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25
      
    应用解剖
    副神经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彭福森, 杜友红, 张欣, 张艳红, 陈飞, 石小田
    2015, 33(1):  1-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15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解剖观察副神经血供来源及血供形式,为临床带血管蒂副神经移植及带血管的肌肉神经复合皮瓣的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15例(30侧)新鲜尸体动脉灌注乳胶和聚乙烯醇-氧化铋造影显微解剖与X线摄影,观测副神经滋养血管来源、分支及起始外径、血管起始处到副神经的垂直距离、动脉伴副神经走行的最远距离及副神经血供特点。  结果    副神经的血供呈节段性分布,有枕动脉、颈浅动脉、颈横动脉和肩胛背动脉,营养副神经的主干支血管起始处外径依次为(1.5±0.5)、(2.3±0.2)、(2.1±0.3)、(1.8±0.5)mm,各血管起始处至副神经的垂直距离依次为(1.6±0.6)、(4.6±0.4)、(4.8±0.7)、(1.0±0.3)cm,发出数支分支血管进入副神经主干及分支, 伴行副神经走行的距离依次为(4.1±0.7)、(7.3±0.6)、(8.6±0.6)、(8.5±0.5)cm。 结论    副神经血供为枕动脉、颈浅动脉、颈横动脉、肩胛背动脉以及各自的分支节段血管,为副神经神经移术时应重点加以保护。

    胫神经近端肌支移位治疗高位坐骨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
    李明恒, 钟红发, 陈荣春
    2015, 33(1):  5-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胫神经的近端肌支移位治疗某些高位坐骨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可行性。 方法  选取15具(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测量胫神经近端各肌支的长度、直径、发出点至腓骨小头平面的距离(位置)和至腓骨颈的距离;从分叉部向近端膜内分离腓总神经的腓深腓浅两部分,测量可分离的最大长度以及腓深神经的直径。 结果   胫神经近端主要肌支有比目鱼肌支、腓肠肌外侧头支和腓肠肌内侧头支,其长度分别为(53.2±9.9)、 (36.3±9.6)、 (44.7±8.6) mm;从分叉部向近端膜内分离腓总神经的最大长度为(59.3±7.2) mm;分离后,所有标本的比目鱼肌支和腓肠肌外侧头支以及28侧(占93.3%)标本的腓肠肌内侧头可直接与腓深神经无张力地吻合。 结论   膜内分离腓总神经后,近端胫神经肌支移位移位治疗高位坐骨神经损伤在解剖学上可行。综合考虑各肌支的长度和直径,比目鱼肌支是移位的最佳供体神经。

    掌侧逆行螺钉放置技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解剖学观察
    洪加源, 胡维界, 刘强, 黄丽萍, 武宁
    2015, 33(1):  9-1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4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研究,比较掌侧逆行与顺行螺钉放置技术对腕舟骨外周血运的破坏情况,从而为临床上置钉方式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5具新鲜冰冻尸体的上肢标本(共计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掌侧顺行螺钉放置技术)、试验组(掌侧逆行螺钉放置技术),每组5只,均按照各自手术方法完成模拟手术,经血管填充剂填充后进行局部解剖,观察并比较两组腕舟骨外周血运破坏情况。 结果    通过对5具新鲜冰冻尸体上肢标本的解剖学研究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视野清晰,组织结构分辨清楚,血管填充剂渗出极少(P<0.05)。 结论    经掌侧逆行螺钉放置技术与经掌侧顺行螺钉放置技术相比,前者对腕舟骨外周血运破坏较小,可最大限度保护腕舟骨血运。

