
    网状脊髓束功能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改变的研究进展
    贾芳芳, 陈鹏, 王志航, 杨胜波
    2024, 42(5):  612-61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22
    摘要 ( 1 )   PDF (53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