    手掌侧单孔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魏瑞鸿, 庄永青, 叶凤清, 姜浩力, 熊洪涛, 方锡池, 张轩
    2015, 33(1):  12-1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6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手掌侧单孔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解剖入路及手术方法,为手掌侧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取16例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腕管及手掌的相关解剖结构。选取6例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模拟手术,镜视下切开屈肌支持带并进行神经外膜松解。 结果   手术入路点为拇指呈最大外展位,沿掌指关节尺侧取一平行线,与中、环指间的长轴线交叉点处向尺侧1cm处,操作层面为浅筋膜层与掌腱膜间的腔隙。  结论   手掌侧单孔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可行的,在镜视下可彻底切开屈肌支持带并进行神经外膜松解,有利于术者进行操作及减轻术中损伤。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张潇, 熊然, 李涛, 王华, 樊仕才
    2015, 33(1):  17-2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
    摘要 ( 16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测量记录死亡冠血管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   (1)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的显露范围包括:耻骨联合至骶髂关节在内的真性骨盆环、髂骨翼、髋臼方形区和坐骨体内侧的髋臼后柱大部分。(2)根据对5具10侧骨盆的死亡冠统计分析发现,死亡冠的出现率为80%(8侧),直径为(2.1±1.9)mm,长为(4.7±0.5)cm,距离耻骨联合的距离为(4.9±0.4)cm。男女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能够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条件下,经腹膜外间隙对包括骶髂关节在内的大部分骨盆环结构进行显露。尤其方便显露结扎死亡冠,对髋臼后柱及髋臼内侧方形区的显露较传统入路有明显优势。

    中外文献对足底内侧动脉分支描述差异的分析
    张宇, 高秋明, 邓银栓, 薛云, 时培晟, 邓小文
    2015, 33(1):  21-2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断层影像解剖
    正常人腕管内正中神经的超声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俞淼, 朱学平, 史增元, 陈德松
    2015, 33(1):  24-2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9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腕管内正中神经的超声解剖测量方法及各项指标,为临床提供正常解剖参数。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查60侧正常人腕管段正中神经,分别测量其腕管入口、中点和出口平面的横截面积,腕管中点平面正中神经的扁平率和屈肌支持带的厚度。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30侧腕管内正中神经近1/3段、中1/3段、远1/3段的硬度值。 结果   腕管入口、中点、出口平面正中神经截面积分别为(0.09±0.02)、(0.08±0.02)、(0.10±0.03)cm2,不同部位截面积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1);腕管中点平面正中神经的扁平率3.12±0.29;屈肌支持带厚度为(0.33±0.07)cm。正中神经腕管近段、中段、远段最高硬度的分别为(41.3±10.3)、(35.4±5.8)、(38.1±4.3)kPa,不同部位硬度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了腕管内正中神经形态学解剖参数,剪切波弹性成像提供了神经硬度参数。两者结合应用为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超声解剖学依据。

    股骨近端相关影像解剖学测量研究
    吴炳华, 尹生江, 戴闽, 徐聪
    2015, 33(1):  28-3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
    摘要 ( 4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正常国人老年股骨近端的相关形态参数,为设计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60位老年国人的股骨近端进行CT扫描,利用自带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标定相关解剖标志,测量指标包括股骨小转子、股骨颈干角、股骨头偏心距以及股骨髓腔等相关解剖参数。结果   所有测量参数左、右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小转子纵径为(26.80±2.53) mm,横径为(16.09±1.72) mm,小转子高度为(8.41±1.50) mm,小转子体积为(727.15±165.18)mm3,拟固定小转子最短螺钉长度为(46.77±2.70) mm,应用上倾角为(16.83±2.06)°,股骨颈干角为(131.42±8.03)°,股骨头偏心距为(37.85±7.02) mm。结论   CT三维重建图像可精确识别股骨相应的解剖标志并进行解剖学测量,测量数据对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和新型解剖锁定钢板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畸形与变异
    右侧肾动脉变异1例
    陈翠芬, 郭岩彬, 徐四元
    2015, 33(1):  3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断层影像解剖
    国人第3~7肋影像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何哲, 乔贵宾, 欧阳钧
    2015, 33(1):  33-3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
    摘要 ( 5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测国人第3~7肋形态学参数,为改进常用固定器械、提高肋骨骨折救治水平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随机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13~2014年113例行胸部CT扫描患者资料,行胸廓三维重建并对双侧第3~7肋相关参数行影像学测量。 结果   第3~7肋侧区平均宽度(mm)分别为12.79、13.69、14.47、14.79、15.13, 上缘厚度(mm)分别为5.32、5.28、5.46、5.34、5.45,下缘厚度(mm)分别为5.12、5.37、5.38、5.35、5.37, 前扭转角(°)分别为26.69、26.22、25.70、25.16、24.45, 后扭转角(°)分别为10.25、9.87、10.39、9.46、9.30。各参数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参数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CT三维重建可对第3~7肋相关参数行影像学测量,可为设计并研制新型解剖型肋骨固定装置提供解剖学依据。

    经Vater壶腹灌注对比剂64排螺旋CT胰胆管成像
    方林, 施晓平, 王强, 汪健, 郭万亮
    2015, 33(1):  37-4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早产儿尸体标本Vater壶腹内灌注对比剂,64-MSCT显示胰胆管及其周围组织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15例不同胎龄早产儿尸体解剖十二指肠乳头后,采用插管法对十二指肠乳头肌内灌注对比剂后,行64-MSCT扫描并结合三维重建,所得图像由两位高年资医师独立阅片并达成一致意见,将十二指肠乳头肌和胰胆管分别取材,进行HE染色。 结果   共15例早产儿组织学标本,9例胰胆管同时显影,可见共同管,5例胆总管显影,1例胰管显影。胰胆管合流方式:Y型11例,U型2例,V型1例,Ⅱ型1例。乳头肌形态及位置:乳头肌有9例呈半球状、3例呈扁平状、3例呈柱状;2例发现有小乳头。9例乳头位于十二指肠中部1/3, 2例位于上部1/3, 3例位于下部1/3, 1例位于十二指肠远端。结论   经早产儿标本乳头肌内灌注对比剂后64-MSCT结合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胰胆管合流方式、共同管和周围组织结构。

    正常成人胰钩突角的多排螺旋CT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高炜, 郭志, 李云生, 张雪宁, 杨雪玲, 张炜浩
    2015, 33(1):  41-4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4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多排螺旋CT下观察和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正常成人胰钩突角的大小,确定钩突角的正常范围,为影像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腹部无明显病变患者的强化CT图片612例,按年龄分成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以上6组及男女两组,将强化CT图像3mm重建后分别测量胰腺钩突角的最大值,然后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胰钩突角大小如下:21~30岁组(34.7±5.4)°、31~40岁组(56.3±4.8)°、41~50岁组(64.1±5.1)°、51~60岁组(57.8±3.3)°、61~70岁组(47.4±4.1)°、 71岁以上组(33.5±3.9)°;女性(54±2.7)°、男性(61±3.5)°。结论    51~60岁组之前随着年龄增加胰头钩突角逐渐增大,51~60岁组以后随着年龄增加胰头钩突角逐渐减小, 不同性别之间比较男性钩突角略大于女性。

    实验研究
    延迟术通过加强血管扩张的方式促进跨区皮瓣存活
    庄跃宏, 梁成, 温福利, 谢志平, 郑和平
    2015, 33(1):  44-5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6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小鼠耳上建立耳瓣延迟模型,探究延迟术促进组织存活的原因。方法    ICR小鼠30只,等分入延迟组、非延迟组及分叉以下组。延迟组小鼠先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上水平做一切口,1周后再切开尾侧血管体;非延迟组小鼠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上水平剪断尾侧与中间血管体;分叉以下组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下水平剪断中间与尾侧血管体。术后对3组耳瓣的坏死率进行测量,对延迟组与非延迟组耳瓣内不同位置出现显著管径变化的choke血管的数量及管径进行计数与测量。结果    延迟组、非延迟组及分叉以下组最终坏死率分别为(7.7±4.8)%、(31.0±12.4)%及(15.4±7.4)%,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3)。延迟组小鼠平均每耳瓣出现(8.8±2.0)根有显著形态学变化的choke血管;非延迟组小鼠平均每耳瓣出现(6.5±1.2)根,显著少于延迟组(t=3.083,P=0.006)。延迟组小鼠耳瓣内choke静脉的扩张幅度显著大于非延迟组,延迟组小鼠耳瓣内平均血管内阻力显著小于非延迟组。 结论    延迟术通过加强choke血管扩张的方式促进皮瓣的存活。中间血管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可能对跨区皮瓣的存活起重要作用。

    畸形与变异
    双肝中动脉及肝动脉多分支变异1例
    于青云, 马建军, 谢赛同, 王文强, 徐思源, 宋辰光, 王尧, 连晓磊
    2015, 33(1):  5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研究
    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林检生, 赵婷婷, 宋小萍, 余磊, 邱小忠
    2015, 33(1):  51-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6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进行羧基化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SWCNT进行血液相容性研究。  方法 利用浓硫酸与浓硝酸(3:1,v/v)将SWCNT氧化成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 (SWCNT-COOH),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马尔文激光粒径仪进行材料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修饰前后的SWCNT对红细胞聚集和形貌的影响。采用血栓弹力图仪(TEG) 检测修饰前后的SWCNT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结果 利用化学氧化法成功地将SWCNT表面进行羧基化处理。10 mg/ml的SWCNT-COOH引起红细胞聚集和形貌变化。0.01 mg/ml SWCNT和0.001 mg/ml SWCNT-COOH促进了凝血因子的活化。  结论 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氧化法可有效地制备SWCNT-COOH。通过红细胞形态观察和凝血实验,揭示了SWCNT和SWCNT-COOH的血液相容性,为SWCNT-COOH的优化设计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维多孔支架材料PLLA/n-HA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黄江鸿, 陈洁琳, 段莉, 张巨峰, 熊建义, 朱伟民, 王大平
    2015, 33(1):  55-5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
    摘要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三维多孔支架材料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 (PLLA/n-HA)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探讨其作为细胞培养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将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PLLA/n-HA复合支架上,体外共同培养后,CCK-8法检测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荧光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PLLA/n-HA复合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细胞粘附情况。结果    CCK-8法检测显示实验组复合支架材料上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到细胞在复合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大量黏附、生长,并且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的细胞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结论    三维多孔支架材料PLLA/n-HA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可望成为一种性能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不同空间排列静电纺丝对RSC96细胞表达NGF及Laminin的研究
    曹欣, 赵利, 张贤祚, 秦建强, 李红, 吴刚
    2015, 33(1):  60-6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4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空间排列静电纺丝对雪旺细胞株(RSC96)神经营养因子(NGF)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的表达情况。方法  根据培养条件不同分3组,即平行静电纺丝培养组(A)、随机静电纺丝培养组(B)及膜上培养组(C)培养3天后用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用Oligo(dT)逆转录酶得到cDNA。经特定引物PCR扩增, 取相同量的逆转录产物进行qPCR反应, 检测NGF 及LN 的表达差异。结果   平行静电纺丝组,随机静电纺丝组,膜上培养组上NGF基因表达依次递增,各组间差异明显; LN基因的表达依次递减,各组间差异明显。 结论  不同空间排列的静电纺丝对RSC96细胞表达NGF和Laminin影响不同,平行的静电纺丝有促进细胞向成熟分化的可能。

    IGF-1通过BTEB调控CYPs途径保护心肌细胞免于凋亡
    张剑凯, 丁碧蓝, 许晓玲, 李涛, 吴柱国
    2015, 33(1):  64-7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
    摘要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基因调控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通过RT-PCR及Werstern-blot观察IGF-1调节BTEB及其下游细胞色素C家族成员CYP1A1、2E1、3A11和11A1的基因表达情况。过氧化氢处理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Caspase 3活性测定、Hoechest33258染色法和Tunel法观察下调CYPs的基因表达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法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形态的改变。  结果    大鼠心肌细胞经IGF-1刺激60 min后,BTEB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IGF-1刺激48 h后,CYP1A1、2E1、3A11和11A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1);用BTEB特异性的siRNA人为下调BTEB基因表达后,CYP1A1、3A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CYP2E1、11A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用CYP1A1、2E1、3A11和11A1特异性的siRNA人为下调上述基因表达后,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显示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均P<0.05)、Caspase 3活性测定显示酶活性降低(均P<0.05)、Hoechest33258染色和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凋亡小体和凋亡细胞数目减少,与IGF-1的抗心肌细胞凋亡效果相似;且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率明显降低(均P<0.05),线粒体形态明显改善。  结论    IGF-1可以通过下调细胞色素C家族成员CYP1A1、2E1、3A11和11A1的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其中CYP1A1、3A11受BTEB调控途径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

    RGDyK环肽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贾琰, 宋正己, 范红, 李玉莲, 彭伟
    2015, 33(1):  72-7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
    摘要 ( 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RGDyK环肽对活化肝星状细胞中整合素αvβ3表达和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    分离SD大鼠肝星状细胞,体外传代培养诱导细胞活化,用人工合成的整合素αvβ3特异配基RGDyK环肽处理肝星状细胞, MTT法计算其生长抑制率, 通过免疫化学和荧光染色, 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肝星状细胞中整合素αvβ3和α-SMA的表达变化, 划痕实验观察RGDyK环肽对活化肝星状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GDyK环肽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RGDyK环肽下调肝星状细胞中整合素αvβ3和α-SMA的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P<0.05),降低肝星状细胞的迁移率(P<0.01)。结论    RGDyK环肽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收缩和迁移等生物行为与下调活化肝星状细胞整合素αvβ3表达有关。

    短期双眼视觉剥夺对大鼠视网膜影响的蛋白组学研究
    何文姬, 柳佳利, 郑发武, 宿宝贵, 潘三强
    2015, 33(1):  76-8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短期视觉剥夺对视网膜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在大鼠出生后14 d,行双眼睑缝合14d,建立视觉剥夺模型。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视网膜蛋白,用PDQuest 软件选择差异表达的蛋白,用质谱仪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并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进一步确定差异蛋白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变化。结果  视觉剥夺后,视网膜中4个蛋白的表达量下降超过(2.5±0.5)倍。它们分别是热休克蛋白70、糖酵解蛋白α-烯醇化酶、转运蛋白血清铁传递蛋白和钙离子结合蛋白恢复蛋白。然而未发现视网膜细胞数量的减少。结论  短期视觉剥夺可以引起视网膜中蛋白的变化,可能与弱视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猪到食蟹猴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姚丹华, 李幼生, 王剑, 毛琦, 郭明晓, 张少一, 孔文成, 任乐乐, 黎介寿
    2015, 33(1):  81-8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稳定的猪到食蟹猴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建立方法,为异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 方法    分别以白色杂种猪和食蟹猴做供、受体,采用供体小肠的肠系膜前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和肾下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体远、近端肠管结扎的方式建立异种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 结果    共行猪到食蟹猴异种节段小肠移植5例,移植肠肠长度为(52.0±5.7) cm,血管吻合成功率为100%,移植肠存活时间为(152±72) min(55~245 min)。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猪到食蟹猴的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模型稳定,可复性强,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猪到食蟹猴小肠移植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可供吻合末节指再植实验研究
    张大卫, 黄东, 邱斌, 祝李霖, 余超群
    2015, 33(1):  85-8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4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手指末节再植成活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仔细解剖10例手共50指灌注后标本,观察其动脉分支大小、数目情况;  (2)建立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静脉可供吻合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模型,探索结扎一侧动脉后其再植成活的可能机制。结果   解剖学研究提示指动脉末节分支数有(12.9±2.6)支,指动脉弓处分支(4.9±1.1)支,分支外径为(0.31±0.09)mm。通过实验模型研究显示在输液速度及水下位置相同的前提下,容量越大,输液管小口距针头距离越远,于模拟舒张期自输液管小口处流出的墨水染色液体的量越少。结论   解剖学及模拟实验证明结扎单侧指动脉并不会减少手指末节动脉血供,其主要的机制是通过舒张期动脉侧支回流的方式完成循环过程,结合原有的文献报道,推测此种方法对于Ⅲ区及以远的末节断指再植是有效的。

    Dimebon对小鼠中型多棘神经元NMDA激活电流的影响
    许晓利, 李琴, 宋露, Ilya Bezprozvanny
    2015, 33(1):  89-9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药物Dimebon在阿尔茨海默氏病(AD)和亨廷顿氏病(HD)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膜片钳技术在培养的小鼠纹状体中型多棘神经元(medium spiny striatal neurons,MSN)上观察不同浓度的Dimebon对NMDA  (N-methyl-D-aspartic acid)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   高浓度的Dimebon抑制NMDA激活电流,而低浓度的Dimebon增强NMDA 激活电流, 从而下调NMDA 受体。结论   Dimebon对NMDA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有双重作用,依Dimebon浓度的不同而不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临床生物力学
    髁突骨折术中颞下颌关节盘复位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分析
    潘璐璐, 吴信雷, 刘梦超, 朱形好, 吴立军, 方一鸣
    2015, 33(1):  93-9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5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正常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和髁突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模型,为颞下颌关节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字平台。  方法   获取正常颞下颌关节CT和MRI扫描图像数据,使用 Mimics、Geomagic、ANSYS等软件建立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和髁突骨折外科手术模型并进行初步的生物力学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结果   建立了颞下颌关节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髁突骨折外科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物形态。 结论   根据CT、MRI影像和解剖参数,利用医学影像三维建模软件Mimics以及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adio可以精确、可行地构建颞下颌关节系统的表面网格模型,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构建颞下颌关节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还原了TMJ的生物力学环境。

    临床研究
    颈椎动态稳定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林永绥, 王春, 刘成招, 何海龙, 史国栋, 叶晓健
    2015, 33(1):  97-10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
    摘要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5月施行颈前路减压DCI植入术的患者11例,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症状,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手术时间(63.9±20.1) min;术中出血量(58.4±22.1) ml;无切口感染,植入物松动、移位、断裂,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及颈椎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和NDI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JOA评分与术前及术后3个月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前路减压DCI植入术治疗颈椎病在减轻疼痛、恢复神经功能方面是安全有效的,且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初步报告
    殷渠东, 顾三军, 孙振中, 马运宏
    2015, 33(1):  101-10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初步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6例长骨骨折后大段骨缺损。骨折骨缺损部位:股骨和肱骨各1例,胫骨、桡骨各2例。骨缺损长度5.2~9.0 cm,平均6.5 cm。固定方法:髓内钉2例,钢板4例。合并肌腱神经损伤2例。在双侧髂后部或和髂前部等处切取骨缺损体积2倍以上大量松质骨,用钛网包裹骨缺损处两端,将颗粒状骨打压植于钛网内。骨缺损恢复长度5.2~9.0 cm,平均6.3cm。 结果  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18个月,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0~6.5个月,平均5.1个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至末次随访,临近关节活动度:优1例、良4例、可1例。 结论  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简便、安全、临床愈合较快、效果良好等优点。

    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屈伸运动中旋转稳定性分析
    姜欢畅, 王吉兴, 尚平
    2015, 33(1):  105-10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6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腰椎静态和屈伸运动中动态矢状位旋转稳定性。方法   分析55例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X片,测量静态侧位片和过伸、过屈动力侧位片上发生峡部裂的L4/5或L5/S1节段的椎间盘角,并计算过伸和过屈侧位椎间盘角之差,和相应数量的正常体检者的对应指标随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腰椎静态侧位和过伸侧位片上对应节段的椎间盘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屈侧位椎间盘角及过伸过屈动力侧位椎间盘角之差,和正常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在屈伸运动中存在着矢状位上的旋转不稳,需尽早进行外科干预。

    改良指蹼动脉穿支链掌背皮瓣的临床应用
    唐修俊, 魏在荣, 孙广峰, 祁建平, 王波, 王达利
    2015, 33(1):  108-11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6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指蹼动脉穿支链掌背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可行性。 方法   2009年9~2012年9月,对我们收治25例手指创面患者,采用改良指蹼动脉穿支链掌背皮瓣修复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皮瓣顺利成活,3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泡,经换药后治愈,18例获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手指伸屈功能无障碍,皮瓣两点辨别觉8~10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主动活动度,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 %。结论    改良指蹼动脉穿支链掌背皮瓣可修复手指近节及中远节较大创面,手术简单、血供可靠。可制成复合组织瓣一期修复肌腱及骨的复合组织缺损。

    综述
    缺乏可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再植的研究进展
    宋溦, 黄东, 邱斌, 王玥莹, 吴伟炽
    2015, 33(1):  111-11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
    摘要 ( 5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陈玲珑, 林加福, 林贤平
    2015, 33(1):  113-11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技术方法
    大鼠股骨头骨松质树脂包埋体视显微观察方法介绍
    李梁, 李海燕, 霍东升, 闫旭升, 崔成立
    2015, 33(1):  115-116.  doi:10.13418/j.1001-165x.2015.01.0
    摘要 ( 5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臂丛后束缺乏伴背阔髁肌1例
    陶伟, 游攀, 余志龙, 金烨, 黄海松, 繆幼菡, 吴军军
    2015, 33(1):  11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
    摘要 ( 2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